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514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包括阴极靶、屏蔽盘、触发极陶瓷、导电片、引弧电极触头、内法兰套、外法兰套、密封圈、接线柱及触发式脉冲电源;阴极靶旁边的真空腔室壁上开一个法兰口,接线柱穿过内外法兰套和密封圈,形成端面压紧密封结构,接线柱细端连接引弧电极触头,接线柱粗端和屏蔽盘固定端通过一个导电片搭桥连接,触发极陶瓷表面涂覆石墨涂层,三个触发极陶瓷均布通过定位销安装在屏蔽盘上,触发极陶瓷一端台阶面要搭载在阴极靶外沿上有效接触,触发式脉冲电源的正极与引弧电极触头连接,负极与阴极电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弧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产品小型化,经济成本低,同时提高触发放电的可靠性和引弧稳定性。同时提高触发放电的可靠性和引弧稳定性。同时提高触发放电的可靠性和引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弧离子镀膜
,具体涉及一种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是多弧离子镀膜设备的核心部件,由于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的弧光放电需要经历引弧过程,引弧技术成为引起电弧放电的一项关键技术,通常采用引弧针瞬间接触阴极靶等机械手段进行电弧的触发,但是引弧针的位置、行程和烧蚀问题会造成引弧失效及镀膜污染。
[0003]沿面击穿放电是两相体放电中重要的放电形式,在较低电压条件下,可沿着绝缘介质表面发生击穿放电,瞬间产生一定量的初始等离子体,进而在阴极靶材表面形成持续稳定的电弧放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具有更高的集成性和可靠性。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包括阴极靶、屏蔽盘、触发极陶瓷、导电片、引弧电极触头、内法兰套、外法兰套、密封圈、接线柱及触发式脉冲电源;所述阴极靶旁边的真空腔室壁上开一个法兰口,用于安装接线柱;在法兰内外接口上分别紧密配合安装内、外法兰套,所述内法兰套和外法兰套中间放置纵截面为矩形的密封圈;所述接线柱为一端细一端粗的铜柱,两端口各自配有外螺纹,细端外径尺寸可刚好穿过内、外法兰套和密封圈连接引弧电极触头;通过螺纹紧固可压紧中间的密封圈,实现真空密封;所述接线柱粗端和所述屏蔽盘固定端通过一个导电片搭桥连接,所述触发极陶瓷表面涂覆石墨涂层,三个触发极陶瓷沿圆周均布通过定位销安装在屏蔽盘上,其一端台阶面要搭载在阴极靶边沿上且有效接触;石墨涂层通过屏蔽盘和导电片与引弧电极触头连通,利用屏蔽盘会自然形成三个触发引弧的导电通路;
[0007]所述触发式脉冲电源的正极与引弧电极触头连接,负极与阴极电杆连接;触发式脉冲电源采用电容瞬时放电形式提供脉冲电压,当电容放电电流经过附着在触发极陶瓷表面的石墨涂层,电流产生的焦耳热使涂层材料瞬时蒸发,于是在陶瓷表面就形成了沿面击穿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在阴极靶与真空室壁之间形成电流通路,通过主回路进入自持弧光放电阶段,引弧成功。
[0008]进一步地,内法兰套和外法兰套均选用聚四氟乙烯材料。
[0009]进一步地,密封圈选用耐温氟橡胶。
[0010]进一步地,石墨涂层的厚度为100nm~200nm。
[0011]进一步地,石墨涂层的测量电阻值为10Ω~100Ω。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引弧结构简单,安全耐用,便于实现和产品小型化,经济成本低,同时提高触发放电的可靠性和引弧稳定性,可广泛与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发极陶瓷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阴极靶,2

触发极陶瓷,3

屏蔽盘,4

导电片,5

接线柱,6

内法兰套,7

外法兰套,8

密封圈,9

引弧电极触头,10

阴极电杆,11

触发式脉冲电源,12

真空室腔体,13

靶座,14

石墨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示意图,包括:阴极靶1、触发极陶瓷2、屏蔽盘3、导电片4、接线柱5、内法兰套6、外法兰套7、密封圈8、引弧电极触头9及触发式脉冲电源11。其中,阴极靶1旁边的真空室腔体12上开一个法兰口,用于安装接线柱5。在法兰内外接口上分别紧密配合安装绝缘内法兰套6和外法兰套7,内法兰套6和外法兰套7选用聚四氟乙烯材料,两者中间放置密封圈8,密封圈8选用耐温氟橡胶,纵截面为矩形。接线柱8为一端细一端粗的铜柱,两端各自配有外螺纹,细端外径尺寸可穿过内法兰套6、外法兰套7和密封圈8连接引弧电极触头9。通过螺纹紧固可压紧中间的矩形密封圈,实现真空密封。接线柱8粗端和屏蔽盘3固定端通过一个导电片4搭桥连接。本实施例触发极陶瓷2表面涂覆有石墨涂层14,如图3所示,石墨涂层14的厚度一般为100nm~200nm,测量电阻值为10Ω~100Ω。三个触发极陶瓷2沿圆周均布通过定位销安装在屏蔽盘3上,触发极陶瓷2一端的台阶面要搭载在阴极靶1边沿上需良好接触,这样石墨涂层14通过屏蔽盘3和导电片4与引弧电极触头9连通,如图2所示,利用屏蔽盘3会自然形成三个触发引弧的导电通路。触发式脉冲电源11的正极与引弧电极触头9连接,触发式脉冲电源11的负极与阴极电杆10连接。
[0020]应用本实施例,触发式脉冲电源11采用电容瞬时放电形式提供脉冲电压,当电容放电电流经过附着在触发极陶瓷2表面的石墨涂层,电流产生的焦耳热使涂层材料瞬时蒸发,于是在触发极陶瓷2表面就形成了沿面击穿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在阴极靶1与真空室腔体12之间形成电流通路,通过主回路进入自持弧光放电阶段,引弧成功。为了增加引弧效率,同步设置了三路引弧触点,三路触点同时引燃放电,大大提高了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的可靠性。
[0021]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面击穿触发式引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靶、屏蔽盘、触发极陶瓷、导电片、引弧电极触头、内法兰套、外法兰套、密封圈、接线柱及触发式脉冲电源;所述阴极靶旁边的真空腔室壁上开一个法兰口,用于安装接线柱;在法兰内外接口上分别紧密配合安装内、外法兰套,所述内法兰套和外法兰套中间放置纵截面为矩形的密封圈;所述接线柱为一端细一端粗的铜柱,两端口各自配有外螺纹,细端外径尺寸可刚好穿过内、外法兰套和密封圈连接引弧电极触头;通过螺纹紧固可压紧中间的密封圈,实现真空密封;所述接线柱粗端和所述屏蔽盘固定端通过一个导电片搭桥连接,所述触发极陶瓷表面涂覆石墨涂层,三个触发极陶瓷沿圆周均布通过定位销安装在屏蔽盘上,其一端台阶面要搭载在阴极靶边沿上且有效接触;石墨涂层通过屏蔽盘和导电片与引弧电极触头连通,利用屏蔽盘会自然形成三个触发引弧的导电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更竭蒋钊周晖赵栋才杨拉毛草魏广骆水莲张延帅贵宾华马占吉张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