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6902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包括芯片组件、压紧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压紧机构包括穿刺针、芯片压板、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芯片组件移动到压紧机构的正下方时,压紧机构下压,通过穿刺针接通气压将气压导入芯片组件以进行微滴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压紧机构下压的过程中,先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再由第一弹性件施加的弹力驱动压紧机构压紧芯片组件,在实现刺破硅胶膜及压紧微滴生成卡功能的同时,还可防止刚性冲击压碎微滴生成卡;在压紧机构离开芯片组件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对芯片压板施加反向弹力,在穿刺针离开硅胶膜的过程中,芯片压板向下压住芯片组件,防止微滴生成卡被带起。起。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滴生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微滴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数字PCR技术是一种新的核酸检测和定量方法,采用绝对定量的方式,不依赖于标准曲线和参照样本,直接检测目标序列的拷贝数。数字PCR的原理:将一个标准PCR反应分配到大量微小的反应器中,在每个反应器中包含或不包含一个或多个拷贝的目标分子(DNA模板),实现“单分子模板PCR扩增”,扩增结束后,通过阳性反应器的数目“数出”目标序列的拷贝数。数字PCR过程包括:微滴生成

覆膜

扩增

微滴读数。其中,微滴生成用于生成成千上万的微滴,使用微滴生成装置实现。现有技术中的微滴生成装置生成微滴速度不够快,负压不稳定,生成的微滴一致性不均匀,且在压紧机构压紧微滴生成卡时,容易压碎微滴生成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滴生成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包括芯片组件、压紧机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在垂直方向上运动;
[0006]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穿刺针、芯片压板、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
[0007]所述芯片组件移动到所述压紧机构的正下方时,所述压紧机构下压,通过所述穿刺针接通气压将气压导入所述芯片组件以进行微滴生成;
[0008]在压紧机构压向所述芯片组件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机构至第一位置后,由所述第一弹性件施加的第一弹力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压紧所述芯片组件;
[0009]在压紧机构离开所述芯片组件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压紧机构向上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芯片压板施加第二弹力,其中,所述第二弹力的方向与所述穿刺针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0]进一步地,所述芯片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穿刺针穿过所述通孔压向所述芯片组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针内部为中空结构,可通入正压或负压;所述穿刺针设有尖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传动支架、压头;所述穿刺针位于所述压头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支架上下运动;
[0013]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传动支架与所述压头之间;
[0014]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传动支架与所述芯片压板之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压头包括第一压头及第二压头;
[0016]所述第一压头的底部安装穿刺针,所述第一压头的内部设有微孔道,接通穿刺针;
[0017]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传动支架与所述第二压头之间。
[0018]进一步地,第一压头与第二压头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头上设有导向孔;所述传动支架安装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位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导向轴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
[0021]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压头之间;
[0022]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芯片压板之间。
[002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芯片组件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0024]进一步地,所述芯片组件包括微滴生成卡及硅胶膜;所述穿刺针刺破所述硅胶膜,并将气压导入。
[002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滴生成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芯片组件到达压紧位置,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上下移动,使穿刺针刺破硅胶膜,穿刺针内接通气压将气压导入芯片组件以进行微滴生成;在压紧机构下压的过程中,先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当压紧机构接触到芯片组件后,由第一弹性件施加的弹力驱动压紧机构压紧芯片组件,在实现刺破硅胶膜及压紧微滴生成卡功能的同时,还可防止刚性冲击压碎微滴生成卡;在压紧机构离开芯片组件的过程中,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向上运动的过程,第二弹性件对芯片压板施加反向弹力,在穿刺针离开硅胶膜的过程中,芯片压板向下压住芯片组件,防止微滴生成卡被带起。
[0026]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滴生成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滴生成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滴生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滴生成装置中的芯片组件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0、芯片组件;11、微滴生成卡;12、硅胶膜;13、芯片座;14、滑轨;15、第二驱动电机;17、第二传动件;
[0033]21、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传动件;23、芯片压板;231、通孔;24、穿刺针;25、第二弹性件;26、第一压头;27、第二压头;271、连接部;2711、导向孔;272、下压部;28、传动支架;281、第一支架;2811、导向轴;282、第二支架;2821、导柱;29、第一弹性件;
[0034]31、底板;32、侧支架;33、立板;34、加强筋;35、气罐;36、空气泵;37、反射式光耦;38、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0036]接下来,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7]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滴生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组件、压紧机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穿刺针、芯片压板、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芯片组件移动到所述压紧机构的正下方时,所述压紧机构下压,通过所述穿刺针接通气压将气压导入所述芯片组件以进行微滴生成;在压紧机构压向所述芯片组件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机构至第一位置后,由所述第一弹性件施加的第一弹力驱动所述压紧机构压紧所述芯片组件;在压紧机构离开所述芯片组件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压紧机构向上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芯片压板施加第二弹力,其中,所述第二弹力的方向与所述穿刺针的运动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穿刺针穿过所述通孔压向所述芯片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内部为中空结构,可通入正压或负压;所述穿刺针设有尖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传动支架、压头;所述穿刺针位于所述压头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支架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弹性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贤王弼陡罗刚银黄杰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