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49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其包括支具主体、电刺激装置和移动终端;所述支具主体为局部圆柱筒结构,其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电刺激装置包括电极片和控制部,所述电极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具主体的凹槽中,所述控制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极片连接;所述控制部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其结构合理,将电刺激装置与关节支具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电刺激治疗的便捷性,降低了对治疗场所的要求,有效防止术后肌肉萎缩,促进术后膝关节的康复。促进术后膝关节的康复。促进术后膝关节的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


[0001]本技术属于关节疾病治疗
,涉及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

技术介绍

[0002]股四头肌是膝关节伸直最重要的肌肉,而且在膝关节站立和维持膝关节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膝关节支具用于前交叉韧带术后、半月板修复术后的膝关节的固定。
[0003]前交叉韧带术后、半月板修复术后,股四头肌可能会出现明显、快速萎缩,而神经肌肉电刺激是防止肌肉萎缩的重要物理因子,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在交叉韧带术后和半月板术后应用较广,但是术后患者行动不便,去医院进行电刺激治疗需要耗费较大精力。
[0004]专利CN108479014A公开了骨科医疗器械
的一种骨科膝关节固定辅助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两侧插接有伸缩杆,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通过转动销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接有螺帽,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可转动卡接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块的底部通过压缩弹簧与伸缩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均固定有绷带,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合理的训练调节机制,可以有效的帮助膝关节进行治疗恢复工作。但该专利未设置神经肌肉电刺激,无法防止肌肉萎缩。
[0005]专利CN106954899A公开了一种用于膝关节保护的固定带,包括纽扣、保暖带、颈缩部和通孔,所述带体的右端顶部设有挂鼻,所述带体的右端底部设有保护带,所述保护带上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保护带的底部通过纽扣连接有保暖带,所述带体的左端底部设有挂钩,所述带体的左端底部对应于第一魔术贴设置有第二魔术贴。该用于膝关节保护的固定带在使用时通过左右两端的挂鼻和挂钩进行连接,穿戴方便快捷,带体的左右两端合围时形成一个容置膝盖的通孔,在带体的中间位置设有颈缩部,上述设置使使用者在进行腿部屈伸活动时更加舒适,在保护带上设有保暖带,对膝盖起到保暖的作用。但该专利未设置神经肌肉电刺激,无法防止肌肉萎缩。
[0006]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其结构合理,将电刺激装置与关节支具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电刺激治疗的便捷性,有效防止术后肌肉萎缩,促进术后膝关节的康复。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其包括支具主体、电刺激装置和移动终端;所述支具主体为局部圆柱筒结构,其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电刺激装置包括电极片和控制部,所述电极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具主
体的凹槽中,所述控制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极片连接;所述控制部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沿所述支具主体的轴线方向成对设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沿所述支具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电极片的形状相匹配。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于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相应位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具主体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卡紧带,所述卡紧带将相邻的所述支具主体连接为一体。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具主体为圆柱筒结构的1/3

1/2。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通过蓝牙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为经皮电神经刺激电极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具主体的壁厚为3mm

5mm,其由氟橡胶制成。
[0018]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其结构合理,将电刺激装置与关节支具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电刺激治疗的便捷性,具有治疗方便的优点,有效防止术后肌肉萎缩,促进术后膝关节的康复。
附图说明
[0020]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21]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所述支具主体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对应的支具主体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25]10支具主体;11.凹槽;12.连接部;13.卡紧带;20.电刺激装置;21.电极片;22.控制部;3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8]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9]本申请所述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其包括支具主体10、电刺激装置20和移动终端30。
[0030]所述支具主体10为局部圆柱筒结构,其内壁设置有凹槽11,如图2所示;所述电刺激装置20包括电极片21和控制部22,所述电极片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具主体10的凹槽11中,所述控制部22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极片21连接;所述控制部22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30连接。
[0031]图2中,所述凹槽11沿所述支具主体10的轴线方向成对设置。图3中,所述凹槽11沿所述支具主体1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11的形状与所述电极片21的形状相匹配。
[0033]所述凹槽11设置于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相应位置。即在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相应位置设置电极片21,以满足消肿,止痛、防止肌肉萎缩的需要。
[0034]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具主体10还设置有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设置有卡紧带13,所述卡紧带13将相邻的所述支具主体10 连接为一体。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2设置于支具主体10的端部并位于中部位置,连接部12的数量为两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2也可以为其他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电刺激治疗的新型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具主体、电刺激装置和移动终端;所述支具主体为局部圆柱筒结构,其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电刺激装置包括电极片和控制部,所述电极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具主体的凹槽中,所述控制部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极片连接;所述控制部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支具主体的轴线方向成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支具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电极片的形状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膝关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宁唐佩福高月明左秀芹谢惠敏崔建博张攻孜郭雪园张春霞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