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683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该装置包括热交换芯、热交换器外管、上盖体以及气液分离室。该装置通过尾气入口通入粪肥发酵罐排出的尾气,通过热交换芯进行热交换降温,从新风入口鼓入的新鲜空气通过热交换芯吸收尾气中的热能升温,升温后的新风从新风出口排出送入粪肥发酵罐中,从而有效利用了尾气热交换产生的热能,同时,尾气还通过气液分离室进行气液分离,便于尾气中的氨、硫化氢等环境污染物回收利用,避免了粪肥发酵罐产生的尾气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更适合推广应用。更适合推广应用。更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粪污处理尾气回收净化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环保理念以及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理念的不断深入,各规模化养殖场相继配置了相应的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中很多养殖场选择了立式粪肥发酵罐模式。
[0003]立式粪肥发酵罐有氧的情况下通过微生物有氧发酵、有氧碳化降解粪肥有机质,产生热量,通过蒸发的方法,排出粪肥中的水分和降解粪肥有机质产生的水分和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物质以混合水蒸汽的方式排出发酵罐体,达到粪肥无害化降解、干燥、肥料化的目的。其特点是罐体封闭、占地面积少且自动化程度高。
[0004]但是,立式粪肥发酵罐能耗较大,低温环境下需要利用辅助加热系统。罐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物质的高温尾气(尾气温度在65℃左右)源源不断排出,大部分直接排入大气或者通过各种除臭设备处理,成本高、耗能大、噪音高、严重影响周边的环境。同时,罐体发酵碳化粪肥需要大量的热能,利用锅炉或电加热供热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可能污染环境。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额外耗能的情况下,对粪肥发酵过程中排出的高温高湿尾气与鼓入发酵罐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同时回收尾气中的氨、硫化氢等环境污染物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该装置可以与粪肥发酵罐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粪肥发酵罐能耗大、尾气热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该装置包括:
[0009]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竖直布置,所述热交换芯具有尾气通道、新风通道和热交换液通道;
[0010]热交换器外管,所述热交换器外管竖直布置,所述热交换器外管套设于所述热交换芯外部并与所述热交换芯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外管的一侧靠近底部位置设有新风入口,其同一侧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与粪肥发酵罐连通;
[0011]上盖体,所述上盖体扣设于所述热交换芯的顶部并与所述尾气通道连通,所述上盖体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固定连接,所述上盖体的顶部开设有尾气入口,所述尾气通道通过所述尾气入口与粪肥发酵罐连通;
[0012]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设于所述热交换芯的底部并与所述尾气通道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室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室一侧开设有尾气排放口,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另一侧开设有冷凝液排出口。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尾气入口通入粪肥发酵罐排出的尾气,通过热交换芯进行热交换降温,从新风入口鼓入的新鲜空气通过热交换芯吸收尾气中的热能升温,升温后的新风从新风出口排出送入粪肥发酵罐中,从而有效利用了尾气热交换产生的热能,同时,尾气还通过气液分离室进行气液分离,便于尾气中的氨、硫化氢等环境污染物回收利用,避免了粪肥发酵罐产生的尾气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更适合推广应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芯包括尾气热交换列管、新风热交换列管、热交换液上封盖、热交换液下封盖、新风上气室封盖和新风下气室封盖;
[0015]所述尾气热交换列管和所述新风热交换列管并排竖直布置;
[0016]所述热交换液上封盖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液下封盖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靠近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液上封盖和所述热交换液下封盖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尾气热交换列管和所述新风热交换列管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固定密封,所述尾气热交换列管、所述新风热交换列管以及所述热交换器外管的间隙与所述热交换液上封盖和所述热交换液下封盖围合形成热交换液通道;
[0017]所述新风上气室封盖设于所述新风热交换列管的上方,所述新风下气室封盖设于所述新风热交换列管的下方,所述新风上气室封盖和所述新风下气室封盖均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固定连接,所述新风上气室封盖和所述新风下气室封盖上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尾气热交换列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并固定密封。
[0018]本专利技术中热交换芯主要通过在新风热交换列管内由下至上通入新风,并在热交换液通道内注入热交换液,将输入的尾气从上至下经过尾气热交换列管,通过温度较低的新风和热交换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尾气流入气液分离室进行气液分离处理。
[0019]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外管的一侧开设有热交换液溢流口,所述热交换液溢流口的一端连通有热交换液溢流箱,所述热交换液溢流口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液通道连通。
[0020]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外管的一侧开设有热交换液加液口,所述热交换液加液口一端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热交换液阀。热交换液可以从热交换液加液口注入,在冬季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不使用时,可以将热交换液从热交换液加液口排出,防止热交换液结冰损坏热交换通道外壁,热交换液阀主要用于控制热交换液加液口开闭,加液、放液过程更加方便。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体上还开设有喷淋口,所述喷淋口与外部的喷淋管道连通。如果排出的尾气污染物超标,启动喷淋系统洗涤尾气,减少排入大气污染物如氨气、硫化氢气体等浓度。
[0022]进一步地,上述的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气液分离室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并与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固定底座的设置使整个装置安装更加稳定、牢固,且拆卸方便。
[0023]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外管的外侧还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采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的厚度大于50mm。
[0025]保温层的设置可以减少热交换过程的热流失,能够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低温使用时,内部液体冻结损坏管路。
[0026]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外管和所述热交换芯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可以有效的预防尾气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腐蚀性物质与装置直接接触时腐蚀装置,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7]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液通道内填充的热交换液为自来水或防冻液。一般情况下,热交换液选用自来水即可,低温环境下使用时,也可以选用防冻液。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与粪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芯(1),所述热交换芯(1)竖直布置,所述热交换芯(1)具有尾气通道、新风通道和热交换液通道(108);热交换器外管(2),所述热交换器外管(2)竖直布置,所述热交换器外管(2)套设于所述热交换芯(1)外部并与所述热交换芯(1)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外管(2)的一侧靠近底部位置设有新风入口(3),其同一侧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新风出口(4),所述新风出口(4)与粪肥发酵罐连通;上盖体(5),所述上盖体(5)扣设于所述热交换芯(1)的顶部并与所述尾气通道连通,所述上盖体(5)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2)固定连接,所述上盖体(5)的顶部开设有尾气入口(6),所述尾气通道通过所述尾气入口(6)与粪肥发酵罐连通;以及气液分离室(7),所述气液分离室(7)设于所述热交换芯(1)的底部并与所述尾气通道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室(7)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2)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室(7)的一侧开设有尾气排放口(8),所述气液分离室(7)的另一侧开设有冷凝液排出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粪肥发酵罐尾气热回收及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1)包括尾气热交换列管(101)、新风热交换列管(102)、热交换液上封盖(103)、热交换液下封盖(104)、新风上气室封盖(105)和新风下气室封盖(106);所述尾气热交换列管(101)和所述新风热交换列管(102)并排竖直布置;所述热交换液上封盖(103)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2)靠近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液下封盖(104)与所述热交换器外管(2)靠近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液上封盖(103)和所述热交换液下封盖(104)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7),所述尾气热交换列管(101)和所述新风热交换列管(102)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07)内并固定密封,所述尾气热交换列管(101)、所述新风热交换列管(102)以及所述热交换器外管(2)的间隙与所述热交换液上封盖(103)和所述热交换液下封盖(104)围合形成热交换液通道(108);所述新风上气室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春周围张倩刘开东刘宗正张宝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青岛市畜牧工作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