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采集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04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5
一种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滤光片、超颖透镜层以及感光元件。滤光片包括相对的入光面与出光面。超颖透镜层与滤光片彼此并排设置,超颖透镜层包括透光薄膜与多个微结构,各微结构排列设置于透光薄膜上。感光元件包括感光面,感光面朝向超颖透镜层与滤光片的出光面,其中感光面上具有多个像素,各像素分别对应于各微结构。构。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采集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光学模块,特别是指一种图像采集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电子产品(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数码相机等)都会搭载图像采集模块,以支持摄影、网络视频或脸部识别等功能。
[0003]然而,目前现有的图像采集模块的镜头通常是由多片光学透镜所堆栈组成,例如各光学透镜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凹透镜或凸透镜,且对于高画质需求的图像采集模块,光学透镜堆栈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导致图像采集模块的厚度与重量无法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于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滤光片、超颖透镜层以及感光元件。滤光片包括相对的入光面与出光面。超颖透镜层与滤光片彼此并排设置,超颖透镜层包括透光薄膜与多个微结构,各微结构排列设置于透光薄膜上。感光元件包括感光面,感光面朝向超颖透镜层与滤光片的出光面,其中感光面上具有多个像素,各像素分别对应于各微结构。
[0005]综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感光元件的感光面朝向超颖透镜层与滤光片的出光面,且超颖透镜层具有多个微结构分别对应于感光元件的多个像素,使光线通过滤光片与超颖透镜层时,光线能够经由多个微结构的导引而分别聚焦至多个像素,以感测取得清晰的图像,且图像采集模块可不需使用光学透镜或者减少光学透镜的使用数量,以降低图像采集模块的重量与厚度而更加轻薄化。
[000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实施例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0011]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2]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3]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4]附图标记
[0015]1、1a、1b、1c、1d:图像采集模块
[0016]10:滤光片
[0017]11:入光面
[0018]12:出光面
[0019]13、13a:环形支撑件
[0020]131:中央通孔
[0021]20、20a、20b、20c、20d:超颖透镜层
[0022]21:透光薄膜
[0023]22、22a、22b、22c、22d:微结构
[0024]221、221a、221b、221c、221d:第一微结构
[0025]222、222a、222b、222c、222d:第二微结构
[0026]30、30a、30b、30c、30d:感光元件
[0027]31、31a、31b、31c、31d:感光面
[0028]40:电线
[0029]50:电路板
[0030]60:透镜
[0031]d:间距
[0032]L1、L2:光线
[0033]P:像素
[0034]P1:红外光感测像素
[0035]R:红色感测像素
[0036]G:绿色感测像素
[0037]B:蓝色感测像素
[0038]P2:可见光感测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像采集模块1包括滤光片10、超颖透镜层20及感光元件30,其中图像采集模块1可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数码相机或摄影机等),用以取得物体的图像。
[0041]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像采集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光线路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滤光片10包括相对的入光面11与出光面12。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10为透光材料(例如透明塑胶或玻璃)所制成的单层或多层片体并且可滤除不需要的光线,例如当外部光线(如光线L1)由入光面11进入滤光片10内部后,滤光片10可滤除光线L1中特定波长的光线(如紫外光、红外光或可见光),使其他波长的光线(如光线L2)通过出光面12而达到滤光效果。举例来说,滤光片10可为可见光滤光片,只让可见光通过出光面12、或者滤光片10也可为红外光滤光片,只让红外光通过出光面12、又或者滤光片10也可为可见光滤光片与红外光滤光片的组合,仅让可见光与红外光通过出光面12。
[0042]如图1所示,超颖透镜层20与滤光片10彼此并排设置。上述超颖透镜层20包括透光薄膜21与多个微结构22,且各微结构22排列设置于透光薄膜21上,超颖透镜层20可为超颖材料(metamaterials)所制成,其中超颖材料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并可藉由透
光薄膜21上的各微结构22的设计或安排,任意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0043]如图1所示,超颖透镜层20的透光薄膜21可为透光材料所制成的薄膜或薄片,举例来说,透光材料可选自氧化铟锡(ITO)、掺铝氧化锌(Al:ZnO;AZO)、掺镓氧化锌(Ga:ZnO;GZO)、氟化镁(MgF2)、二氧化铪(HfO2)、氮化硅(Si3N4)、二氧化硅(SiO2)及氧化铝(Al2O3)所组成群组的介电质材料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薄膜21的厚度可介于5um~1000μm之间,但上述透光材料与透光薄膜21的厚度仅为举例,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
[0044]如图1所示,超颖透镜层20的各微结构22可为一种纳米等级的人造结构,具有在远小于波长尺度下操控光特性的能力。具体来说,通过改变各微结构22的参数,例如,各微结构22的形状、彼此排列方式、大小分布等,达到操控光行进的模式,进而改变光的有效折射率(neff)。
[0045]如图1所示,上述多个微结构22可为透明材料,例如氮化镓(GaN)、磷化镓(GaP)、砷化铝(AlAs)、硅(Si)或氧化硅(SiO2)等,多个微结构22也可为金属材料,例如铝、银、铜、金或铑等。多个微结构22可通过蚀刻、光刻、纳米压印(nanoimprint lithography)、或微影等惯用手段在透光薄膜21上成型,故不再此赘述。
[0046]如图1至图2所示,感光元件30与超颖透镜层20之间保持一间距d,感光元件30包括一感光面31,且感光面31朝向滤光片10的出光面12,使由出光面12出光的光线L2能够传递至感光元件30的感光面31。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块1具有环形支撑件13与电路板50,环形支撑件13具有一中央通孔131,滤光片10与超颖透镜层20固定于环形支撑件13并对应于中央通孔131,电路板50位于环形支撑件13内,感光元件30固定于电路板50上且不接触滤光片10与超颖透镜层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滤光片,包括相对的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一超颖透镜层,与该滤光片彼此并排设置,该超颖透镜层包括一透光薄膜与多个微结构,该些微结构排列设置于该透光薄膜上;以及一感光元件,包括一感光面,该感光面朝向该超颖透镜层与该滤光片的该出光面,其中该感光面上具有多个像素,该些像素分别对应于该些微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滤光片包括一可见光滤光片、一红外光滤光片或其组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超颖透镜层位于该滤光片的该出光面与该感光元件的该感光面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滤光片位于该超颖透镜层与该感光元件的该感光面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透镜,该滤光片与该超颖透镜层位于该至少一透镜与该感光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