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75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包括压力接头本体、阻尼器和压力芯体。所述压力接头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两个内凹的容纳腔;所述两个容纳腔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一条第一通道,两条第一通道一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底部连接,另一端则互相连通;在两条第一通道的连通端连接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连通端相连,另一端贯通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容纳部一端。所述阻尼器和压力芯体依次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容纳部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且稳定性和可靠性强,有效延长了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了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了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力传感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飞机控制中,而飞机对于传感器的要求是很多的,比如精度要求非常高,体积要小并且重量也要轻。而传统的单路测量传感器在传感器发生故障后无法准确反映压力源的压力,而如果采用相近位置安装两个单一余度压力传感器来测量压力源压力,则不仅增大了系统体积,而且由于两个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点不一致,从而导致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不一致,这两种解决方案对于飞机这种要求特别高的设备来说都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提供一种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测量压力源压力的问题,同时能满足体积小、重量轻的要求,且稳定性和可靠性强,有效延长了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包括压力接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力接头本体内部的阻尼器和压力芯体;
[0006]所述压力接头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两个内凹的容纳腔;所述两个容纳腔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一条第一通道,两条第一通道一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底部连接,另一端则互相连通,形成“V”字形;在两条第一通道的连通端连接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连通端相连,另一端贯通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容纳部一端;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共同组成“Y”字型的导流通道;
[0007]所述阻尼器和压力芯体依次设置于每个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阻尼器分别设置在每个容纳腔的底部,用于缓冲导流通道传导的介质压力;所述阻尼器和压力芯体分别与所述容纳部固定连接。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
[0009]所述阻尼器包括端盖和与端盖固定连接的导通部;所述导通部内设有与所述端盖平面平行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为通孔;所述端盖内设有与所述第三通道垂直的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
[0010]所述阻尼器的端盖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导通部的径向尺寸,且所述端盖的周向尺寸与所述容纳腔的周向尺寸相匹配。
[0011]所述端盖周向侧壁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固定且密封连接。
[0012]所述连接部外周设有螺纹或卡接结构。
[0013]所述压力接头本体为不锈钢材质。
[0014]所述压力芯体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芯体转接环、与所述芯体转接环固定连接的烧结基座和与所述烧结基座固定连接的感压膜片;所述烧结基座上设有金属引线;所述压力芯体的感压膜片一端朝向所述阻尼器方向设置。
[0015]所述壳体为不锈钢材质。
[0016]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入口段和连接段,所述入口段贯通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容纳部一端,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
[0017]所述阻尼器和压力芯体分别与所述容纳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其压力接头本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中均分别设置有一个压力芯体,使压力传感器具有双余度传感的功能,且使整个双余度传感器比两个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都要小得多。而且,两个压力芯体采集的压力点为同一压力源的压力点,因此保证了其输出的一致性及精准性,也避免了因单一余度传感器故障后无法提供测量服务的问题,当其中一个压力芯体损坏或故障时,另一个压力芯体仍可继续工作,并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而“Y”字型的导流通道使待测介质在向压力芯体流动的过程中得到缓冲,再经过阻尼器的二次缓冲,最后到达压力芯体进行测量,可有效避免待测介质的高压对压力芯体的冲击,从而提高了整个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次数,降低了维修成本,保证了压力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待测设备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压力接头本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压力芯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压力接头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0025]1‑
压力接头本体;2

阻尼器;3

压力芯体;11

连接部;12

容纳部;13

第一通道;14

第二通道;15

间隙;16

容纳腔;21

端盖;22

导通部;31

金属引线;32

烧结基座;33

感压膜片;34

芯体转接环;141

连接段;142

入口段;211

第四通道;221

第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如下:
[0029]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包括压力接头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力接头本体1内部的阻尼器2和压力芯体3。
[0030]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压力接头本体1包括连接部11和容纳部12;所述容纳部12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两个内凹的容纳腔16;所述两个容纳腔16为圆柱状。所述连接部11外周设有螺纹或卡接结构,以与待测装置可拆卸连接。压力接头本体1为不锈钢材质,比如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等等。
[0031]每个容纳腔16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一条第一通道13,两条第一通道13一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16底部连接,另一端则互相连通,形成“V”字形;在两条第一通道13的连通端连接有第二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4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3的连通端相连,另一端贯通于所述连接部11远离所述容纳部12一端;所述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共同组成“Y”字型的导流通道。所述第二通道14包括入口段142和连接段141,所述入口段142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接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力接头本体内部的阻尼器和压力芯体;所述压力接头本体包括连接部和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两个内凹的容纳腔;所述两个容纳腔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一条第一通道,两条第一通道一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底部连接,另一端则互相连通,形成“V”字形;在两条第一通道的连通端连接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连通端相连,另一端贯通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容纳部一端;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共同组成“Y”字型的导流通道;所述阻尼器和压力芯体依次设置于每个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阻尼器分别设置在每个容纳腔的底部,用于缓冲导流通道传导的介质压力;所述阻尼器和压力芯体分别与所述容纳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端盖和与端盖固定连接的导通部;所述导通部内设有与所述端盖平面平行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为通孔;所述端盖内设有与所述第三通道垂直的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余度压力传感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端盖径向尺寸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荆娟莉李世兵赵民
申请(专利权)人:慧石上海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