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599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卫星通信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包括天线罩;两组内部隔断,设置在所述天线罩内的左右两侧,将天线罩内部分为密封区域、左侧通风散热区域和右侧通风散热区域;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均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密封区域;功放,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左侧通风散热区域;天线控制单元,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右侧通风散热区域;所述发射天线通过直连波导穿过左侧内部隔断与功放连接,所述天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线束穿过右侧内部隔断分别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极大程度降低了天线的高度,方便布置在车载、机载等有限空间环境内,隐蔽性好、机动性强。动性强。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卫星通信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信系统对于多功能天线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化的设计需求越来越高,具有高精度、低剖面、低功耗、极化任意转换等特性的天线逐渐成为通信系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传统的卫星天线大多采用俯仰、方位二维转台,结构复杂,伺服系统剖面较高,不仅无法实现与载体的共面设计,甚至常常难以布置在舰载、车载和机载有限的空间环境内。
[0003]研究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使之在实现平面波束扫描的同时实现与天线结构的一体化,以降低天线的纵向高度和天线结构的复杂度,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实现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极大程度降低了天线的高度,方便布置在车载、机载等有限空间环境内,隐蔽性好、机动性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包括:
[0007]天线罩;
[0008]两组内部隔断,设置在所述天线罩内的左右两侧,将天线罩内部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密封区域、左侧通风散热区域和右侧通风散热区域;
[0009]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均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密封区域;
[0010]功放,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左侧通风散热区域;
[0011]天线控制单元,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右侧通风散热区域;
[0012]所述发射天线通过直连波导穿过左侧内部隔断与功放连接,所述天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线束穿过右侧内部隔断分别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罩包括天线罩底座和天线罩上盖,所述天线罩底座和天线罩上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每组内部隔断包括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和天线罩上盖内部隔断,所述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设置在天线罩底座的内部,所述天线罩上盖内部隔断设置在天线罩上盖的内部,所述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与天线罩上盖内部隔断上下对应。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罩底座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天线罩底座一和天线罩底座二,所述天线罩底座一圆周侧板和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上设置有密封沟槽,在所述密封沟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罩底座二的两侧板上设置有左侧通风窗和右侧通风窗,尾部
两侧板上设置有左后通风窗和右后通风窗,在所述左后通风窗上还设置有左后出线孔,在所述右后通风窗上还设置有右后出线孔。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罩上盖上设置有与天线罩底座上左侧通风窗、右侧通风窗、左后通风窗、右后通风窗一一对应的通风窗。
[0018]进一步地,所述功放和天线控制单元的前端均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功放和天线控制单元上均设置有散热翅片。
[0019]进一步地,在左侧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上开设有用于穿过直连波导的直连波导孔,在右侧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上开设有用于穿过控制线束的控制线束孔;在所述直连波导中段设置有密封法兰一,所述密封法兰一通过螺钉与左侧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法兰一与左侧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一;在所述控制线束中段设置有密封法兰二,所述密封法兰二通过螺钉与右侧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法兰二与右侧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二。
[0020]进一步地,所述功放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控制线接头一和外接信号线接头一,外接控制线、外接信号线穿过左后出线孔分别与外接控制线接头一、外接信号线接头一对应连接;所述天线控制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外接控制线接头二和外接信号线接头二,外接控制线、外接信号线穿过右后出线孔分别与外接控制线接头二、外接信号线接头二对应连接。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前惯导天线和后惯导天线,分别设置在天线罩内中心轴线上的前端和后端。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在单收单发平面卫星天线的基础上,将单收单发天线及天线控制单元集成在一起,形成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极大程度降低了天线的高度,可更方便的布置在车载、机载等有限空间环境内,隐蔽性好、机动性强。
[0024]2、将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前惯导天线和后惯导天线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密封区域,保证了天线主体工作所需的干燥、无尘环境,将天线控制单元和功放安装在天线罩内的通风散热区域,通过通风窗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达到散热目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的天线罩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的天线罩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为:
[0031]1.密封区域,2.左侧通风散热区域,3.右侧通风散热区域,4.发射天线,5.接收天线,6.功放,7.天线控制单元,8.直连波导,9.控制线束,10.前惯导天线,11.后惯导天线,12.天线罩底座,13.天线罩上盖,140.左侧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141.右侧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15.天线罩上盖内部隔断,16.天线罩底座一,17.天线罩底座二,18.密封沟槽,19.左侧通风窗,20.右侧通风窗,21.左后通风窗,22.右后通风窗,23.左后出线孔,24.右后出线孔,25.通风窗,26.散热风扇,27.密封法兰一,28.密封垫一,29.密封法兰二,30.密封垫二,31.外接控制线接头一,32.外接信号线接头一,33.外接控制线接头二,34.外接信号线接头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包括天线罩、两组内部隔断、发射天线4、接收天线5、功放6、天线控制单元7、前惯导天线10和后惯导天线11,发射天线4、接收天线5、功放6、天线控制单元7、前惯导天线10和后惯导天线11均安装在天线罩内。
[0034]天线罩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包括天线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内部隔断,设置在所述天线罩内的左右两侧,将天线罩内部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密封区域、左侧通风散热区域和右侧通风散热区域;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均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密封区域;功放,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左侧通风散热区域;天线控制单元,安装在天线罩内的右侧通风散热区域;所述发射天线通过直连波导穿过左侧内部隔断与功放连接,所述天线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线束穿过右侧内部隔断分别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包括天线罩底座和天线罩上盖,所述天线罩底座和天线罩上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内部隔断包括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和天线罩上盖内部隔断,所述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设置在天线罩底座的内部,所述天线罩上盖内部隔断设置在天线罩上盖的内部,所述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与天线罩上盖内部隔断上下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底座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天线罩底座一和天线罩底座二,所述天线罩底座一圆周侧板和天线罩底座内部隔断上设置有密封沟槽,在所述密封沟槽内安装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平面转动卫星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底座二的两侧板上设置有左侧通风窗和右侧通风窗,尾部两侧板上设置有左后通风窗和右后通风窗,在所述左后通风窗上还设置有左后出线孔,在所述右后通风窗上还设置有右后出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雪李群涛李天鹏高峻徐志坚刘铮黄宇鹏张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