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44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柱形空心管,两个柱形空心管一端设置有马达A,柱形空心管另一端设置有马达B,马达A和马达B的主轴与柱形空心管同轴,两个柱形空心管端部的马达A的主轴上分别连接有正反螺旋桨,马达B的主轴上连接有一字型刀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推进器行进方向稳定、动力十足、体积小、转弯灵活,适宜在涵洞狭小空间,可在水面有很多杂物的恶劣环境工作,在排水涵洞水位较高的工况下通过船载设备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了地下排水涵洞检测技术难题。下排水涵洞检测技术难题。下排水涵洞检测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排水涵洞检测
,涉及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排水管网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雨水管网常常有排污口,污水排入雨水管,导致污水不经污水处理厂而直接排入河中,造成河水严重污染,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很多城市需要进行治理,需在雨水涵洞找到排污口位置,再经过雨污分流等措施,从而达到净化河流水质等目的。经过近几年技术发展,管涵勘察有诸多手段,比如通过爬行机器人、蛙人等方法;
[0003]在水位较高情况下,爬行机器人束手无策,蛙人虽可以通过描绘、记忆获得信息,但信息量有限,水下信息更难获得。涵洞环境恶略,有害气体多,出事频繁,生命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利用蛙人记性检测方法很难得到推广。目前,虽然有很多先进仪器设备,但缺少有效载体,设备很难到达检测位置。采用一款能安装检测设备的动力船是一种新思路,但受到诸多技术限制,市场上还没有特别适合地下涵洞的动力船。从动力角度分析,常见的微型船分水动力和气动力两种,均存在一定缺陷。(1)采用水动力在干净的河面或湖面可行,但在地下排水系统内难以实施,原因是水面有大量漂浮物,尤其是类似头发杂物,它们容易缠绕在螺旋桨上,导致螺旋桨无法正常旋转。(2)利用风动力推动船体前进,可动力小(水的密度为1000kg/m3,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要想获得相同推力、流量或喷射速度必须增加到原来水流量的800倍;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动力不足,船体运行不稳,难以操控。经过长时间研究,我们研发了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检测船,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应用效果比较好,尤其是推进器,设计巧妙,简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解决了现有推进器存在的杂物缠绕螺旋浆、动力小、船体运行不稳、方向难以操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柱形空心管,两个所述柱形空心管一端设置有马达A,所述柱形空心管另一端设置有马达B,所述马达A和马达B的主轴与柱形空心管同轴,两个所述柱形空心管端部的马达A的主轴上分别连接有正反螺旋桨,马达B的主轴上连接有一字型刀片。
[0006]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7]其中马达A和马达B外侧均套设有柱形护浆管,马达A外侧绕马达A轴线设置有多个长方体支架A,马达B外侧绕马达B轴线分别设置有多个长方体支架B,马达A和马达B分别通过长方体支架A和长方体支架B与柱形护浆管固定连接,柱形护浆管与柱形空心管同轴连接;
[0008]其中多个所述长方体支架A和长方体支架B分别为三个,三个支架相邻两个支架夹
角为120
°

[0009]其中柱形空心管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大小管转换接头A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所述柱形护浆管分别嵌入大小管转换接头A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内与大小管转换接头A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同轴连接;
[0010]其中大小管转换接头A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分别包括两个同轴连接的空心圆柱管,两个所述空心圆柱管大头外径是小头内径1.5倍,大小管转换接头A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的较小直径空心圆柱管伸入柱形空心管的端部与柱形空心管固定连接,柱形护浆管伸入大小管转换接头A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的较大直径空心圆柱管内;
[0011]其中柱形空心管设置马达B的一端端部还设置有锥形过滤网;
[0012]其中两个柱形空心管通过螺杆进行固定,柱形空心管管身中心顶部开设有孔,所述孔内插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两端与柱形空心管管身位于同一平面;
[0013]其中柱形空心管顶部位于孔的一侧还架设有排气孔;
[0014]其中进气管位于柱形空心管内,且进气管位于柱形空心管内底部的一端密封,所述进气管靠近密封端的管身均匀开设有多个小圆孔。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行进方向稳定、动力十足、体积小、转弯灵活,适宜在涵洞狭小空间,可在水面有很多杂物的恶劣环境工作,在排水涵洞水位较高的工况下通过船载设备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了地下排水涵洞检测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中分解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中马达A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中马达B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中柱形空心管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马达A,2.长方体支架A,3.柱形护浆管,4.大小管转换接头A,5.圆形过滤网,6.马达B,7.长方体支架B,8.大小管转换接头B,9.锥形过滤网,10.导流管,11.螺杆,12.进气管,13.排气孔,14.进气管插入口,15.螺丝A,16.螺丝B,17.螺丝C,18.螺丝D。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如图1所示,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柱形空心管10,两个所述柱形空心管10一端设置有马达A1,所述柱
形空心管10另一端设置有马达B6,所述马达A1和马达B6的主轴与柱形空心管10同轴,两个所述柱形空心管10端部的马达A1的主轴上分别连接有正反螺旋桨,柱形空心管10设置马达A1的一端端部还设置有圆形过滤网5,马达B6的主轴上连接有一字型刀片10,柱形空心管10设置马达B6的一端端部还设置有锥形过滤网9;两个柱形空心管10通过螺杆11进行固定,柱形空心管10管身中心顶部开设有孔,所述孔内插入进气管12,所述进气管12两端与柱形空心管10管身位于同一平面,柱形空心管10顶部位于孔的一侧还架设有排气孔,进气管12位于柱形空心管10内,且进气管12位于柱形空心管10内底部的一端密封,所述进气管12靠近密封端的管身均匀开设有多个小圆孔;
[0025]如图3和图4所示,马达A1和马达B6外侧均套设有柱形护浆管3,马达A1外侧绕马达A1轴线设置有多个长方体支架A2,马达B6外侧绕马达B6轴线分别设置有多个长方体支架B7,马达A1和马达B6分别通过长方体支架A2和长方体支架B7与柱形护浆管3固定连接,柱形护浆管3与柱形空心管10同轴连接,多个所述长方体支架A2和长方体支架B7分别为三个,三个支架相邻两个支架夹角为120
°

[0026]柱形空心管10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大小管转换接头A4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8,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柱形空心管(10),两个所述柱形空心管(10)一端设置有马达A(1),所述柱形空心管(10)另一端设置有马达B(6),所述马达A(1)和马达B(6)的主轴与柱形空心管(10)同轴,两个所述柱形空心管(10)端部的马达A(1)的主轴上分别连接有正反螺旋桨,马达B(6)的主轴上连接有一字型刀片(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A(1)和马达B(6)外侧均套设有柱形护浆管(3),马达A(1)外侧绕马达A(1)轴线设置有多个长方体支架A(2),马达B(6)外侧绕马达B(6)轴线分别设置有多个长方体支架B(7),马达A(1)和马达B(6)分别通过长方体支架A(2)和长方体支架B(7)与柱形护浆管(3)固定连接,柱形护浆管(3)与柱形空心管(10)同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长方体支架A(2)和长方体支架B(7)分别为三个,三个支架相邻两个支架夹角为120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普查的双管式动力船的双管式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空心管(10)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大小管转换接头A(4)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8),所述柱形护浆管(3)分别嵌入大小管转换接头A(4)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8)内与大小管转换接头A(4)和大小管转换接头B(8)同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排水涵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东王小兵焦健陈宗刚岳军民张明财韩松孟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