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578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至少包括外套筒、连续油管、接头组件、锁紧机构、卸油口滑套、中心管、伸缩往复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为两个,包括左锁紧机构和右锁紧机构,所述的中心管位于外套筒内,所述的接头组件、左锁紧机构、卸油口滑套、伸缩往复机构、右锁紧机构和牵引机构依次连接并套接在中心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燕尾滑块和楔形燕尾滑块之间通过齿形滑槽和凸起滑动连接,齿形槽结构可以更好地提供抓臂力,提供大的牵引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牵引器在遇到井下凹凸软点时发生卡死的现象;同时满足在作业结束之后辅助连续油管和相关井下工具出井的能力,具备双向越障功能。具备双向越障功能。具备双向越障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平井段井下作业用牵引器,属于石油行业井下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分布广、开发难度大,对于致密油气藏来说使用水平井开发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现阶段,为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大都采用水平钻井技术,经常需要下放仪器到井下进行测井、修井以及输送井下工具等作用。但由于水平井的特殊性质,传统的靠重力由缆线悬垂送进的方式无法将井下工具送到水平段。而采用挠性油管的送进方式在成本及效率上都不具有优势,加之水平段尺寸的增加,使运送难度也相应增大。所以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的牵引设备,依靠其提供的牵引力拉动工具向前运动,完成相关的作业要求。
[0003]水平井牵引器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结构不断改进,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牵引器,从其驱动方式上可分为:轮式牵引器、伸缩式牵引器、履带式牵引器。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井下牵引器技术趋于成熟,但仍具有许多问题与有待改进之处。
[0004]目前,国内牵引器的设计还处于理论研究与设计实验阶段,研究成果不成熟。而国外起步较早,已有大量产品投入实际生产。在牵引力方面,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井下牵引器的牵引力都在1000kg以下,只能牵引测井电缆或重量轻的仪器。在驱动方式方面,无论是伸缩式牵引器还是轮式牵引器都较多地采用了电机驱动及丝杠螺母传动,这样虽简化了设计,但却使牵引器结构复杂、机械效率下降。同时,国内外的牵引器还普遍存在越障能力弱、适应套管变径或套管变形的能力较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不能双向通过、适应力弱且越障能力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本技术井下适应性强、双向通过性、牵引力大且越障能力强。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至少包括外套筒、连续油管、接头组件、锁紧机构、卸油口滑套、中心管、伸缩往复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为两个,包括左锁紧机构和右锁紧机构,所述的中心管位于外套筒内,所述的接头组件、左锁紧机构、卸油口滑套、伸缩往复机构、右锁紧机构和牵引机构依次连接并套接在中心管上,所述的中心管包括左中心管和右中心管,所述的左中心管上设有进油口A,所述的右中心管上设有进油口B;所述的连续油管通过接头组件与中心管连通;所述的外套筒包括左侧外套筒和右侧外套筒,所述的左侧外套筒上设有卸油口A

, 所述的右侧外套筒上设有卸油口B


[0008]所述的接头组件包括打捞颈、锁紧卡瓦、密封接头和斜接头,所述的打捞颈通过梯形螺纹与密封接头左端连接,密封接头右端通过梯形螺纹与斜接头连接;斜接头右端外螺
纹与左侧外套筒连接,右端内螺纹与左中心管连接;所述的锁紧卡瓦嵌在打捞颈内,并套在连续油管之上,连续油管穿过打捞颈与密封接头连接。
[0009]所述的左锁紧机构和右锁紧机构结构相同,左锁紧机构包括压缩弹簧一、左侧外套筒、燕尾滑块挡圈、燕尾滑块和楔形燕尾滑块,所述的楔形燕尾滑块右侧与卸油口滑套连接,左侧与燕尾滑块挡圈连接;所述的压缩弹簧一一端固定在斜接头右侧端面上,另一端顶住燕尾滑块挡圈;所述的燕尾滑块通过底部的楔形槽嵌在楔形燕尾滑块之上;所述的燕尾滑块与楔形燕尾滑块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的左侧外套筒上开有与燕尾滑块相匹配的孔;所述的左侧外套筒上设有卸油口A

,所述的卸油口A

位于卸油口滑套处;所述的进油口A设在位于卸油口滑套右侧处的中心管上。
[0010]所述的伸缩往复机构包括内活塞滑套一、空心活塞定位挡环、空心活塞和卡环,所述的内活塞滑套一套在中心管上,内活塞滑套一的左端与卸油口滑套固定连接;空心活塞定位挡环固定在内活塞滑套一左端的凹槽中,所述的空心活塞一端套入内活塞滑套一,空心活塞另一端与右侧外套筒连接,所述的空心活塞可伸缩;所述的卡环固定在左中心管右端的凹槽中,对内活塞滑套一限位。
[0011]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内活塞滑套二、牵引活塞、压缩弹簧二、牵引滑套、右中心管和右侧外套筒;所述的内活塞滑套二套入右中心管与右侧外套筒之间,所述的牵引活塞套在内活塞滑套二和牵引滑套之间;右锁机机构中的楔形燕尾滑块9与内活塞滑套二左端连接,所述的牵引滑套与右中心管右端端部连接;所述的进油口B设在内活塞滑套二处的右中心管上,且位于牵引活塞的左端;所述的出油口B

设在牵引滑套处的右侧外套筒上,且位于右侧外套筒下部;所述的压缩弹簧二一端与内活塞滑套二的凸起接触,另一端顶住牵引滑套。
[0012]所述的牵引滑套为空心柱体结构,右端开有外台阶孔,左端开有两个内台阶孔,左边的内台阶孔的台阶侧面与滑动连接;右边的内台阶孔与右中心管的右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左边的内台阶孔的直径大于外台阶孔的直径,外台阶孔的直径大于右边的内台阶孔的直径;所述的压缩弹簧二顶在左边的内台阶孔的台阶面上。
[0013]所述的内活塞滑套二右端端部设有凸起,凸起对牵引滑套限位。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中左右两套锁紧机构中的燕尾滑块外表面采用齿形槽结构,齿形槽结构可以更好地提供抓臂力,以提高越障机构与井壁之间的摩擦力,提供更大的牵引力;并且可以有效的适应井下复杂的环境,以达到越障的功能,避免了牵引器在遇到井下凹凸软点时发生卡死的现象;同时满足在作业结束之后辅助连续油管和相关井下工具出井的能力,具备双向越障功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锁紧机构示意图。
[0018]图3为燕尾滑块示意图。
[0019]图4为伸缩机构示意图。
[0020]图5为牵引机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楔形燕尾滑块示意图。
[0022]图中,附图标记为:1、连续油管;2、打捞颈;3、锁紧卡瓦;4、密封接头;5、斜接头;6、压缩弹簧一;7、左侧外套筒;8、燕尾滑块挡圈;9、燕尾滑块;10、楔形燕尾滑块;11、密封圈一;12、左中心管;13、卸油口滑套;14、内活塞滑套一;15、空心活塞定位挡环;16、密封圈二;17、空心活塞;18、中心管;19、卡环;20、限位块;21、右侧外套筒;22、右中心管;23、内活塞滑套二;24、密封圈三;25、密封圈四;26、压缩弹簧二;27、牵引滑套;28、牵引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为了解决现有不能双向通过、适应力弱且越障能力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图1

6所示的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本技术井下适应性强、双向通过性、牵引力大且越障能力强。
[0025]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至少包括外套筒、连续油管1、接头组件、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外套筒、连续油管(1)、接头组件、锁紧机构、卸油口滑套(13)、中心管(18)、伸缩往复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为两个,包括左锁紧机构和右锁紧机构,所述的中心管(18)位于外套筒内,所述的接头组件、左锁紧机构、卸油口滑套(13)、伸缩往复机构、右锁紧机构和牵引机构依次连接并套接在中心管(18)上,所述的中心管(18)包括左中心管(12)和右中心管(22),所述的左中心管(12)上设有进油口A,所述的右中心管(22)上设有进油口B;所述的连续油管(1)通过接头组件与中心管(18)连通;所述的外套筒包括左侧外套筒(7)和右侧外套筒(21),所述的左侧外套筒(7)上设有卸油口A

, 所述的右侧外套筒(21)上设有卸油口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组件包括打捞颈(2)、锁紧卡瓦(3)、密封接头(4)和斜接头(5),所述的打捞颈(2)通过梯形螺纹与密封接头(4)左端连接,密封接头(4)右端通过梯形螺纹与斜接头(5)连接;斜接头(5)右端外螺纹与左侧外套筒(7)连接,右端内螺纹与左中心管(12)连接;所述的锁紧卡瓦(3)嵌在打捞颈(2)内,并套在连续油管(1)之上,连续油管(1)穿过打捞颈(2)与密封接头(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气作业用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锁紧机构和右锁紧机构结构相同,左锁紧机构包括压缩弹簧一(6)、左侧外套筒(7)、燕尾滑块挡圈(8)、燕尾滑块(9)和楔形燕尾滑块(10),所述的楔形燕尾滑块(10)右侧与卸油口滑套(13)连接,左侧与燕尾滑块挡圈(8)连接;所述的压缩弹簧一(6)一端固定在斜接头(5)右侧端面上,另一端顶住燕尾滑块挡圈(8);所述的燕尾滑块(9)通过底部的楔形槽嵌在楔形燕尾滑块(10)之上;所述的燕尾滑块(9)与楔形燕尾滑块(10)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的左侧外套筒(7)上开有与燕尾滑块(9)相匹配的孔;所述的左侧外套筒(7)上设有卸油口A

,所述的卸油口A

位于卸油口滑套(13)处;所述的进油口A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文吴简郑杰窦益华徐迎新韩静静谢涛田军李景彬李绪宜陈文博席仲琛高红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