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689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包括穿刺针主体,所述穿刺针主体的侧面螺纹连接有采集管,所述采集管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连通有检测管与收集管,所述采集管远离穿刺针主体的一端镶嵌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抽动杆,所述抽动杆远离固定管的一端延伸至采集管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活塞胶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管与抽动杆,使得在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进行脑脊液的采集时,能够在将穿刺针主体插入至病人的身体后,无法顺利将脑脊液抽出时,此时不用额外接入注射器,只需活动控制管,保证脑脊液的顺利流出,达到了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外接注射器产生震动影响病人的效果。响病人的效果。响病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腰椎穿刺简称腰穿,能够经由腰椎穿刺针穿入病人的腰椎的第三到第四节之间的蛛网膜下腔中,将病人的脑脊液取出一部分进行检测,是在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疾病而出现损伤时主要的检测手段。
[0003]现有的部分种类腰椎穿刺针中会设置采集管和检测管对脑脊液进行收集与检测,具有对脑脊液的采集、显示和测压的功能,而在将穿刺针插入至病人的腰椎中后,若病人脑脊液由于某些病变而无法抽出时,往往需要额外的对穿刺针内部接入注射器来轻轻抽吸一下保证脑脊液的正常抽出,但在接入注射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不当而使穿刺针出现震动的情况,使病人感觉不适并容易出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具备不需外接注射器即可完成脑脊液的引导,降低腰穿过程中的病人所受损伤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穿刺针需要外接注射器来引导脑脊液,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对病人有一定损伤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包括穿刺针主体,所述穿刺针主体的侧面螺纹连接有采集管,所述采集管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连通有检测管与收集管,所述采集管远离穿刺针主体的一端镶嵌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抽动杆,所述抽动杆远离固定管的一端延伸至采集管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活塞胶块,所述活塞胶块的表面与采集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采集管远离穿刺针主体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控制管,所述控制管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稳定凸块,所述抽动杆远离活塞胶块的一端贯穿控制管的内部并延伸至控制管的外部且与稳定凸块的侧面固定连接。
[0006]本技术的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其中控制管的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凸块,采集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的表面开设有与卡接凸块相适配的卡槽与卡孔,弧形夹板与控制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弧形夹板与控制板以控制管的水平中线为对称轴分布在采集管与控制管的表面,通过控制板与弧形夹板,使得不需要让控制管活动时,能够将控制板卡入至弧形夹板中,进而让控制管不会在不需外界压力抽拉脑脊液时,控制管不会轻易活动,防止出现意外。
[0007]本技术的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弧形夹板表面所设与卡接凸块适配卡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孔分别分布在弧形夹板内部卡槽的两端,通过所设卡槽中所设的两个卡孔,使得能够在控制管拧到尽头时方便控
制板重新卡入至弧形夹板中,避免意外操作反方向拧动控制管影响脑脊液的正常抽取。
[0008]本技术的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其中控制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绳,两个所述控制板之间通过弹性绳固定连接,所述抽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离胶垫,所述隔离胶垫的表面与控制管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弹性绳与隔离胶垫,使得在将控制板从弧形夹板中拉出时,两块控制板能够快速合在一起方便操作者的拧动,同时隔离胶垫能够将外界的细菌隔绝在采集管的外部,达到了不需外接注射器的同时,方便装置日常使用的效果。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1、本技术通过控制管与抽动杆,使得在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进行脑脊液的采集时,能够在将穿刺针主体插入至病人的身体后,无法顺利将脑脊液抽出时,此时不用额外接入注射器,只需活动控制管,让控制管转动,随后使得稳定凸块跟随控制管的活动而让抽动杆带着活塞胶块在收集管的内部轻微且缓慢的移动,对采集管内部进行抽拉,保证脑脊液的顺利流出,达到了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外接注射器产生震动影响病人的效果。
[0011]2、本技术通过控制板与弧形夹板,使得不需要让控制管活动时,能够将控制板卡入至弧形夹板中,进而让控制管不会在不需外界压力抽拉脑脊液时,控制管不会轻易活动,防止出现意外,通过弹性绳与隔离胶垫,使得在将控制板从弧形夹板中拉出时,两块控制板能够快速合在一起方便操作者的拧动,同时隔离胶垫能够将外界的细菌隔绝在采集管的外部,达到了不需外接注射器的同时,方便装置日常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穿刺针主体;2、采集管;3、检测管;4、收集管;5、固定管;6、抽动杆;7、活塞胶块;8、控制管;9、稳定凸块;10、控制板;11、卡接凸块;12、弧形夹板;13、弹性绳;14、隔离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7]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
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的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包括穿刺针主体1,穿刺针主体1的侧面螺纹连接有采集管2,采集管2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连通有检测管3与收集管4,采集管2远离穿刺针主体1的一端镶嵌有固定管5,固定管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抽动杆6,抽动杆6远离固定管5的一端延伸至采集管2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活塞胶块7,活塞胶块7的表面与采集管2的内壁活动连接,采集管2远离穿刺针主体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控制管8,控制管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稳定凸块9,抽动杆6远离活塞胶块7的一端贯穿控制管8的内部并延伸至控制管8的外部且与稳定凸块9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控制管8与抽动杆6,使得在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进行脑脊液的采集时,能够在将穿刺针主体1插入至病人的身体后,无法顺利将脑脊液抽出时,此时不用额外接入注射器,只需活动控制管8,让控制管8转动,随后使得稳定凸块9跟随控制管8的活动而让抽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包括穿刺针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主体(1)的侧面螺纹连接有采集管(2),所述采集管(2)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连通有检测管(3)与收集管(4),所述采集管(2)远离穿刺针主体(1)的一端镶嵌有固定管(5),所述固定管(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抽动杆(6),所述抽动杆(6)远离固定管(5)的一端延伸至采集管(2)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活塞胶块(7),所述活塞胶块(7)的表面与采集管(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采集管(2)远离穿刺针主体(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控制管(8),所述控制管(8)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稳定凸块(9),所述抽动杆(6)远离活塞胶块(7)的一端贯穿控制管(8)的内部并延伸至控制管(8)的外部且与稳定凸块(9)的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转式脑脊液采集、显示、测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8)的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控制板(10),所述控制板(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凸块(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涛王艳春李全红肖丽涛赵明波黄艺陈后余毛井兵金海凤朱瑛崔鹏浩普林丽杨丽婉赵江丽张丽娟岳朝英张骞汤孟思李艳艳鲁丝丝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