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74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竖向中空且为环状的主体、上盖、以及下盖,主体内在左右两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可上下移动的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主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上下移动的移动块,移动块上设置有竖向透孔和锁定部件;主体的后侧壁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块前后移动的螺杆,利用螺杆驱动移动块移动,能够使上支撑销向上移动并使下支撑销向下移动,从而使上盖和下盖向主体上下两侧撑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操作简单,手术中可对融合器高度灵活调节,可实现高度自锁且自锁牢固,植骨量大,骨融合效果好。骨融合效果好。骨融合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
,特别是指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骨科领域,脊柱产品相比其他产品线具有产品丰富、病症及入路多样的特点,其中椎间融合器产品根据椎体的不同,分类为颈椎及胸腰椎融合器,由早期的骨块,演化发展经历了钛合金融合器,peek融合器以及3D打印融合器。这些产品均通过设计不同的规格,在术中选择合适的长宽高度来配合产品,使得产品规格多样化,增加了备货成本;并且由于不同规格之间有跨度,较难完全适应患者不同椎间隙高度的需求,因此可撑开式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然而现有可撑开式椎间融合器仍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实现高度自锁,植骨量大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竖向中空且为环状的主体、位于所述主体上方的上盖、以及位于所述主体下方的下盖,其中:
[0006]所述主体内在左右两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可上下移动且用于支撑所述上盖的上支撑销和一对可上下移动且用于支撑所述下盖的下支撑销,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上下移动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竖向透孔和用于锁止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位置的锁定部件;
[0007]所述主体的后侧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块前后移动的螺杆,所述螺杆能够在安装孔内原地转动而不脱位,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贯穿螺纹孔,利用所述螺杆驱动所述移动块移动,能够使上支撑销向上移动并使下支撑销向下移动,从而使上盖和下盖向主体上下两侧撑开。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在左右两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竖向滑槽,所述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均位于所述竖向滑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滑槽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侧凸柱。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支撑销向上移动的上斜面,所述上支撑销的下端面为斜面,所述上支撑销的下端面抵靠所述上斜面;
[0011]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下支撑销向下移动的下斜面,所述下支撑销的上端面为斜面,所述下支撑销的上端面抵靠所述下斜面;
[0012]所述上斜面和下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3]进一步的,所述锁定部件为设置在所述上斜面和下斜面的阻挡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头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螺杆的头部设置有环形槽,所
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前端插入至所述环形槽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头部外端面上设置有器械操作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尾部具有光杆段,所述主体的前侧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光杆段的插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壁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一对竖向插槽;
[0018]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一对向下伸出的引脚,该引脚的内侧均设置有伸入至所述竖向插槽内的横向插杆;
[0019]所述下盖包括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两侧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一对向上伸出的引脚,该引脚的内侧均设置有伸入至所述竖向插槽内的横向插杆。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的中央设置有上透孔,所述下盖板的中央设置有下透孔。
[002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操作简单,手术中可对融合器高度灵活调节,可实现高度自锁且自锁牢固,植骨量大,骨融合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可撑开椎间融合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并拢状态,(c)和(d)为撑开状态,(b)和(d)中省去了上盖;
[0025]图3为图1中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立体图;
[0026]图4为图1中的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后端面正视图,(b)为俯视图,(c)为立体图;
[0027]图5为图1中的上支撑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俯视图,(c)为立体图;
[0028]图6为图1中的移动块与上下支撑销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融合器处于并拢状态时的配合图,(b)为融合器处于撑开状态时的配合图;
[0029]图7为图1中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如图1

7所示,包括竖向中空且为环状的主体1、位于主体1上方的上盖2、以及位于主体1下方的下盖3,其中:
[0032]主体1内在左右两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可上下移动且用于支撑上盖2的上支撑销4和一对可上下移动且用于支撑下盖3的下支撑销5,主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支撑销4和下支撑销5上下移动的移动块6,移动块6可在主体1所围成的空间内前后移动,移动块6上设置有竖向透孔61和用于锁止上支撑销4和下支撑销5位置的锁定部件;
[0033]主体1的后侧壁设置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块6前后移动的螺杆7,螺杆7可在安装孔11内原地转动而不脱位,移动块6上设置有与螺杆7相配合的贯穿螺纹孔62,利用螺杆7驱动移动块6移动,能够使上支撑销4向上移动并使下支撑销5向下移
动,从而使上盖2和下盖3向主体1上下两侧撑开。
[0034]使用时,本技术的椎间融合器首先处于图2(a)和(b)所示的并拢状态,待植入人体后,利用器械驱动螺杆7转动,带动移动块6在主体1内移动,使上支撑销4向上移动并使下支撑销5向下移动,从而使上盖2和下盖3向主体1上下两侧撑开,进而使椎间融合器变为图2(c)和(d)所示的撑开状态。
[003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1、本技术通过器械转动螺杆即可实现椎间融合器在并拢状态和撑开状态之间变化,操作简单;
[0037]2、螺杆与移动块之间为螺纹连接,受力稳定,可在椎间融合器撑开一定高度后实现高度自锁;并且移动块上设置有锁定部件以锁止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位置,从而使高度自锁更牢固;
[0038]3、主体的结构呈环形,与上盖、下盖配合后能够提供最大化的植骨空间,并且本技术只采用一个移动块且移动块上设置有竖向透孔,能够减少植骨空间的占用,提高植骨量,尤其是待骨长入后能够更好的与上下椎体连接为一体,提高牢固性;而且上下盖仅在中部受上下支撑销支撑,当融合器撑开后,上下盖的前部和后部能够以支撑销为支点产生微动刺激效果,促进骨融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包括竖向中空且为环状的主体、位于所述主体上方的上盖、以及位于所述主体下方的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在左右两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可上下移动且用于支撑所述上盖的上支撑销和一对可上下移动且用于支撑所述下盖的下支撑销,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上下移动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竖向透孔和用于锁止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位置的锁定部件;所述主体的后侧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块前后移动的螺杆,所述螺杆能够在安装孔内原地转动而不脱位,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贯穿螺纹孔,利用所述螺杆驱动所述移动块移动,能够使上支撑销向上移动并使下支撑销向下移动,从而使上盖和下盖向主体上下两侧撑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在左右两侧壁中部设置有一对竖向滑槽,所述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均位于所述竖向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滑槽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上支撑销和下支撑销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侧凸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支撑销向上移动的上斜面,所述上支撑销的下端面为斜面,所述上支撑销的下端面抵靠所述上斜面;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赵军董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