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856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4
本申请公开了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包括转子、定子以及固定定子的电机箱,转子的一端联动有驱动冷媒的泵头,电机箱设置方式如下:筒形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冷媒穿行的冷媒孔;或电机箱整体为框架结构,包括:环形架支撑架,其中一个安装有支撑板,另一个安装有配流盘;定子包括线圈和固定线圈的支撑体,支撑体上设有在电机箱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冷媒过孔和多个固定孔;冷媒过孔供冷媒流通,固定孔用于穿设拉紧支撑板、电机箱以及配流盘的拉紧件;各冷媒过孔和各固定孔设置在支撑体靠近外周面的位置。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冷媒孔在电机箱上的设置,改善了冷媒流通路径以及流通路径的通量,提升了冷媒驱动装置的泵输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较高的推广价值。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热管系统多采用普通液泵对液态冷媒进行输送,当然甚至也有不使用液体泵而直接利用高低落差直接实现液态冷媒进行循环的。然而,不使用液泵,冷媒的流动效果不好,影响系统换热效率,使用普通的液泵,成本高,且普通液泵效率低,密封效果不佳。因此在制冷领域,出现了冷媒驱动装置,冷媒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对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进行加压。
[0003]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冷媒泵,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中的轴承、支承在所述轴承上的主轴、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电机和安装在所述主轴端部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与所述主轴配合的电机转子和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电机定子;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且所述限位机构位于进入所述壳体的冷媒的来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电机定子位于所述来流方向的下游侧。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冷媒驱动装置在泵输冷媒的过程中损耗较大,具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包括转子、定子以及固定所述定子的电机箱,所述转子的一端联动有驱动所述冷媒的泵头,所述电机箱设置方式如下:
[0006]所述转子一端为转动配合的支撑板,所述电机箱为筒形且两端开放供所述定子装配,所述筒形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冷媒穿行的冷媒孔;或
[0007]所述电机箱整体为框架结构,包括:三个环形架和依次连接各环形架的支撑架,其中一个环形架中安装有所述支撑板,另一个环形架中安装有配流盘;
[0008]所述定子包括线圈和固定线圈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有在所述电机箱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冷媒过孔和多个固定孔;所述冷媒过孔供冷媒流通,所述固定孔用于穿设拉紧所述支撑板、所述电机箱以及所述配流盘的拉紧件;
[0009]各冷媒过孔和各固定孔设置在所述支撑体靠近外周面的位置。
[0010]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0011]可选的,所述固定孔以如下方式设置:
[0012]自身周向封闭以约束所述拉紧件;或
[0013]自首周向远离所述转子的一侧开放并和所述电机箱配合约束所述拉紧件。
[0014]可选的,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电机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和所述拉紧件之间为间
隙配合。
[0015]可选的,所述固定孔两两成组设置,且每两组固定孔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对称布置;各组固定孔之间设有一个冷媒过孔,且该冷媒过孔与该组的两固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6]可选的,所述电机箱为框架结构,位于中间的环形架与两侧的环形架分别形成一级缓冲室和二级缓冲室,冷媒受所述泵头驱动依次经过所述一级缓冲室和所述二级缓冲室。
[0017]可选的,在所述电机箱的轴向上,位于中间的环形架与安装有配流盘的环形架之间的间距为一级间距;位于中间的环形架与安装有支撑板的环形架之间的间距的为二级间距,所述一级间距大于所述二级间距。
[0018]可选的,所述定子包括线圈和固定线圈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位于中间的环形架固定连接,所述冷媒过孔在所述支撑体的周向上均匀布置;
[0019]在所述电机箱的轴向上,位移中间的环形架与所述支撑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架的上沿高于或齐平所述支撑体的上沿。
[0020]可选的,所述冷媒孔成组设置且每组之间阵列设置;其中至少一组所述冷媒孔靠近所述支撑板;
[0021]所述冷媒孔为长条孔且在所述筒形的轴向长度上延伸,各组冷媒孔至少包括三个冷媒孔且在所述筒形的周向上平行设置。
[0022]可选的,所述定子包括线圈和固定线圈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固定于所述电机箱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所述冷媒孔的开设位置避让所述支撑体。
[0023]可选的,所述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泵头连通的入料口和位于泵头输送路径的另一端的出料口,所述壳体与所述泵头的外周固定,与所述电机箱通过冷媒间隙间隔设置。
[0024]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改善了冷媒流通路径以及流通路径的通量,提升了冷媒驱动装置的泵输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0025]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0026]图1a为一实施例中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示意图;
[0027]图1b为图1a中的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1c为一实施例中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1d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箱和定子装配示意图;
[0030]图1e为图1d中的电机箱和定子另一视角装配示意图;
[0031]图2a为另一实施例中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示意图;
[0032]图2b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板示意图;
[0033]图2c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箱示意图;
[0034]图2d为一实施例中支撑体示意图;
[0035]图2e为图2d中的支撑体AA向的定子示意图;
[0036]图3a为一实施例中冷媒泵输装置示意图;
[0037]图3b为图3a中的冷媒泵输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3c为一实施例中冷媒泵输装置的支撑体示意图;
[0039]图3d为图3c中AA向的定子示意图;
[0040]图3e为另一实施例中冷媒泵输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0041]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2]11、转子;111、支撑板;1111、开放口;112、泵头;113、配流盘;
[0043]12、定子;121、线圈;122、支撑体;123、冷媒过孔;124、固定孔;
[0044]13、电机箱;131、冷媒孔;132、环形架;133、支撑架;134、一级缓冲室;135、二级缓冲室;136、拉紧件;
[0045]14、壳体;141、出料口;142、入料口;143、冷媒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4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包括转子、定子以及固定所述定子的电机箱,所述转子的一端联动有驱动所述冷媒的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箱设置方式如下:所述转子一端为转动配合的支撑板,所述电机箱为筒形且两端开放供所述定子装配,所述筒形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冷媒穿行的冷媒孔;或所述电机箱整体为框架结构,包括:三个环形架和依次连接各环形架的支撑架,其中一个环形架中安装有所述支撑板,另一个环形架中安装有配流盘;所述定子包括线圈和固定线圈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有在所述电机箱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冷媒过孔和多个固定孔;所述冷媒过孔供冷媒流通,所述固定孔用于穿设拉紧所述支撑板、所述电机箱以及所述配流盘的拉紧件;各冷媒过孔和各固定孔设置在所述支撑体靠近外周面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以如下方式设置:自身周向封闭以约束所述拉紧件;或自首周向远离所述转子的一侧开放并和所述电机箱配合约束所述拉紧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电机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和所述拉紧件之间为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两两成组设置,且每两组固定孔相对于所述转子的转动轴线对称布置;各组固定孔之间设有一个冷媒过孔,且该冷媒过孔与该组的两固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泵输装置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箱为框架结构,位于中间的环形架与两侧的环形架分别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钧胡加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瑚石制冷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