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及减震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591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领域,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包括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所述上支撑体与所述下支撑体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腔,相邻所述减震腔之间设置连接体,所述减震腔内设有减震体,所述减震体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环状的弹性凸缘,若干个不同宽度的所述弹性凸缘纵向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性凸缘内侧形成一个弹性腔,当受到纵向挤压时,所述弹性凸缘和所述弹性腔能够发生相应的纵向形变,起到减震效果。一种减震鞋,包括鞋帮,还包括上述的减震鞋底,所述减震鞋底与所述鞋帮耦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及减震鞋,有助于提高鞋子的减震性能。高鞋子的减震性能。高鞋子的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及减震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及减震鞋。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降低在行走或跑步过程中地面对脚底的冲击,提高运动的舒适感,许多鞋子采用具备减震功能的鞋底。现有的鞋底为实现减震效果,大多数在整个鞋底的选材上采用弹性材料,配合简单的减震孔或实心减震柱,这种方式主要还是依赖材料本身的弹力特性,其减震结构只是起辅助作用,因此,不同厂家在采用相同鞋底材料时,其减震性能差异不大,为提升产品性能,需要在鞋底的减震结构上进行创新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及减震鞋,有助于提高鞋子的减震性能。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包括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所述上支撑体顶部用于连接鞋帮,所述下支撑体底部用于接触地面,所述上支撑体与所述下支撑体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腔,相邻所述减震腔之间设置连接体,所述减震腔内设有减震体,所述减震体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体和所述下支撑体固定连接,且顶部贯穿所述上支撑体并具有开口结构,所述减震体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减震体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环状的弹性凸缘,若干个不同宽度的所述弹性凸缘纵向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性凸缘内侧形成一个弹性腔,当受到纵向挤压时,所述弹性凸缘和所述弹性腔能够发生相应的纵向形变,起到减震效果。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体为片状、柱状或块状,其竖直或倾斜设置于所述上支撑体和所述下支撑体之间;所述上支撑体、下支撑体和连接体为分体式或一体成型结构。
[0007]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弹性凸缘形成横截面为锯齿状或波浪状的凹凸结构;所述减震体的横截面轮廓为圆形、三角形、方形、多边形或异型。
[0008]优选的,所述减震体还设有弹性壁,所述弹性凸缘的根部固设在所述弹性壁上,所述空腔位于所述弹性壁的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下支撑体底面设有防滑凸缘。
[0010]优选的,所述上支撑体顶面设有“鱼骨”状的塑形筋,能够起到加强顶面结构、塑形牢固、不易变形的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减震体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空腔内设有发光元件。
[0012]一种减震鞋,包括鞋帮,还包括上述的一种减震鞋底,所述减震鞋底与所述鞋帮耦合连接。
[0013]有益效果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15]本技术通过将鞋底分成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两者之间设置减震腔,且上支
撑部和下支撑部通过连接体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当受到压力时,连接体首先受力变形,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随之发生靠拢,此时,连接体吸收了一部分能量,减震腔的空间随着上、下支撑部的靠拢被压缩,本技术在减震腔内设置减震体,减震体上的若干个弹性凸缘和弹性腔能够发生相应的纵向形变,起到进一步减震的效果;本技术的减震体为中空结构,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环状的弹性凸缘,若干个不同宽度的弹性凸缘纵向固定连接,弹性凸缘由于向外侧弯折,内侧形成弹性腔,受到压力时,弹性凸缘和弹性腔能够发生纵向的收缩,并在压力消除时,能够发生反向的延展,相当于将原先吸收的压力转化为一定量的弹力并进行缓冲释放,能够大大提升穿戴者的脚感;本技术还可以采用透明材质的减震体,可以在减震体内的空腔中设置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电源装置和振动感应装置,能够在感应到振动时发光,提升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实施例中新型缓冲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1中减震体的剖视图。
[0019]图4为又一实施例中减震体的剖视图。
[0020]图中标注:1

上支撑体;11

塑形筋;2

下支撑体;21

防滑凸缘;3
‑ꢀ
减震腔;4

减震体;41

弹性凸缘;42

弹性腔;43

弹性壁;5

连接体;6
‑ꢀ
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两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包括上支撑体 1和下支撑体2,所述上支撑体1顶部用于连接鞋帮,所述下支撑体2底部用于接触地面,所述下支撑体2底部设有防滑凸缘21,所述上支撑体1顶面设有“鱼骨”状的塑形筋11,能够起到加强顶面结构、塑形牢固、不易变形的效果。所述上支撑体1与所述下支撑体2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腔3,减震腔3横向贯穿鞋底,相邻所述减震腔3之间设置连接体5,所述连接体 5为片状、柱状、块状以及其他形状,连接体5主要起连接上支撑体1和下支撑体2的作用,可以是分体式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体式结构,连接体5由具有一定弹性的
材质制成,如橡胶、EVA等材料,连接体5可以采用竖直或倾斜的形式设置于所述上支撑体 1和所述下支撑体2之间,该倾斜程度越大,受压变形的程度越明显,减震反馈更灵敏。
[0025]每个所述减震腔3内至少设有1个减震体4,所述减震体4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体1和所述下支撑体2固定连接,且顶部贯穿所述上支撑体1并具有开口结构,所述减震体4内部具有空腔6,所述减震体4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环状的弹性凸缘41,若干个不同宽度的所述弹性凸缘41纵向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性凸缘41内侧形成一个弹性腔42,当受到纵向挤压时,所述弹性凸缘41和所述弹性腔42能够发生相应的纵向形变,起到减震效果。不同宽度的弹性凸缘41和相对应的弹性腔42所发生的形变程度不同,使得受力后,弹性体4并非直导式的传递能量,而是将能量分级细化,大大改善了能量的吸收效果,提供更优的减震效果。
[0026]如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所述上支撑体顶部用于连接鞋帮,所述下支撑体底部用于接触地面,所述上支撑体与所述下支撑体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震腔,相邻所述减震腔之间设置连接体,所述减震腔内设有减震体,所述减震体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体和所述下支撑体固定连接,且顶部贯穿所述上支撑体并具有开口结构,所述减震体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减震体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环状的弹性凸缘,若干个不同宽度的所述弹性凸缘纵向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性凸缘内侧形成一个弹性腔,当受到纵向挤压时,所述弹性凸缘和所述弹性腔能够发生相应的纵向形变,起到减震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为片状、柱状或块状,其竖直或倾斜设置于所述上支撑体和所述下支撑体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海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玖富隆鞋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