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物料密封式冷却兼输送的装置。它包括金属软管、旋转接头、尾部轴承装置、密封结构、壳体、进料口、旋转轴、出料口、头部轴承装置、减速机链轮、螺旋片和外壳;所述壳体与外壳之间设有水夹套;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旋转轴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结构;所述旋转轴内设有第二空腔结构;螺旋片安装在所述旋转轴外周;所述旋转轴和外壳的两端均通过密封结构密封;所述金属软管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尾部轴承装置和头部轴承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以对高温物料实施换热、回收炉渣高温余热,又可以对高温物料进行冷却、输送的优点。输送的优点。输送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物料密封式冷却兼输送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物料密封式冷却兼输送的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高温物料在密封式条件下,边冷却、边输送的装置。本技术也适用于其他高温物料的冷却及输送。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化生产中,涉及的高温物料很多,以具有代表性的锅炉炉渣为例,目前传统的排渣方式,就是在排渣出口,用斗车收集、接纳高温炉渣,再用人工拖运至开放式堆场,然后人工喷水冷却高温炉渣,最后用铲车归集、堆放、上车发运。
[0003]由于锅炉排放的炉渣温度很高,达750
‑
800℃左右,排渣量很大,在翻斗车中接纳的炉渣仍处于灼热、燃烧状态,不断向环境释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有害气体,既污染环境,又影响员工健康,特别是炎热高温季节,尤其严重。同时,炉渣排放系人工操作,在排渣、拖渣、转运及湿渣过程中,存在易燃、烫伤、烟尘飘散飞扬及热辐射等不可控制的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此外,在人工湿渣过程中,又向环境产生大量水蒸气和粉尘,污染环境和操作空间、浪费水资源,高温炉渣余热未进行充分利用。其它高温物料排出及输送也是如此。
[0004]且现有技术还存在炉渣输送不干净、不彻底,有大量残留的问题。
[0005]因此,现亟需开发一种能彻底消除上述排渣方式所产生的各种污染因子、安全风险和职业危害等隐患、且输送干净、彻底的高温物料的冷却兼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温物料密封式冷却兼输送的装置,为节能环保设备,既可以对高温物料实施换热、回收炉渣高温余热,又可以对高温物料进行冷却、输送,设备紧凑、占地小、故障少、能耗低、运行稳定可靠;能彻底消除上述排渣方式所产生的各种污染因子、安全风险和职业危害等隐患,且对高温物料的输送干净、彻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温物料密封式冷却兼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软管、旋转接头、尾部轴承装置、密封结构、壳体、进料口、旋转轴、出料口、头部轴承装置、减速机链轮和外壳;
[0008]所述外壳设置在壳体外周;所述壳体与外壳之间设有水夹套;
[0009]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旋转轴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结构;
[0010]所述旋转轴为空心轴;所述旋转轴内设有第二空腔结构;
[0011]螺旋片安装在所述旋转轴外周、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内;
[0012]所述旋转轴和外壳的两端均通过密封结构密封;
[0013]所述旋转轴的尾部设有所述尾部轴承装置、头部设有头部轴承装置;所述尾部轴承装置和头部轴承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密封结构外侧;
[0014]所述金属软管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尾部轴承装置和头部轴承装置连接、且与第二
空腔结构连通;
[0015]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端、且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相连通;
[0016]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相连通;
[0017]所述减速机链轮与所述旋转轴的电机链轮连接;
[0018]所述旋转轴外径为219mm、壁厚为20mm,
[0019]所述第二空腔结构的内径为179mm;
[0020]所述螺旋片的直径为500mm、间距为250
‑
300mm,轴向夹角为 65~73
°
;
[0021]所述壳体的直径为510mm;
[0022]所述外壳的直径为590mm,与壳体直径510mm间距80mm。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尾部旋转接头和头部旋转接头;
[0024]所述金属软管包括尾部金属软管和头部金属软管;
[0025]所述第二空腔结构的头端通过所述头部旋转接头与头部金属软管连通、尾端通过所述尾部旋转接头与尾部金属软管连通。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片缠绕在所述旋转轴外壳上。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套冷却水进口设置在外壳上临近头部旋转接头的一端;
[0028]夹套冷却水出口设置在外壳上临近尾部旋转接头的一端。
[0029]所述夹套冷却水进口和夹套冷却水出口分别与所述水夹套相连通。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高温物料密封式冷却兼输送的装置的输送量为0.5
‑
3t/h。
[0031]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2](1)本技术通过金属软管、旋转接头、密封结构、壳体、旋转轴、轴承装置、外壳等结构的装配,能彻底消除上述排渣方式所产生的各种污染因子、安全风险和职业危害等隐患,同时将高温物料余热进行充分利用,节能降耗,改善现场环境和降低劳动强度;
[0033](2)本技术通过金属软管、旋转接头、密封结构、壳体、旋转轴、轴承装置、外壳等结构、减速机链轮及其驱动电动等的装配,实现了高温物料干法排放、冷却、输送及处置全过程密封运行,达到了连续化、自动化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工操作,减少人工成本、降低安全风险和职业危害;
[0034](3)本技术为节能环保设备,既可以对高温物料实施换热、回收炉渣高温余热,又可以对高温物料进行冷却、输送,设备紧凑、占地小、故障少、能耗低、运行稳定可靠,可广泛应用到高温排渣及其它同类行业;
[0035](4)本技术装置作为双向密封形式(旋转轴和外壳的两端均通过密封结构密封;旋转轴两端分别伸出密封结构、与轴承装置连接;金属软管通过旋转结构、轴承装置与旋转轴两端连接;密封结构包括填料函、填料和压盖,旋转轴和外壳的两端均通过填料函、填料和压盖密封),实现了没有无组织气体排放,杜绝了跑冒滴漏,减少了维修成本,改善了作业环境,符合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卫生要求。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总装图。
[0037]图2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技术右视图。
[0039]图1中,外壳中间的波浪线表示省略中间结构;D1表示旋转轴 7的直径;D2表示旋转轴7上螺旋片11的直径;A表示螺旋片轴向夹角;D3表示壳体5的直径;D4表示外壳12的直径。
[0040]图2中,外壳中间的波浪线表示省略中间结构。
[0041]图中1
‑
金属软管,1
‑1‑
尾部金属软管,1
‑2‑
头部金属软管,2
‑
旋转接头,2
‑1‑
尾部旋转接头,2
‑2‑
头部旋转接头,3
‑
尾部轴承装置,4
‑ꢀ
密封结构,5
‑
壳体,6
‑
进料口,7
‑
旋转轴,8
‑
出料口,9
‑
头部轴承装置,10
‑
减速机链轮,11
‑
螺旋片,12
‑
外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物料密封式冷却兼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软管(1)、旋转接头(2)、尾部轴承装置(3)、密封结构(4)、壳体(5)、进料口(6)、旋转轴(7)、出料口(8)、头部轴承装置(9)、减速机链轮(10)和外壳(12);所述外壳(12)设置在壳体(5)外周;所述壳体(5)与外壳(12)之间设有水夹套(15);所述旋转轴(7)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所述壳体(5)与旋转轴(7)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结构(16);所述旋转轴(7)为空心轴;所述旋转轴(7)内设有第二空腔结构(17);螺旋片(11)安装在所述旋转轴(7)外周、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16)内;所述旋转轴(7)和外壳(12)的两端均通过密封结构(4)密封;所述旋转轴(7)的尾部设有所述尾部轴承装置(3)、头部设有头部轴承装置(9);所述尾部轴承装置(3)和头部轴承装置(9)分别位于所述密封结构(4)外侧;所述金属软管(1)通过旋转接头(2)分别与尾部轴承装置(3)和头部轴承装置(9)连接、且与第二空腔结构(17)连通;所述进料口(6)设置在所述外壳(12)上端、且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16)相连通;所述出料口(8)设置在所述外壳(12)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16)相连通;所述减速机链轮(10)与所述旋转轴(7)的电机链轮连接;所述旋转轴(7)外径为219mm、壁厚为20mm,所述第二空腔结构(17)的内径为179mm;所述螺旋片(11)的直径为500mm、间距为250
‑
300mm,轴向夹角为65~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明,周晓东,胡宗烈,刘正祥,向前,何华荣,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潜江方圆钛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