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47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以及设置于颈戴架内的风扇和为风扇供电的电池,颈戴架内形成有与风扇对应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分隔件将空腔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池设置在第一腔体内,风扇对应第二腔体设置且第二腔体内形成有供风扇运转产生的风通过的风道,分隔件上开设有连通风道与第一腔体的散热口,颈戴架的侧壁上对应风道设有出风口,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后从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挂脖风扇通过在颈戴架内的分隔件上设置散热口,将装有电池的第一腔体与风扇的风道连通,风道中的一部分风可以从散热口进入第一腔体中,电池和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散热口进入风道中,从而带走热量。走热量。走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脖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脖戴式风扇。脖戴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戴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0003]现有的脖戴式风扇通常包括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位于颈戴架内的风扇及为风扇供电的电池,颈戴架内设有与风扇对应的风道,风道的侧壁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出风口,风扇转动时产生的风进入风道后从出风口吹出,从而给人体颈部纳凉。
[0004]由于挂脖风扇内部设有电池为风扇供电,同时还设有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实现电路控制,但电池和电路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问题却未被充分考虑,从而导致挂脖风扇在长时间工作后局部温度过高,在影响使用效果同时也对电池寿命造成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挂脖风扇,解决内部电池的散热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颈戴架内的风扇和为所述风扇供电的电池,所述颈戴架内形成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分隔件将所述空腔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且所述第二腔体内形成有供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通过的风道,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散热口,所述颈戴架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风道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分隔件上并与所述电池错位设置,所述散热口包括多个散热孔或至少一个长条形开口。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分隔件上并对应所述电池设置,所述电池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散热口内。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的侧面紧贴所述电池设置,或者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散热口内且所述电池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表面与所述分隔件的表面齐平。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风道,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至少部分从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后经所述第一通风孔流出。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外部,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至少部分从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后经
所述第二通风孔流出至所述外部。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包括两个壳体,所述风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风扇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壳体的端部,每一所述壳体内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所述空腔,每一所述空腔内分别设有所述分隔件,所述壳体对应所述风扇还设有进风口。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分隔成所述风道和子腔体,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或
[0014]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导风板,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出风口。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颈戴架的内壁一体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分隔件抵接;或
[0016]所述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分隔件一体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与所述颈戴架的内壁抵接。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风扇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至少其中一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电池设置。
[0018]本技术提供的挂脖风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颈戴架内的分隔件上设置散热口,将装有电池的第一腔体与风扇的风道连通,风道中的一部分风可以从散热口进入第一腔体中,电池和电路板所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散热口进入风道中,从而带走热量;分隔件上可设置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连通第一腔体中远离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处与风道,将电池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带入风道中从出风口中吹出,从而散热;壳体外侧壁上可设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连通第一腔体中远离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处与外部,将电池和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带出壳体外,从而散热。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挂脖风扇的的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的挂脖风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的挂脖风扇的另一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的挂脖风扇的的剖视图。
[0025]图7为图5中的挂脖风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6]图8为图5中的挂脖风扇的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7]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颈戴架10(其中,壳体12、柔性连接段14;外壳体121、内壳体122、分隔件123、第一腔体124、第二腔体125;外进风口1211、保护盖1212、开关孔1213、第二通风孔1214;内进风口1221、出风口1222、导风板1223、风道1224、子腔体1225、连接座1226、扣盖1227;散热口1231、第一通风孔1232;软胶套141、连接部142、弯折定型软管143、金属固定片144;);风扇20;电池30;开关按键40;电路板50(其中,开关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10、风扇20、电池30、开关按键40及电路板50,风扇20、电池30及电路板50设置于颈戴架10内。颈戴架10内形成有与风扇20对应的空腔,电池30安装在颈戴架10内,风扇20和电池30分别与颈戴架10内的电路板50电连接,以为风扇20运转提供电力。开关按键40设置在颈戴架10上用于导通和切断风扇20与电池30之间的电连接实现开关风扇20的功能。
[0030]颈戴架10包括两壳体12及柔性连接段14,两壳体12连接在柔性连接段14两端。风扇20设有两个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颈戴架内的风扇和为所述风扇供电的电池,所述颈戴架内形成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分隔件将所述空腔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所述风扇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且所述第二腔体内形成有供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通过的风道,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散热口,所述颈戴架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风道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分隔件上并与所述电池错位设置,所述散热口包括多个散热孔或至少一个长条形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分隔件上并对应所述电池设置,所述电池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散热口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的侧面与所述电池贴设,或者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散热口内且所述电池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表面与所述分隔件的表面齐平。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上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风道,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至少部分从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后经所述第一通风孔流出。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的外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勋焕刘凯杨广李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