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556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所述烘干筒的中心处套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底端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底端且位于驱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辅助齿轮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且驱动齿轮的支架的一端设置有转轮。本装置采用滚筒式设计对茶叶进行烘干,茶叶在滚筒内可以翻动,防止茶叶烘干不均匀且容易焦糊,滚筒上套接有大齿轮,大齿轮通过两个小齿轮托住从而进行固定,其中一个小齿轮和电机连接带动大齿轮转动,滚筒的一端活动嵌合有密封片,防止烘干时茶叶掉落,同时密封片上设置有轴承,防止滚筒在转动时带动密封片转动。时带动密封片转动。时带动密封片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叶生产
,具体是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是中国传统饮品,自古以来就广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且茶叶不仅仅使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茶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和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上来判断,而这些方面主要靠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工艺,好的茶叶生产时需要对其定型后理条,不仅使茶叶美观还能锁住茶叶的味道,通过理条能使茶叶长期保存并保证茶叶的色泽和香味。
[0003]传统的茶叶烘干,多采用炭火烘干,不仅污染环境且消耗树木资源,现有的烘干装置多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但是烘干大多采用箱式的烘干设备,这种烘干装置需要人工翻茶十分麻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所述烘干筒的中心处套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底端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底端且位于驱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辅助齿轮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且驱动齿轮的支架的一端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上套接有皮带,且皮带的底端套接有电机,所述烘干筒的一端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位于烘干筒的一端焊接有连接盘,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焊接有轮盘,所述连接盘的内侧焊接有密封片,且密封片上套接有轴承,所述烘干筒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上套接有螺套,且螺套的底端与连接头的底端均焊接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焊接有底盘。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盘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曲臂连杆,且曲臂连杆的底端销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一侧设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活动连接在曲臂连杆一端。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干筒内设置有夹层,并且夹层内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在夹层内呈环绕式等距排列,且每个所述加热丝单独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处烘干筒的内壁呈环绕式式距排列有多圈螺旋片,且每圈螺旋片呈错开排面,所述螺旋片上等距排列有凸块。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承的直径和烘干筒的内径相等,且轴承
位于烘干筒的一侧焊接有环形圈,所述轴承上环形圈的宽度和轴承的外圈宽度相等。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盘的外侧上端贯穿连接有进料斗,且进料斗的末端贯穿密封片延伸至烘干筒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滚筒式设计对茶叶进行烘干,茶叶在滚筒内可以翻动,防止茶叶烘干不均匀且容易焦糊,滚筒上套接有大齿轮,大齿轮通过两个小齿轮托住从而进行固定,其中一个小齿轮和电机连接带动大齿轮转动,从而使滚筒进行转动,滚筒的一端活动嵌合有密封片,密封片可以自由活动从而将滚筒的一端密封,防止烘干时茶叶掉落,同时密封片上设置有轴承,防止滚筒在转动时带动密封片转动,轴承内侧焊接环形圈,防止茶叶从轴承的缝隙里钻出,密封片的后端设置有一个连接,连接盘后端设置有螺杆和螺套,这样在下料时转动螺杆,使螺杆后移,从而带动密封片后移打开滚筒,连接盘上设置进料斗,使用时茶叶通过进料斗进入滚筒内,滚筒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上同样设置轴承,并且通过立柱固定连接头和套在连接片后端螺杆上的螺套,立柱底端设置底盘,底盘下端设置有活动的支腿结构,该支腿结构可以通过气缸调节角度,这样在下料时使底盘倾斜,在继续转动滚筒,使茶叶可以从滚筒内倒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中烘干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中图1A处放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从动齿轮;2、烘干筒;3、连接头;4、底盘;5、曲臂连杆;6、固定片;7、气缸;8、立柱;9、轮盘;10、螺套;11、连接盘;12、进料斗;13、加热丝;14、螺旋片;15、轴承;16、密封片;17、螺杆;18、驱动齿轮;19、支架;20、电机;21、转轮;22、皮带;23、辅助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2,烘干筒2的中心处套接有从动齿轮1,且从动齿轮1的底端啮合有驱动齿轮18,从动齿轮1的底端且位于驱动齿轮18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齿轮23,驱动齿轮18和辅助齿轮23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19,且驱动齿轮18的支架19的一端设置有转轮21,转轮21上套接有皮带22,且皮带22的底端套接有电机20,烘干筒2的一端设置有螺杆17,且螺杆17位于烘干筒2的一端焊接有连接盘11,螺杆17的另一端焊接有轮盘9,连接盘11的内侧焊接有密封片16,且密封片16上套接有轴承15,烘干筒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3。
[0019]在图1中,螺杆17上套接有螺套10,且螺套10的底端与连接头3的底端均焊接设置有立柱8,立柱8的底端焊接有底盘4,在进行下料时转动轮盘9,轮盘9带动螺杆17在螺套10上转动,从而带动密封片16后移打开烘干筒2,通过立柱8使整个装置可以固定在底盘4上。
[0020]在图1中,底盘4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曲臂连杆5,且曲臂连杆5的底端销连接有固定片6,固定片6的一侧设有气缸7,且气缸7的输出端活动连接在曲臂连杆5一端,曲臂连杆5和固定片6组成一个支腿结构,通过气缸7可以拽动或推动曲臂连杆5,从而使整个机构可以弯曲,进而使底盘4倾斜,这样方便下料。
[0021]在图2中,烘干筒2内设置有夹层,并且夹层内设置有加热丝13,加热丝13在夹层内呈环绕式等距排列,且每个加热丝13单独设置,夹层为加热丝13提供安装空间,加热丝13对烘干筒2进行加热,进而产生热量烘干茶叶,而加热丝13的设置是防止其中一个加热丝13在烧坏后会影响其他加热丝13的使用。
[0022]在图2中,所处烘干筒2的内壁呈环绕式式距排列有多圈螺旋片14,且每圈螺旋片14呈错开排面,螺旋片14上等距排列有凸块,烘干筒2在转动时通过螺旋片14使内部茶叶进行充分的滚动以及翻边,防止茶叶始终处于烘干筒2的底部,从而不能进行翻边。
[0023]在图3中,轴承15的直径和烘干筒2的内径相等,且轴承15位于烘干筒2的一侧焊接有环形圈,轴承15上环形圈的宽度和轴承15的外圈宽度相等,该设计是使轴承15可以进入烘干筒2内,同时通过环形圈封闭轴承15,防止茶叶通过轴承15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筒(2)的中心处套接有从动齿轮(1),且从动齿轮(1)的底端啮合有驱动齿轮(18),所述从动齿轮(1)的底端且位于驱动齿轮(18)的一侧设置有辅助齿轮(23),所述驱动齿轮(18)和辅助齿轮(23)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19),且驱动齿轮(18)的支架(19)的一端设置有转轮(21),所述转轮(21)上套接有皮带(22),且皮带(22)的底端套接有电机(20),所述烘干筒(2)的一端设置有螺杆(17),且螺杆(17)位于烘干筒(2)的一端焊接有连接盘(11),所述螺杆(17)的另一端焊接有轮盘(9),所述连接盘(11)的内侧焊接有密封片(16),且密封片(16)上套接有轴承(15),所述烘干筒(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7)上套接有螺套(10),且螺套(10)的底端与连接头(3)的底端均焊接设置有立柱(8),所述立柱(8)的底端焊接有底盘(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雄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