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差速器传动系统,所述双差速器传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的第一差速机构和第二差速机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差速机构和第二差速机构的换挡机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差速器传动系统可有效降低车辆高速时对电机的损耗,并且提高燃料经济性。燃料经济性。燃料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差速器传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车辆的双差速器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通常,车辆上仅配备一个差速器,对于具有多个动力源的车辆,可能不利于多个动力源之间的动力耦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差速器传动系统。
[0004]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0005]一种双差速器传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的第一差速机构和第二差速机构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差速机构和第二差速机构的换挡机构。
[0006]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两侧,并且所述发动机的输出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入,以使所述发动机的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布置在所述第一差速机构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通过第二离合器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差速机构的第一输入轴,以使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所述第一差速机构;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一差速机构的第二输入轴,以使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直接传递到第一差速机构。
[0007]所述第一差速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输入齿轮、第一行星齿轮、行星轴、第二输入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以及II挡主动齿轮和I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分别从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入轴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动力,通过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将所述动力进行耦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部的所述I档主动齿轮和所述II挡主动齿轮将所述动力输出到所述换挡机构,所述行星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所述行星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分别套设在所述行星轴的两端,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分别设置在所述行星轴的两侧,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固定连接到第一输入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连接,以将来自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到第一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入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啮合连接,以将来自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到第一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三离合器,以将所述第二输入齿轮选择性地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0008]所述换挡机构包括并排设置在中间轴上的I档从动齿轮、同步器、II挡从动齿轮和
主减主动齿轮,所述I档从动齿轮和所述II挡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同步器的两侧,所述I档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与所述I档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II挡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与所述II挡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同步器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并且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I档从动齿轮或所述II挡从动齿轮,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中间轴上,以将由所述换挡机构传递的动力输出到所述第二差速机构。
[0009]所述第二差速机构包括第二差速器和主减从动齿轮,所述主减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啮合连接,并且将由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传递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差速器。
[0010]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第一支撑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旋转,所述第一壳体还通过第二支撑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以相对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旋转。
[0011]所述双差速器传动系统还包括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以对第一电机供电并接收来自第一电机的电力。
[0012]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之间设置有第四离合器,以将所述第一输入齿轮选择性地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0013]所述双差速器传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III档主动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III档从动齿轮,并且所述III档主动齿轮与所述III档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
[0015]1,在发动机启动时以及在发动机不启动时均可实现纯电动驱动,一方面可降低排放节省能源,另一方面可提高发动机适用范围,保证车辆动力性要求,确保充足的后备功率。
[0016]2,车辆高速行驶时,电机可能处于低效率区,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发动机可直接驱动第一差速机构实现直接驱动,从而可有效降低车辆高速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驱动损耗,提高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燃料经济性。
[0017]3,通过第一差速机构实现发动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三者的动力之间的耦合,可优化动力耦合效果并且提高效率。此外,可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至第三离合器来根据车辆或驾驶员需求实现不同的驱动模式。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双差速器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0019]表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双差速器传动系统的不同的工作模式。
[0020]其中:1
‑
发动机2
‑
第一离合器,3
‑
第一电机,4
‑
第二离合器,5
‑
第一输入轴,6
‑
第一支撑轴承,7
‑
第一差速机构,8
‑
第一输入齿轮,9
‑
第一行星齿轮,10
‑
行星轴,11
‑
II挡主动齿轮,12
‑
第二输入齿轮,13
‑
第三离合器,14
‑
I档主动齿轮,15
‑
第二支撑轴承,16
‑
第二输入轴,17
‑
第二电机,18
‑
第二行星齿轮,19
‑
I档从动齿轮,20
‑
同步器,21
‑
II挡从动齿轮,22
‑
主减主动齿轮,23
‑
主减从动齿轮,24
‑
第二差速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双差速器传动系统可包括动力装置、用于接收动力机构的动
力输出的第一差速机构7和第二差速机构24以及连接第一差速机构7和第二差速机构24的换挡机构。
[0022]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7。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7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差速机构7的两侧,并且发动机1和第二电机17可布置在第一电机3的两侧。发动机1的输出可通过第一离合器2连接到第一电机3的输入,以使发动机1的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第一电机3,因此,发动机1可用于驱动第一电机3,以通过第一电机3对电池(未示出)进行充电。
[0023]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7可布置在第一差速机构7的两侧,以分别对应于第一差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差速器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差速器传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的第一差速机构(7)和第二差速机构(2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差速机构(7)和第二差速机构(24)的换挡机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7),所述发动机(1)和所述第二电机(17)布置在所述第一电机(3)的两侧,并且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通过第一离合器(2)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入,以使所述发动机(1)的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所述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和所述第二电机(17)布置在所述第一差速机构(7)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通过第二离合器(4)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差速机构(7)的第一输入轴(5),以使所述第一电机(3)的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所述第一差速机构(7);所述第二电机(17)的输出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一差速机构(7)的第二输入轴(16),以使所述第二电机(17)的动力直接传递到第一差速机构(7);所述第一差速机构(7)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输入齿轮(8)、第一行星齿轮(9)、行星轴(10)、第二输入齿轮(12)和第二行星齿轮(18)以及II挡主动齿轮(11)和I档主动齿轮(14),所述第一输入齿轮(8)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12)分别从所述第一输入轴(5)和所述第二输入轴(16)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电机(3)和所述第二电机(17)动力,通过所述第一行星齿轮(9)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8)将所述动力进行耦合,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部的所述I档主动齿轮(14)和所述II挡主动齿轮(11)将所述动力输出到所述换挡机构,所述行星轴(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所述行星轴(10)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9)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8)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分别套设在所述行星轴(10)的两端,所述第一输入齿轮(8)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12)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分别设置在所述行星轴(10)的两侧,所述第一输入齿轮(8)固定连接到第一输入轴(5)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9)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8)啮合连接,以将来自所述第一输入轴(5)的动力传递到第一行星齿轮(9)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8),所述第二输入齿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小雷,
申请(专利权)人:崔小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