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7482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包括手柄机构、鞘管以及穿刺针,于鞘管内设有出针导向模块,所述出针导向模块内部开设有穿刺针导轨,使得穿刺针可经由穿刺针导轨出针,出针导向模块上连接有牵引丝,所述牵引丝与手柄机构相连,使得手柄机构经由牵引丝带动出针导向模块运动,令穿刺针可经由穿刺针导轨出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由非目标血管送至目标血管,从而精准地定位穿刺部位,再由血管内向皮肤进行穿刺,完成目标血管的穿刺,解决了需要反复血管造影确认的问题,降低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有创操作的次数,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同时降低了造影剂的使用剂量与术中透视的时间。造影剂的使用剂量与术中透视的时间。造影剂的使用剂量与术中透视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讲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等对手术入路目标血管穿刺要求非常高的介入手术中,由于手术器械直径较粗(16

24F鞘),需要经过术前评估建立用于输送人工瓣膜的目标入路血管,如常用右侧的股动脉,要求精确地穿刺髂动脉分叉后股动脉冠状位的正中,并且需要避开血管斑块、夹层的既有的血管病变,如此才能便于血管缝合(闭合)器的使用,避免术中及术后穿刺伤口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0003]但由于接受该手术的患者年龄往往较大,体表皮肤肌肉松弛,再加上疾病本身导致外周血压偏低,导致外周动脉搏动往往较弱且弥散,使得体表难以通过动脉搏动进行定位穿刺,更难以精确穿刺矢状位的血管正中。
[0004]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需要穿刺对侧股动脉,进行目标血管的造影,初步在体表判定穿刺大致位置,再使用进口微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后通过微穿刺针配套的穿刺鞘进行选择性血管显影,如穿刺部位确定在目标入路血管冠状位正中,再交换常规穿刺鞘导丝,置入常规穿刺血管鞘,如穿刺部位不在正中,则需要再次穿刺,重复造影直至穿刺部位为血管正中,再交换常规穿刺鞘导丝,再置入常规穿刺血管鞘,而部分患者需要在手术这一步反复进行穿刺造影确认,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有创操作次数,增加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还增加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和术中透视时间。
[0005]为此设计一种可以精准定位穿刺部位的穿刺系统与穿刺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可以精准定位穿刺部位的穿刺系统与穿刺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穿刺系统,可以由非目标血管送至目标血管,从而精准地定位穿刺部位,再由血管内向皮肤进行穿刺,完成目标血管的穿刺。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包括手柄机构、鞘管以及穿刺针,其特征在于:于鞘管内设有出针导向模块,所述出针导向模块内部开设有穿刺针导轨,使得穿刺针可经由穿刺针导轨出针;
[0008]所述鞘管上还开设有左侧凹槽与右侧凹槽,左、右侧凹槽的形状与出针导向模块形状相适应,其中,右侧凹槽的开设位置高于左侧凹槽的开设位置;
[0009]所述鞘管内部还设有向左倾斜的斜台,该斜台位于右侧凹槽下方,所述斜台的最低位置与左侧凹槽的最低点齐平,所述出针导向模块则位于斜台上方;
[0010]所述出针导向模块上连接有牵引丝,所述牵引丝与手柄机构相连,使得手柄机构经由牵引丝带动出针导向模块运动,令穿刺针可经由穿刺针导轨出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出针导向模块分为头部、腰部、尾部,头部右侧位于右侧凹槽中,尾部则位于左侧凹槽中,当拉动出针导向模块时,牵引丝拉动腰部右侧发生向下转动,使得头
部从右侧凹槽中转出,且头部的外壁与右侧凹槽的底部槽壁相切,两者达成抵触封闭,而根据杠杆原理,出针导向模块的尾部则会向上转动,因为鞘管内部空间有限,而尾部又位于向左倾斜的斜台上,且靠近左侧凹槽,从而尾部会从左侧凹槽转出,此时尾部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左侧凹槽的顶部、底部槽壁相切,即尾部伸出左侧凹槽且将左侧凹槽堵塞,防止血液进入鞘管中。进一步的,所述出针导向模块具有两种形态:初始形态与出针形态,其中初始形态又可称为输送形态,出针形态又可称为工作形态。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初始形态为:出针导向模块位于左侧凹槽、右侧凹槽之中,防止两处连通,避免穿刺针误出,此时出针导向模块完全融入鞘管,鞘管表面光滑无突出。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出针形态为:牵引丝带动出针导向模块发生转动,此时出针导向模块的头部从右侧凹槽转出,出针导向模块尾部沿斜台向左滑动,从左侧凹槽转出,此时穿刺针导轨与穿刺针头端贴合,使得穿刺针可以经由穿刺针导轨出针。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手柄机构包括手柄壳体、活塞、弹簧、拉杆,所述手柄壳体内部设有轨道,轨道上方连接有可配合轨道移动的第一挡块,第一挡块利用螺纹连接与活塞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手柄壳体内部,所述拉杆一端伸入手柄壳体内部与弹簧的一端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伸入鞘管内与牵引丝相连。
[0015]进一步的,所述鞘管设置在手柄壳体上部并与手柄壳体连通,所述鞘管的顶端开设有顶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斜台中央设有经由穿刺针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斜台靠近右侧凹槽的位置设有经由牵引丝穿过的第二通孔,于斜台上方的左侧凹槽、右侧凹槽之间的鞘管内部嵌设有出针导向模块,所述,所述出针导向模块右侧腰部位置利用牵引丝与弹簧另一端相连。
[0017]优选的,所述鞘管由高分子材料注塑形成,例如PEBAX等高分子材料。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块与活塞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0019]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的底端贯穿手柄机构伸入活塞内部,且所述穿刺针与手柄机构为非连接状态,是利用活塞上的旋钮及密封圈将穿刺针与手柄机构装配在一起。
[0020]优选的,所述穿刺针顶端为硬质材料,可以完成穿刺动作,所述穿刺针末端为软质材料或进行软质处理,避免损伤血管内壁。
[0021]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的穿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0022]步骤1到位:
[0023]通过鞘管的顶孔沿预先放置的导丝进入血管内,在X线透视引导下,到达既定的穿刺部位,即出针导向模块位于穿刺处,此时出针导向模块处于初始形态;
[0024]步骤2开门:
[0025]拉动手柄机构上的拉杆,从而拉动弹簧,弹簧将拉力传递到牵引丝,牵引丝拉动出针导向模块,使得出针导向模块转变为出针形态,即出针导向模块的头部从右侧凹槽转出,出针导向模块尾部沿斜台向左滑动,从左侧凹槽转出,此时穿刺针导轨与穿刺针头端贴合,使得穿刺针可以从穿刺针导轨中穿出;
[0026]步骤3出针穿刺:
[0027]向上推动活塞,带动第一挡块以及穿刺针沿轨道移动,使得穿刺针从穿刺针导轨
中穿出,完成出针穿刺动作;
[0028]步骤4针解离:
[0029]在皮肤外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旋转活塞,使活塞与挡块松脱,此时密封圈由原本的压紧状态同步松脱,完成穿刺针与穿刺系统解离;步骤5留钢针撤系统:
[0030]皮肤外固定穿刺针,拉杆复位,再次通过弹簧及牵引丝使得出针导向模块转动,收入鞘管中,此时回撤穿刺系统,仅保留穿刺针,后续进行常规穿刺步骤。
[003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及穿刺方法,可以由非目标血管送至目标血管,从而精准地定位穿刺部位,再由血管内向皮肤进行穿刺,完成目标血管的穿刺,解决了需要反复血管造影确认的问题,降低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有创操作的次数,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同时降低了造影剂的使用剂量与术中透视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的初始状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包括手柄机构、鞘管(7)以及穿刺针(16),其特征在于:于鞘管(7)内设有出针导向模块(12),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内部开设有穿刺针导轨(14),使得穿刺针可经由穿刺针导轨(14)出针;所述鞘管(7)上还开设有左侧凹槽(9)与右侧凹槽(10),左、右侧凹槽的形状与出针导向模块(12)形状相适应,其中,右侧凹槽(10)的开设位置高于左侧凹槽(9)的开设位置;所述鞘管(7)内部还设有向左倾斜的斜台(11),该斜台(11)位于右侧凹槽(10)下方,所述斜台(11)的最低位置与左侧凹槽(9)的最低点齐平,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则位于斜台(11)上方;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上连接有牵引丝(13),所述牵引丝(13)与手柄机构相连,使得手柄机构经由牵引丝(13)带动出针导向模块(12)运动,令穿刺针可经由穿刺针导轨(14)出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分为头部、腰部、尾部,头部右侧位于右侧凹槽(10)中,尾部则位于左侧凹槽(9)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具有两种形态:初始形态与出针形态;所述初始形态为:出针导向模块(12)位于左侧凹槽(9)、右侧凹槽(10)之中,防止两处连通,避免穿刺针(16)误出,此时出针导向模块(12)完全融入鞘管(7),鞘管(7)表面光滑无突出;所述出针形态为:牵引丝(13)带动出针导向模块(12)发生转动,此时出针导向模块(12)的头部从右侧凹槽(10)转出,出针导向模块(12)尾部沿斜台(11)向左滑动,从左侧凹槽(9)转出,此时穿刺针导轨(14)与穿刺针(16)头端贴合,使得穿刺针(16)可以经由穿刺针导轨(14)出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机构包括手柄壳体(1)、活塞(2)、弹簧(3)、拉杆(4),所述手柄壳体(1)内部设有轨道(5),轨道(5)上方连接有可配合轨道(5)移动的第一挡块(6),第一挡块(6)利用螺纹连接与活塞(2)连接,所述弹簧(3)设置在手柄壳体(1)内部,所述拉杆(4)一端伸入手柄壳体(1)内部与弹簧(3)的一端相连接,弹簧(3)的另一端伸入鞘管(7)内与牵引丝(13)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7)设置在手柄壳体(1)上部并与手柄壳体(1)连通,所述鞘管(7)的顶端开设有顶孔(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愉良周达新潘文志葛均波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