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36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料机,包括机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外桶、内桶、混料电机以及至少一套换向组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设置于机架两端,第一转轴可带动外桶转动,第二转轴可带动内桶在外桶内转动,外桶和内桶表面分别对应开设有至少一个料口;换向组件包括分别可随外桶和内桶转动的第一换向套和第二换向套,第一换向套和第二换向套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角度槽和凸块,使得第一换向套可相对第二换向套转动一定角度;所述混料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外双桶的无盖式进出料设计,简化了进出料的操作步骤,并通过换向组件,使得外桶带动内桶转动时二者表面的料口自行错位,完成对料口的封堵。完成对料口的封堵。完成对料口的封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料机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业中饲料混合
,具体涉及一种混料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家禽养殖业中,为保证营养均衡,需要对多种不同的饲料混合后再进行投喂,人工混合工作量大,并且难以保证混合均匀。为了便于家禽进食,针对家禽的饲料一般做成颗粒状,如果采用传统的搅拌式混料方式对饲料进行混合,很容易将颗粒状的饲料打碎,不便于家禽进食,并且可能造成浪费,而且饲料量大时对驱动力的要求较高,对设备的要求也随之提升,成本较高。因此滚筒式的混料机更加适合饲料混合,然而滚筒式混料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进料或出料的料口处需设置料盖,每次进料或出料都需要打开或关闭,操作较为繁琐,而且料盖将随滚筒高速旋转,因此对料盖的紧固要求较高;此外,当需要混合的饲料量较大时,只有一个料口显然会降低进料或出料的效率,然而如果设置多个料口,打开和关闭料盖的操作将更为繁琐,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料机,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混料机,包括机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外桶、内桶、混料电机以及至少一套换向组件,
[0005]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设置于机架两端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可带动外桶转动,所述第二转轴可带动内桶在外桶内转动,所述外桶和内桶表面分别对应开设有至少一个料口;
[0006]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分别可随外桶和内桶转动的第一换向套和第二换向套,所述第一换向套和第二换向套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角度槽和凸块,使得第一换向套可相对第二换向套转动一定角度;
[0007]所述混料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桶的外壁与所述内桶的外壁间隙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桶两端开口,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外桶轮架,其中一端的外桶轮架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外桶轮架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
[0010]所述内桶的两端分别设有内桶轮架,其中一端的内桶轮架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内桶轮架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套和第二换向套分别固定安装于外桶轮架和内桶轮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间隙配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桶轮架和内桶轮架分别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L形支架,且外桶轮架的径向尺寸大于内桶轮架的径向尺寸。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桶表面的料口在周向上的位置与其中一个L形支架对应,并在该
L形支架上设有标记。
[0014]进一步地,所述机架顶部设有与料口位置相应的进料斗,所述机架底部设有与料口位置相应的出料道。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与所述角度槽的一侧接触时,所述外桶和内桶的料口相互对齐。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的外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摇柄。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的外端连接有复位电机,所述复位电机为码盘电机。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内外双桶的无盖式进出料设计,简化了进出料的操作步骤,为自动化进出料提供了实现基础,并通过换向组件,使得外桶带动内桶转动时二者表面的料口自行错位,完成对料口的封堵。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外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中内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中换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中:1、机架;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外桶,41、外桶料口,41、外桶轮架;5、内桶,51、内桶料口,52、内桶轮架;6、换向组件,61、第一换向套,62、第二换向套,63、角度槽,64、凸块;7、进料斗;8、出料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混料机,如图1

6所示,包括机架1、第一转轴 2、第二转轴3、外桶4、内桶5、混料电机以及两套换向组件6,其中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1的两端,并且二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分别用于带动外桶4和内桶5转动。外桶4 套在内桶5外,且外桶4表面在同一角度间隔开设有两个外桶料口 41,相应的,内桶5表面开设有两个内桶料口51。机架1顶部在相应位置设有两个漏洞状的进料斗7,用于进料;机架1底部在相应位置设有两个出料道8,用于出料。混料电机(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2连接。
[0029]本实施例中,外桶4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且其两端4分别向外延伸设有外桶轮架42,其中一端的外桶轮架42轴心位置与第一转轴 2过盈配合,另一端的外桶轮架42轴心位置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3 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混料电机带动第一转轴2转动,进而可带动外桶 4转动。内桶5为两端闭合的圆筒状,且其外表面与外桶4的内表面间隙配合,内桶5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设有内桶轮架52,其中一端的内桶轮架52轴心位置与第二转轴3过盈配合,另一端的内桶轮架 52轴心位置通过轴承与第一转轴2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一转轴2 仅直
接带动外桶4转动,第二转轴3仅直接带动内桶5转动。
[0030]具体的,外桶轮架42和内桶轮架52分别由四个L形支架呈十字状组成,并且外桶轮架42的径向尺寸大于内桶轮架52的径向尺寸,以避免二者存在相对转动时造成干涉。
[0031]上述结构中,内桶5表面的料口51在周向上的位置与其中一个 L形支架对应,并在该L形支架上标记有记号,在外部无法直接观察到内桶料口51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该标记即可确定内桶料口51的角度位置。
[0032]本实施例中,换向组件6设置于外桶轮架42和内桶轮架52之间,两端各设置一组,并且相互对称。换向组件6包括第一换向套61和第二换向套62,第一换向套61和第二换向套62的基体均为环状,分别固定安装在外桶轮架42和内桶轮架52的相对一侧,且第一换向套61和第二换向套62均与第一转轴2或第二转轴3间隙配合,第一换向套61和第二换向套62的端面之间为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其中第一换向套61靠近第二换向套62的一面开设有一角度槽63,该角度槽63沿第一换向套61的边缘呈一定角度开设,本实施例中角度槽 63的角度为90
°
,第二换向套62靠近第一换向套61的一面设有与角度槽63匹配的凸块64,本实施例中凸块64为八分之一环形,即角度为45
°
。当内外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凸块64将在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外桶、内桶、混料电机以及至少一套换向组件,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设置于机架两端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可带动外桶转动,所述第二转轴可带动内桶在外桶内转动,所述外桶和内桶表面分别对应开设有至少一个料口;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分别可随外桶和内桶转动的第一换向套和第二换向套,所述第一换向套和第二换向套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角度槽和凸块,使得第一换向套可相对第二换向套转动一定角度;所述混料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外壁与所述内桶的外壁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两端开口,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外桶轮架,其中一端的外桶轮架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外桶轮架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内桶的两端分别设有内桶轮架,其中一端的内桶轮架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内桶轮架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科杰陈斌丹黄学涛俞佳丽祝琦佳卢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维斯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