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843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系统,反渗透装置包括进水管、储水仓、反渗透膜腔、浓水仓、浓水排水管、反渗透淡水仓、淡水出口和纵向布置在反渗透膜腔内的反渗透膜,储水仓位于反渗透膜腔上方,储水仓上设置有进水管;浓水仓和反渗透淡水仓位于反渗透膜腔下方,浓水仓上设置有浓水排水管;反渗透膜腔通过反渗透膜上端连通储水仓、通过反渗透膜下端连通浓水仓,反渗透膜有中央集水管,中央集水管的下端连通反渗透淡水仓,反渗透淡水仓的底部开设有淡水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独立使用或多个联用,反渗透膜纵向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升级膜组数量,水处理能力大,安装简便,水因重力向下流形成纵向压紧力达到密封效果,使得泵的工作负荷降低。作负荷降低。作负荷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纯化水制备系统,具体为一种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纯化水是指通过过滤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方法制备得到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去离子水,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食品等领域。纯化水设备是用于满足各行业需求制取纯化水的设备,通过过滤、EDI等工艺,去除原水(自来水、天然水)中的杂质、颗粒物、胶体、重金属离子、微生物、热源等,使水足够纯净,以满足药厂、医院等纯化水的用水要求。
[0003]现有的纯化水制水设备系统需要反渗透装置,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装置:包括支架701和平行安装在支架701上的多个一级反渗透装置,一级反渗透装置包括外壳707、一级反渗透膜703、两个密封圈705、淡水出水管708、穿管端盖710和盲板端盖712,外壳707为筒状,横向布置在支架701上,穿管端盖710安装在外壳707一端的内部,盲板端盖712安装在外壳707另一端的内部,穿管端盖710和外壳707密封连接,盲板端盖712和外壳707密封连接,一级反渗透膜703位于穿管端盖710和盲板端盖712之间,一级反渗透膜703的两端侧面分别设有两个使外壳707内腔隔离开的密封圈705,一级反渗透膜703的一级中央集水管704的一端连接锁紧盲板端盖712、另一端连接淡水出水管708的一端,淡水出水管708的另一端穿过穿管端盖710,穿管端盖710和一级反渗透膜703一端的密封圈705之间的外壳上设有进水口702,盲板端盖712和一级反渗透膜703另一端的密封圈705之间的外壳上设有浓水排水口709。图中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0004]上述现有的反渗透装置通常为固定式安装,膜组横向放置,占地面积大,对场地要求高,安装完成后无法进行反渗透膜组的数量及组合形式上的升级,导致无法提升产水效率及产水质量;反渗透膜维护需双人操作,后期维护保养也不方便;同时,膜壳内易发生内漏窜水,膜壳外部两端容易渗漏,对安装工艺要求较高,且增压泵负荷重,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装置及反渗透系统,所述反渗透装置可以独立使用或者多个联用,反渗透装置中反渗透膜为纵向设置,可根据产能需求升级膜组个数,通过多个反渗透膜的串、并联安装,实现更大的水处理能力。所述反渗透装置还设置固定限位结构,水流因重力自上而下流动使得泵的工作负荷降低,起到节能作用,同时产生压紧力,大大提高密封效果;所述装置安装、检修简便,可由单人操作,降低操作过程中的失误风险,同时体积轻便,节约设备占地面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反渗透装置,包括储水仓、反渗透膜腔、浓水仓、反渗透淡水仓和纵向布置在反渗透膜腔内的反渗透膜;所述储水仓位于所述反渗透膜腔上方,储水仓上设置有进水管;
所述浓水仓和反渗透淡水仓位于反渗透膜腔的下方,在所述浓水仓上设置有浓水排水管;所述反渗透膜腔通过反渗透膜上端连通储水仓、通过反渗透膜下端连通浓水仓,所述反渗透膜有中央集水管,所述中央集水管的下端连通反渗透淡水仓;所述反渗透淡水仓的底部开设有淡水出口。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反渗透膜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装置包括罐体、上盖、储水仓隔板、浓水仓隔板、淡水仓隔板和下底盖;所述罐体为筒体,罐体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上盖和下底盖,淡水仓隔板、浓水仓隔板和储水仓隔板从下到上依次间隔安装在罐体内,将罐体内腔分割为反渗透淡水仓、浓水仓、反渗透膜腔和储水仓。
[0011]所述罐体内壁沿罐体的中心线方向呈多级阶梯状,从下往上依次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所述淡水仓隔板、浓水仓隔板和储水仓隔板分别安装在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上。
[0012]所述上盖下表面纵向设置有上堵头,所述上堵头通过接头与反渗透膜的中央集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接头可以是塑料直接。
[0013]所述浓水仓隔板和储水仓隔板上分别开设有通孔,用于安装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通过安装在储水仓隔板通孔处的上端面与储水仓连通,通过安装在浓水仓隔板通孔处的下端面与浓水仓连通。
[0014]进一步,所述浓水仓隔板和储水仓隔板上的通孔处分别设置有支架,用于固定和支撑反渗透膜,避免反渗透膜上下串动。所述支架可以为固定或可拆卸的。
[0015]所述淡水仓隔板上设置有支管,反渗透淡水仓通过所述支管与反渗透膜的中央集水管连通;所述支管与中央集水管可通过接头连接,所述接头为塑料直接。
[0016]所述罐体两端带有法兰翻边,罐体上端的法兰翻边与上盖结合,罐体下端的法兰翻边与下底盖结合。
[0017]所述上盖和下底盖分别与罐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盖为圆板状,上盖上呈环形阵列分布多个螺栓孔,用于和罐体通过螺栓连接。
[0018]进一步,淡水出口一体设置在下底盖上,也可以通过转接头实现。
[0019]优选的,所述反渗透装置还包括转接头,转接头包括圆筒形的头部和圆环形的接头主体,所述头部一体垂直连接在接头主体的中心,形成具有通孔的结构,接头主体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用于和下底盖连接的多个螺栓孔,下底盖上设有开口,所述通孔和开口连通形成淡水出口。
[0020]各部件连接处均设有密封件,具体的,所述上盖与罐体安装处、下底盖与罐体安装处,以及所述淡水仓隔板、浓水仓隔板和储水仓隔板分别与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安装处,以及所述反渗透膜的上端面与储水仓隔板通孔安装处、反渗透膜的下端面与浓水仓隔板通孔安装处、转接头与下底盖安装处、接头连接处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或密封垫。
[0021]一种反渗透系统,包括上述的反渗透装置,以及依次连接的缓冲水箱、高压泵和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和反渗透装置通过进水管连接。
[0022]所述浓水仓隔板和储水仓隔板上开设的通孔、淡水仓隔板上设置的支管和上盖上
的上堵头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便于升级反渗透膜数量,当反渗透膜数量减少时,可以用堵头将浓水仓隔板和储水仓隔板上开设的通孔堵住。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技术的反渗透装置为竖式设置,纵向设置的多个反渗透膜联装,实现反渗透膜的串、并联安装,可根据产能需求对膜组升级,实现更大的水处理能力;
[0025]2)高压区在罐体上方,配合阶梯型内壁产生自上而下的纵向压紧力,各个隔板及结合面采用密封件密封,上、下端盖采用多O型密封圈及迷宫型防漏设计使得内腔各个腔室形成良好密封,解决反渗透膜腔漏水问题;
[0026]3)反渗透装置储水仓位于上方,水流自上而下,因重力向下流,使得泵的工作负荷降低,起到节能作用;
[0027]4)所述反渗透装置采用纵向设置的反渗透膜组,设备体积轻便,占地面积小,检修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仓(506)、反渗透膜腔、浓水仓(509)、反渗透淡水仓(511)和纵向布置在反渗透膜腔内的至少一个反渗透膜(507);所述储水仓(506)位于所述反渗透膜腔上方,储水仓(506)上设置有进水管(505);所述浓水仓(509)和反渗透淡水仓(511)位于反渗透膜腔的下方,在所述浓水仓(509)上设置有浓水排水管(510);所述反渗透膜腔通过反渗透膜(507)上端连通储水仓(506)、通过反渗透膜(507)下端连通浓水仓(509),所述反渗透膜(507)有中央集水管(508),所述中央集水管(508)的下端连通反渗透淡水仓(511);所述反渗透淡水仓(511)的底部开设有淡水出口(5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606)、上盖(603)、储水仓隔板(604)、浓水仓隔板(607)、淡水仓隔板(608)和下底盖(609);所述罐体(606)为筒体,罐体(606)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上盖(603)和下底盖(609),淡水仓隔板(608)、浓水仓隔板(607)和储水仓隔板(604)从下到上依次间隔安装在罐体(606)内,将罐体(606)内腔分割为反渗透淡水仓(511)、浓水仓(509)、反渗透膜腔和储水仓(5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606)内壁沿罐体(606)的中心线方向呈多级阶梯状,从下往上依次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所述淡水仓隔板(608)、浓水仓隔板(607)和储水仓隔板(604)分别安装在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603)下表面纵向设置有上堵头,所述上堵头用接头(602)与反渗透膜(507)的中央集水管(508)的上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仓隔板(607)和储水仓隔板(6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蔡向阳刘昊智曾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