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890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排污板及导料斗,排污槽的底部设有收集槽,导料斗的排出管均位于收集槽的上方;收集槽的顶面设有遮挡板,遮挡板上设有多个落料孔,遮挡板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使落料孔与排出管的位置对应;排出管的底端一侧设有盖板,当排出管与落料孔错位时、盖板对落料孔进行封堵;各排污板处均穿设有第一吸气管,第一吸气管均与汇流管连通,收集槽的槽壁连通设有第二吸气管,第二吸气管及汇流管均途经废气过滤盒与抽气泵连通;其可对收集的排泄物进行独立空间放置,防止产生的废气四处飘扬;且可对来不及收集的排泄物产生的废气或溢出的废气进行吸气抽取的方式进行清理,可进一步减少废气的扩散。气的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畜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中,对畜禽的粪便主要有三种处理工艺:干清粪、水冲粪和水泡粪。相比较而言,干清粪工艺耗费人力多,人工成本高;水冲粪工艺需要大量使用水,浪费水资源;因此,水泡粪工艺被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所采用。水泡粪清粪工艺是在水冲粪工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工艺流程是往畜禽舍内注水,水流冲刷地板上的畜禽排泄物,一起排放至地板下的储粪池中,储存一定时间待储粪池装满后,打开出口的闸门,将池中粪水排出。该工艺需要人力较少,且较水冲粪工艺用水量少;而且不受气候变化影响,尤其适合冬季寒冷地区,可有效避免管道、沟渠的冰冻问题。但是,采用水冲粪工艺的畜禽舍里,由于粪便污水长时间停留在舍内,会产生大量难闻气体,恶化舍内空气环境;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长时间通风的方法,将舍内难闻气体直接排放到外面,但是也同样影响周边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其结构新颖,可对收集的排泄物进行独立空间放置,防止产生的废气四处飘扬;且可对来不及收集的排泄物产生的废气或溢出的废气进行吸气抽取的方式进行清理,可进一步减少废气的扩散。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架设在排污槽顶部的多条架梁,各所述架梁的顶部设有分隔栏,任意相邻两条所述架梁之间固定设有排污板,所述排污板设于所述排污槽的顶面,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分隔栏及对应的所述排污板之间形成独立的养殖区域;各养殖区域的下方均对应设有导料斗,所述导料斗的顶部边缘与所述排污板的边缘抵持固定、用于收集经所述排污板掉落的排泄物;所述排污槽的底部安装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沿所述排污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有的所述导料斗的排出管均位于所述收集槽的上方;所述收集槽的顶面盖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收集槽的宽度、长度大于所述收集槽的长度,所述遮挡板上设有多个落料孔,所述落料孔的直径等于或大于所述排出管的直径,任意相邻两所述落料孔之间的距离与任意相邻两所述排出管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所述遮挡板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沿所述收集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所述落料孔与所述排出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排出管的底端靠近所述落料孔的一侧固定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与所述遮挡板的顶面滑动抵持,当所述排出管与所述落料孔错位时、所述盖板对所述落料孔进行封堵;各养殖区域内均设有第一吸气管,所述第一吸气管的顶端贯穿所述排污板的顶面,各所述第一吸气管的底端均与汇流管通过第一三通管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接口位于所述遮挡板及所述导料斗之间,所述收集槽的槽壁连通设有第二吸气
管,所述第二吸气管及所述汇流管通过第二三通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三接口与废气过滤盒连通,所述废气过滤盒的出气口与抽气泵连通。
[000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各所述第一吸气管的顶端均安装有滤帽,且位于所述排污板上方的所述第一吸气管的外侧罩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为网格状结构,所述保护罩与所述排污板通过螺钉连接。
[0006]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遮挡板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中部开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沿所述遮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矩形缺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遮挡板的边缘,所述矩形缺口的其中一长边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
[000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遮挡板的底面两侧固定设有导向条,所述收集槽两端的顶面设有两第一导向槽,两所述第一导向槽与两所述导向条位置相对应、且滑动配合。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收集槽的内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对应两所述第一导向槽设有两第二导向槽,两所述第二导向槽与两所述导向条滑动配合。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收集槽的端面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开关阀;所述收集槽的底面内部倾斜设置,所述排污管设于底面倾斜较低一侧。
[001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气过滤盒包括盒体及多块并排设于所述盒体内部的活性炭网,自所述废气过滤盒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多块所述活性炭网。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其结构新颖,导料斗及排出管可将排泄物进行收集、并汇流至收集槽内;而遮挡板则对收集槽顶部进行遮盖封堵,遮挡板也同时对排出管进行封堵,只有在驱动电机带动遮挡板移动至落料孔与排出管对齐的情况下,收集槽与排出管实现连通,此时导料斗上收集的排泄物才会掉落收集槽内,有效减少废气的散发;而第一吸气管、汇流管、第一三通管、第二吸气管、第二三通管、废气过滤盒及抽气泵的配合,可对来不及收集的排泄物产生的废气或溢出的废气或收集槽内部的废气进行吸气抽取的方式进行清理,可进一步减少废气的扩散。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收集槽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遮挡板的仰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废气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00、排污槽;210、架梁;220、分隔栏;230、排污板;300、导料斗;310、排出管;320、盖板;400、收集槽;410、第一导向槽;420、排污管;500、遮挡板;510、落料孔;520、驱动电机;530、矩形缺口;540、齿条;550、齿轮;560、导向条;610、第一吸气管;620、汇流管;630、第一三通管;640、第二吸气管;650、第二三通管;660、滤帽;670、保护罩;700、废气过滤盒;710、盒体;
720、活性炭网;800、抽气泵;90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5]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架设在排污槽100顶部的多条架梁210,各所述架梁210的顶部设有分隔栏220,任意相邻两条所述架梁210之间固定设有排污板230,所述排污板230设于所述排污槽100的顶面,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分隔栏220及对应的所述排污板230之间形成独立的养殖区域;各养殖区域的下方均对应设有导料斗300,所述导料斗300的顶部边缘与所述排污板230的边缘抵持固定、用于收集经所述排污板230掉落的排泄物;所述排污槽230的底部安装有收集槽400,所述收集槽400沿所述排污槽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有的所述导料斗300的排出管310均位于所述收集槽400的上方;所述收集槽400的顶面盖设有遮挡板500,所述遮挡板500的宽度大于所述收集槽400的宽度、长度大于所述收集槽400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棚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在排污槽(100)顶部的多条架梁(210),各所述架梁(210)的顶部设有分隔栏(220),任意相邻两条所述架梁(210)之间固定设有排污板(230),所述排污板(230)设于所述排污槽(100)的顶面,任意相邻的两所述分隔栏(220)及对应的所述排污板(230)之间形成独立的养殖区域;各养殖区域的下方均对应设有导料斗(300),所述导料斗(300)的顶部边缘与所述排污板(230)的边缘抵持固定、用于收集经所述排污板(230)掉落的排泄物;所述排污槽(230)的底部安装有收集槽(400),所述收集槽(400)沿所述排污槽(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有的所述导料斗(300)的排出管(310)均位于所述收集槽(400)的上方;所述收集槽(400)的顶面盖设有遮挡板(500),所述遮挡板(500)的宽度大于所述收集槽(400)的宽度、长度大于所述收集槽(400)的长度,所述遮挡板(500)上设有多个落料孔(510),所述落料孔(510)的直径等于或大于所述排出管(310)的直径,任意相邻两所述落料孔(510)之间的距离与任意相邻两所述排出管(310)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所述遮挡板(500)在驱动电机(520)的带动下沿所述收集槽(400)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所述落料孔(510)与所述排出管(31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排出管(310)的底端靠近所述落料孔(510)的一侧固定设有盖板(320),所述盖板(320)的底面与所述遮挡板(500)的顶面滑动抵持,当所述排出管(310)与所述落料孔(510)错位时、所述盖板(320)对所述落料孔(510)进行封堵;各养殖区域内均设有第一吸气管(610),所述第一吸气管(610)的顶端贯穿所述排污板(230)的顶面,各所述第一吸气管(610)的底端均与汇流管(620)通过第一三通管(630)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630)的第三接口位于所述遮挡板(500)及所述导料斗(300)之间,所述收集槽(400)的槽壁连通设有第二吸气管(640),所述第二吸气管(640)及所述汇流管(620)通过第二三通管(650)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宁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