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风冷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592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用风冷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案包括换热器基体和设于换热器基体进风端的聚风槽;换热器基体内设有多层左右贯通的换热通道,相邻两个换热通道内均设有换热水道和位于换热通道进风端的导流块,每个换热水道内均设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风冷翅片;通过导流块对风均匀导流至上下两个相邻换热风道内;每个换热水道均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低风速低流量的风转换为高风速高流速的风,从而通过聚集并引流自然风代替了电机带动风扇工作产生的风,可以去除电机的使用而不影响散热,从而无需额外风扇系统辅助散热,提高了发电效率。提高了发电效率。提高了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风冷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风冷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风冷换热器主要应用于各类高热功率系统上,风冷换热器内设有流道,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大部分热量以冷却液为媒介,由水冷系统中带入换热器中的冷却液流道,冷却液在流道中流动时大部分热量向风道内的翅片转移,然后电机工作,带动风扇转动,向换热器的风道进行鼓风,翅片上的热量随之转移到空气中,到此完成了整体热量的转移。
[0003]但是上述结构在一些风能足够巨大的自然环境下,包括但不限于海边,山谷等地,风冷换热器的设计并没有利用好风能,大部分的风冷散热器的设计可以说是一成不变的,针对风力发电机用风冷换热器而言,整个风力发电机系统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风冷散热,但是风力发电机系统内的风冷散热器散热面太小,散热面内的自然风有效流量较小,所以利用风能散热的风力发电机系统却不能利用风能给自身散热,还是需要接电机带动风扇向换热器鼓风进行散热。
[0004]综上,亟待需要一种可无需外接电机,可有效利用风能散热的风冷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用风冷换热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用风冷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基体和设于换热器基体进风端的聚风槽;所述换热器基体内设有多层左右贯通的换热通道,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通道内均设有换热水道和位于换热通道进风端的导流块,每个所述换热水道内均设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风冷翅片;通过所述导流块对风均匀导流至上下两个相邻的换热风道内;每个所述换热水道均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0007]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1、风从聚风槽进入,通过聚风槽将低风速低流量的风转换成高风速高流量的风,风进入换热通道内,从而通过聚集并引流自然风代替了电机带动风扇工作产生的风,可以去除电机的使用而不影响散热,同时提高了发电效率;
[0008]2、通过导流块可对进入的风进行均匀导流,配合聚风槽可使得换热风道内的风速为外界风速的1.2

1.5倍,可显著地提升换热效率,足以代替电机带动风扇工作产生的风;
[0009]3、配合换热水道,可采用热传递效果更好地冷却液来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
[0010]4、换热器在去除电机后留下的大量空间都可以用来设置流道和风道,风冷翅片的尺寸可以随着风道的增长而增长,散热能力可以更进一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块朝向聚风槽的一端呈流线型设置。传统换热器的结构只是一个平面的结构,而此结构的设置可显著减少对于风的阻力,减少风的动能损耗,且更有利
于将风导流到相邻的两个上下两层换热风道内,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
[0012]进一步地,每层所述风冷翅片呈波浪线设置,通过所述风冷翅片将所述换热风道隔离成多个小通道。此设置,可显著提升风冷翅片与风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面积,配合高速的风,更进一步地提升了换热效率。
[001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流块至少包括内部设有水通道的主体板、与主体板靠近聚风槽一端连接的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所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远离聚风槽的一端旋转连接使得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能够进行张开和闭合调节。此结构,通过主体板将上下两层的换热通道隔开,其也起到了固定风冷翅片的作用,而通过调节上下两个半导块的张开和闭合,可起到调节进风量的效果,尤其是在大风天,通过完全张开上下两个半导块,可防止垃圾或砂石被吹气换热通道内,导致换热通道堵塞降低散热效率的问题发生,而且主体板中也通水通道,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一泵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泵体另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连通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泵体控制第一推杆伸缩运动实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的张开与闭合,当所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的张开时同时挡住上下两层换热风道。此设置,通过第一泵体和第一电磁阀配合吸取或排出水来实现对第一推杆的驱动,第一推杆往外推的时候,上下两个半导块张开,完全张开时,相邻导流块的两个半导块可抵接配合将每个换热风道堵住,从而实现了在大风天或风力发电机停机时,防止异物进入的问题发生,而第一推杆往内缩的时候,上下两个半导块逐渐闭合,从而实现换热风道进风口大小的调节,操作方便,本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可在利用本身的冷却水来实现推动第一推杆的效果,无需额外的电机结构,只需要微型或小型的水泵即可。
[0015]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流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聚风槽前后两侧壁上,所述换热器基体上设有与聚风槽连接的第二推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进出换热器基体实现聚风槽远离和靠近换热器基体的第二泵体及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第二泵体连通的控制水道,所述聚风槽远离和靠近换热器基体实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的张开与闭合控制。此设置,不同于上述结构,本结构将驱动件设置在换热器基体上,可采用更大一点的水泵,从而统一控制每个导流块,通过第二泵体和第二电磁阀配合从控制水道往冷却液取水,从而驱动第二推杆伸缩移动,第二推杆带动聚风槽移动,聚风槽和导流块的连接点是滑动连接,因此和前一结构一样的原理控制两个半导块分开和闭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之间设有弹簧。此设置,可辅助夹块上下两个半导块打开,同时可将弹簧安装在每个半导块的凹槽内。
[001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主体板内均设有一滑腔,每个所述滑腔内设有一与第二推杆连接的滑杆,通过第二推杆驱动,所述滑杆能够在滑腔内来回滑动。此设置,可通过聚风槽连接滑杆,通过滑杆来带动第二推杆移动。
[0018]进一步地,所述风冷换热器还包括控制板,通过所述控制板控制第一泵体或第二泵体及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此设置,可通过控制板接收现有的控制台信号来实现远程控制导流块,或者根据气象站预报或现场布置的传感器来自动执行,可有效地保护本风冷换热器。
[0019]一种风冷换热器控制方法包括上述的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用风冷换热器,
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00:判断风力等级是否大于设定值;
[0021]S110:若是,则打开导流块并根据风力等级大小调节导流块的开合角度;
[0022]S120:若否,则关闭导流块;
[0023]S200:判断当风力发电机是否停机;
[0024]S210:若是,则打开导流块到最大开合角度。
[0025]采用上述方法,可根据控制板运行的程序以及采集到的数据,来自动执行导流块的开闭动作,无需人工参与,且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方案在提高换热效果的同时,可更好地保护换热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7]图2是图1中风冷翅片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基体和设于换热器基体进风端的聚风槽;所述换热器基体内设有多层左右贯通的换热通道,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通道内均设有换热水道和位于换热通道进风端的导流块,每个所述换热水道内均设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风冷翅片;通过所述导流块对风均匀导流至上下两个相邻的换热风道内;每个所述换热水道均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朝向聚风槽的一端呈流线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风冷翅片呈波浪线设置,通过所述风冷翅片将所述换热风道隔离成多个小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块至少包括内部设有水通道的主体板、与主体板靠近聚风槽一端连接的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所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远离聚风槽的一端旋转连接使得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能够进行张开和闭合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自然风聚集和引流的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一泵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泵体另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连通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泵体控制第一推杆伸缩运动实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的张开与闭合,当所述上半导块和下半导块的张开时同时挡住上下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波涛曾茂进邓显椿季喜阳王捷韩豪雷骆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祥博散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