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77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组装式的剪力墙不方便运输,因为硬度问题无法使用稳定的结构问题。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撑板;所述上端配重块底端面安装有连接撑板,且连接撑板底端面安装有底端支柱板,且底端支柱板前端面安装有中段限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板体之间相对应的后端配重槽与中端压板以及前端配重槽与底端支柱板之间的配合实现便于收纳与运输,提高墙体的稳定程度;通过辅助吊臂与限制卡块、T形限制孔的配合能够在需要时方便的使用配合。能够在需要时方便的使用配合。能够在需要时方便的使用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0003]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受到材料与运输的限制不能做出更好结构的组装剪力墙,制作的剪力墙不能方便运输,混凝土在没有达到最大硬度时十分脆弱,运输过程中互相碰撞也会造成损坏,损坏也会一定程度上的妨碍装配也会耽误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以解决现有的组装式的剪力墙不方便运输,因为硬度问题无法使用稳定的结构问题。
[0005]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撑板;所述主体支撑板底端面安装有前端固定墙,且主体支撑板底端面安装有上端配重块;所述前端固定墙后端面中部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后端面安装有中段限制板,且中段限制板顶端面与上端配重块底端面相接触;所述上端配重块底端面安装有连接撑板,且连接撑板底端面安装有底端支柱板;所述底端支柱板前端面安装有中段限制板;所述主体支撑板包括有主支撑块、辅助吊臂A、中端压板、后端压板、后端固定孔、内槽固定卡孔、中端固定孔、T形限制孔A、限制卡块A、吊臂收纳槽A;所述主支撑块左右两侧呈矩形阵列状各开设有三处吊臂收纳槽A;每处所述吊臂收纳槽A左右两侧内端面均呈对称状分别开设有两处T形限制孔A,且T形限制孔A呈T形空槽状;所述辅助吊臂A首尾两端分别与限制卡块A相连接;所述限制卡块A滑动安装在T形限制孔A内部;所述主支撑块底端面中部安装有一处中端压板,且主支撑块底端面后方安装有一块后端压板;所述后端压板底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均匀开设有四处后端固定孔;所述主支撑块底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四处所述内槽固定卡孔,且内槽固定卡孔位于中端压板后侧方,所述后端压板前侧方呈矩形阵列状均匀开设有五处中端固定孔,且位于后端压板前侧方的五处内槽固定卡孔与位于中端压板后侧方的四处内槽固定卡孔呈交错状分布。
[0006]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固定墙包括有前端墙支撑、后端配重槽、前端配重槽、辅助吊臂B、辅助支撑块、顶端固定柱、顶端支撑柱、前端前插柱、限制卡块B、T形限制孔B、吊臂收纳槽B;所述前端墙支撑前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处前端配重槽,且前端墙支撑后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处后端配重槽;所述前端墙支撑顶端面呈左右对称状安装有四根顶端支撑柱,且前端墙支撑前端面上部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五块辅助支撑块;每块所述辅助支撑块顶端面中心处安装有一根顶端固定柱;所述前端墙支撑左右两端呈对称状开设有两处吊臂收纳槽B;每处所述吊臂收纳槽B内端面均呈左右对称状开设有两处T形限制孔B,且T形限制孔B呈T形空
槽;所述辅助吊臂B首尾两端分别与限制卡块B相连接;所述限制卡块B滑动安装在T形限制孔B内部;主体支撑板与前端固定墙安装状态下,所述顶端支撑柱与位于中端压板后侧方一侧的内槽固定卡孔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包括有下端配重块、辅助吊臂C、限制卡块C、吊臂收纳槽C、T形限制孔C;所述下端配重块左右两端呈对称状开设有两处吊臂收纳槽C,且吊臂收纳槽C左右两侧内端面均呈对称状分别开设有两处T形限制孔C,且T形限制孔C呈T形空槽状;所述辅助吊臂C首尾两端分别与限制卡块C相连接;所述限制卡块C滑动安装在T形限制孔C内部;所述前端固定墙与配重块安装状态下,后端配重槽后端面与下端配重块前端面相接触。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中段限制板包括有限制板主体、配重配合槽;所述有限制板主体前端面开设有一处配重配合槽;所述中段限制板安装状态下,所述下端配重块后端面与配重配合槽前端面相接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端支柱板包括有支柱主体、支柱减重槽、顶端连接支柱;所述支柱主体底端面前端开设有一处支柱减重槽,且支柱主体顶端面安装有顶端连接支柱;所述中段限制板与底端支柱板安装状态下所述限制板主体后端面与支柱主体前端面相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撑板包括有撑板主体、辅助吊臂D、顶端连接柱、T形限制孔D、限制卡块D、吊臂收纳槽D、底端连接孔;所述撑板主体顶端面呈对称状安装有四根顶端连接柱,且撑板主体底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四处底端连接孔;所述撑板主体左右两端呈对称状开设有一处吊臂收纳槽D,且T形限制孔D呈T形空槽状;所述辅助吊臂D首尾两端分别与限制卡块D相连接;所述限制卡块D滑动安装在T形限制孔D内部;底端支柱板与连接撑板安装状态下,所述底端连接孔内周面与顶端连接支柱外周面相接触,且所述撑板主体底端面与支柱主体顶端面相接触。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端配重块包括有配重块主体、顶端配合柱、前端配合插柱、辅助吊臂E、限制卡块E、T形限制孔E、吊臂收纳槽E;所述配重块主体顶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五根顶端配合柱,且配重块主体前端面中部呈对称状安装有四根前端配合插柱;所述配重块主体左右两端呈对称状开设有一处吊臂收纳槽E,且T形限制孔E呈T形空槽状;所述辅助吊臂E首尾两端分别与限制卡块E相连接;所述限制卡块E滑动安装在T形限制孔E内部;每组所述限制卡块E顶端面均与一根辅助吊臂E相连接;所述主体支撑板与上端配重块安装状态下,且所述顶端配合柱与位于后端压板前侧方的内槽固定卡孔相接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板体之间相对应的后端配重槽与中端压板以及前端配重槽与底端支柱板之间的配合实现便于收纳与运输,同时避免组合式的剪力墙因为运输、工艺不当而导致的损坏影响使用;通过下端配重块与后端配重槽、配重配合槽之间的配合实现双层面墙复合固定,提高墙体的稳定程度;通过辅助吊臂与限制卡块、T形限制孔的配合能够在需要时方便的使用配合。
[0014]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主体支撑板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主体支撑板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主体支撑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主体支撑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前端固定墙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的前端固定墙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技术的前端固定墙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技术的配重块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是本技术的配重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是本技术的中段限制板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撑板(1);所述主体支撑板(1)底端面安装有前端固定墙(2),且主体支撑板(1)底端面安装有上端配重块(7);所述前端固定墙(2)后端面中部安装有配重块(3);所述配重块(3)后端面安装有中段限制板(4),且中段限制板(4)顶端面与上端配重块(7)底端面相接触;所述上端配重块(7)底端面安装有连接撑板(6),且连接撑板(6)底端面安装有底端支柱板(5);所述底端支柱板(5)前端面安装有中段限制板(4);所述主体支撑板(1)包括有主支撑块(101)、辅助吊臂A(102)、中端压板(103)、后端压板(104)、后端固定孔(105)、内槽固定卡孔(106)、中端固定孔(107)、T形限制孔A(108)、限制卡块A(109)、吊臂收纳槽A(1010);所述主支撑块(101)左右两侧呈矩形阵列状各开设有三处吊臂收纳槽A(1010);每处所述吊臂收纳槽A(1010)左右两侧内端面均呈对称状分别开设有两处T形限制孔A(108),且T形限制孔A(108)呈T形空槽状;所述辅助吊臂A(102)首尾两端分别与限制卡块A(109)相连接;所述限制卡块A(109)滑动安装在T形限制孔A(108)内部;所述主支撑块(101)底端面中部安装有一处中端压板(103),且主支撑块(101)底端面后方安装有一块后端压板(104);所述后端压板(104)底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均匀开设有四处后端固定孔(105);所述主支撑块(101)底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四处所述内槽固定卡孔(106),且内槽固定卡孔(106)位于中端压板(103)后侧方,所述后端压板(104)前侧方呈矩形阵列状均匀开设有五处中端固定孔(107),且位于后端压板(104)前侧方的五处内槽固定卡孔(106)与位于中端压板(103)后侧方的四处内槽固定卡孔(106)呈交错状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固定墙(2)包括有前端墙支撑(201)、后端配重槽(202)、前端配重槽(203)、辅助吊臂B(204)、辅助支撑块(205)、顶端固定柱(206)、顶端支撑柱(207)、前端前插柱(208)、限制卡块B(209)、T形限制孔B(2010)、吊臂收纳槽B(2011);所述前端墙支撑(201)前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处前端配重槽(203),且前端墙支撑(201)后端面中部开设有一处后端配重槽(202);所述前端墙支撑(201)顶端面呈左右对称状安装有四根顶端支撑柱(207),且前端墙支撑(201)前端面上部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五块辅助支撑块(205);每块所述辅助支撑块(205)顶端面中心处安装有一根顶端固定柱(206);所述前端墙支撑(201)左右两端呈对称状开设有两处吊臂收纳槽B(2011);每处所述吊臂收纳槽B(2011)内端面均呈左右对称状开设有两处T形限制孔B(2010),且T形限制孔B(2010)呈T形空槽;所述辅助吊臂B(204)首尾两端分别与限制卡块B(209)相连接;所述限制卡块B(209)滑动安装在T形限制孔B(2010)内部;主体支撑板(1)与前端固定墙(2)安装状态下,所述顶端支撑柱(207)与位于中端压板(103)后侧方一侧的内槽固定卡孔(106)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3)包括有下端配重块(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装配科技吐鲁番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