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入麻醉面罩,包括:面罩体、单向通气装置、多功能转接头、环形软垫和攀带。该吸入麻醉面罩体积小巧,只覆盖患者的鼻部,患者在吸入镇静治疗的同时能够露出口腔部位,给口腔的检测和治疗提供空间;进气口连接多功能转接头,可适配多种规格的镇静装置呼吸管路,避免了治疗过程中频繁更换吸入麻醉面罩,提高了医生的治疗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体验。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入麻醉面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吸入麻醉面罩。
技术介绍
[0002]医生为患者做大型手术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来减轻痛苦,吸入式麻醉是医疗上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需要用到吸入麻醉面罩进行辅助。
[0003]现有的吸入麻醉面罩体积一般较大,佩戴时会遮挡患者口腔,不利于口腔科患者的吸入镇静治疗;采用通气孔方式直接排出患者呼出的废气,影响麻醉气体的吸入浓度;用于连通麻醉面罩接口、提供镇静药物的镇静装置,由于其生产厂家众多,镇静装置的呼吸管路口径规格标准不一,与吸入麻醉面罩的接口不匹配,无法通用,过多种类的面罩给设备管理和消毒带来不便。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109529164A公开了一种带操作开口的医用面罩,该面罩体使用时罩住患者的口与鼻,在面罩体上端开设有一与人体口腔相对应的操作开口,所述操作开口向下延伸有牙垫管,所述牙垫管内可拆的配合有一用于与消化道内窥镜管身密封配合的防漏气密封阀。该医用面罩能使得病人在进行供氧或麻醉的同时,还能同时进行口腔内手术或进行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但该医用面罩仍然体积较大,罩住了患者口腔,仅仅在口腔部位设有开口及牙垫管,仍然会给医生对患者口腔治疗时的操作带来遮挡;且其并未涉及吸入麻醉面罩与镇静装置的呼吸管路的接口如何连通。
[0005]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吸入麻醉面罩,该吸入麻醉面罩能够在气体吸入镇静治疗中,不遮挡患者口腔,同时面罩可与多种规格的镇静装置呼吸管道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面罩遮住患者口腔、无法与多规格镇静装置呼吸管路连通的缺陷,提供一种吸入麻醉面罩。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吸入麻醉面罩,包括:面罩体、单向通气装置、多功能转接头、环形软垫和攀带;
[0009]所述面罩体为人体鼻部形状,面罩体上端接近佩戴者鼻根部位置设有进气口;
[0010]所述多功能转接头为两个以上不同外径的圆管按照外径从大到小依次叠加而成,相邻的圆管端面之间密封连接,多功能转接头与进气口连通;
[0011]所述单向通气装置设于面罩体下方接近人体鼻孔处,单方通气装置仅允许气流从面罩体内侧通至外侧;
[0012]所述环形软垫固定于面罩体边缘贴近佩戴者面部的一侧;
[0013]所述攀带与面罩体连接。
[0014]本技术的面罩体积小巧,只覆盖患者的鼻部,不遮挡口腔,有利于患者在气体吸入镇静治疗的同时,接受口腔部位的检查与治疗。与进气口可拆卸式连接的多功能转接
头具有多种尺寸,可以和不同尺寸的呼吸管路相连接,解决了不同镇静装置厂家之间呼吸管路接口不一致的问题。单向通气装置在佩戴者呼气时密闭面罩,以提高面罩内麻醉气体的浓度,佩戴者呼气时打开,排出废气;同时单向通气装置也起到平衡面罩配重的作用,使面罩在佩戴时更加容易密闭,使佩戴者更加舒适。
[0015]所述面罩体以亚洲人体鼻部轮廓为标准制作,体积为成年人鼻部的1.2~1.5倍。
[0016]以亚洲人鼻轮廓为标准,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面罩体,面罩体积小巧,能够与亚洲人种的鼻部形状精确吻合,提高了佩戴者的舒适度和面罩的密闭程度。
[0017]优选地,所述单向通气装置为单向呼吸阀。
[0018]优选地,所述单向通气装置与面罩体为可拆卸式连接。
[0019]单向通气装置可拆卸式地设置在面罩体下方,在面罩清洗和消毒时取下,方便面罩的重复使用。
[0020]所述多功能转接头与进气口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
[0021]所述多功能转接头的相邻圆管端面连接处设有沿圆周的凹槽。
[0022]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3~5mm。
[0023]多功能转接头中不同尺寸的圆管连接处设置的凹槽有利于固定镇静设备的呼吸管路。
[0024]优选地,所述多功能转接头为三个不同外径的圆管叠加而成。
[0025]优选地,所述多功能转接头的三个圆管的外径分别是2.5cm、1.5cm和0.5cm。
[0026]目前市面上医疗用呼吸管路有三种常见的口径:2.5cm、1.5cm和0.5cm,本技术的多功能转接头可适配大部分规格的医疗用呼吸管路。
[0027]所述环形软垫可以是环形气囊、环形海绵垫或环形软树脂材料。
[0028]优选地,所述环形软垫为环形气囊。
[0029]更优选地,所述环形气囊上还设置有充气口。
[0030]通过充气口可以调节环形气囊的充气量,从而调整环形气囊的大小,使得面罩与人体面部更加贴合,密闭性和舒适性更好。
[0031]优选地,所述攀带有三条,每条攀带的一端分别与面罩体固定连接。
[0032]优选地,所述攀带为弹性攀带。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4]本技术提供的装置体积小巧,只覆盖患者的鼻部,患者在吸入镇静治疗的同时能够露出口腔部位,给口腔的检测和治疗提供空间;进气口连接多功能转接头,可适配多种规格的镇静装置呼吸管路,避免了治疗过程中频繁更换麻醉面罩,提高了医生的治疗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示意图。
[0036]图中:1面罩体;2单向呼吸阀;3多功能转接头;4进气口;5环形气囊;51充气口;6攀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8]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9]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实施例1
[00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入麻醉面罩,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面罩体1、单向呼吸阀2、多功能转接头3、进气口4、环形气囊5、充气口51、攀带6。
[0042]面罩体1为人体鼻部形状,以亚洲人体鼻部轮廓为标准经3D打印制作得到。面罩体1的上端接近佩戴者鼻根部位置设有进气口4,进气口4为向外突出的圆筒,多功能转接头3与进气口4可拆卸式连通。面罩体1下方接近人体鼻孔处可拆卸地设有单向呼吸阀,当佩戴者吸气时密闭阀门,佩戴者呼气时打开,排出废气。面罩体1边缘贴近佩戴者面部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体(1)、单向通气装置(2)、多功能转接头(3)、环形软垫(5)和攀带(6);所述面罩体(1)为人体鼻部形状,面罩体上端接近佩戴者鼻根部位置设有进气口(4);所述多功能转接头(3)为两个以上不同外径的圆管按照外径从大到小依次叠加而成,相邻的圆管端面之间密封连接,多功能转接头(3)与进气口(4)连通;所述单向通气装置(2)设于面罩体(1)下方接近人体鼻孔处,单向通气装置(2)仅允许气流从面罩体(1)内侧通至外侧;所述环形软垫(5)固定于面罩体(1)边缘贴近佩戴者面部的一侧;所述攀带(6)与面罩体(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体(1)的体积为成年人鼻部的1.2~1.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宇杰,车月娟,周苗,赖金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羊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