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507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附近水体无污染的稻田,沿稻田周围构筑田埂;S2、并在稻田中央堆砌产卵台;S3、在田埂内侧每隔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渔生态种养
,具体是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华草龟属水栖、也能上陆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炎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小鱼、虾、螺、蚌、等为食。
[0003]现有的水稻种植方式仅仅为单一的稻田种植,现有的种植方式难以实现水稻和草龟共同种养,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0006]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附近水体无污染的稻田,沿稻田周围构筑田埂,田埂高度为0.4

0.6米,并在田埂上架设高度为0.5

0.8米的围栏;
[0008]S2、在稻田内每隔3

5米开挖养殖沟,养殖沟宽度为20

50cm,深度为30

50cm,并在稻田中央堆砌产卵台,产卵台长度4

8米,宽度1

2米,四周呈45度斜坡,供草龟产卵;
[0009]S3、在田埂内侧每隔2

6米堆砌饲料台,并在饲料台的上方悬挂诱虫灯;
[0010]S4、将稻田及养殖沟干池暴晒8

10天,每亩用生石灰30

50kg加水灌满稻田及养殖沟,进行消毒;
[0011]S5、在稻田内施肥育肥,向养殖沟内注水,并种植水草和藻类,预先投放田螺自行繁衍,供草龟摄食,为种植水稻、养殖草龟做准备;
[0012]S6、选择耐肥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杂交单季稻种植,株行距0.2米
×
0.3米,并使稻田的水深维持在5

10cm;
[0013]S7、当水稻秧苗返青竖直后,放养体重为50

80g的幼龟,每亩放养密度为300

450 只;
[0014]S8、每日向稻田内投喂两次草龟人工配合饲料,饲料投喂量为草龟体重的1.5%,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鳝5

20份、毛虾10

20份、河蚌25

35份、泥鳅40

50份、青虾5

15份、红萍40

50份;
[0015]S9、水稻成熟后,机械或人工收割,水稻收割后,可捕捞草龟。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1中,田埂高度为0.4米。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2中,产卵台长度6米,宽度1.5米,四周呈45 度斜坡。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1中,在田埂上架设的围栏高度为0.8米。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8中,饲料投喂量为草龟体重的1.5%,早上9点左右和傍晚4点左右各一次。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7中,草龟每亩放养密度为400只。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8中,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鳝15份、毛虾15份、河蚌30份、泥鳅44份、青虾8份、红萍44份。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6中,稻田水深为8cm。。
[0023]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该方法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草龟,提高了土地和水的利用率;草龟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养料,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大大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既降低养殖成本,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草龟在田间爬行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摄食虫害,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全程不施肥或少施肥、不施药或少施药,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另外,若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附近水体无污染的稻田,沿稻田周围构筑田埂,构筑田埂时,泥土要打紧夯实,确保田埂不裂、不跨、不漏水,以增强田埂的保水和防逃能力,田埂高度为0.4

0.6米,并在田埂上架设高度为0.5

0.8米的围栏,防止草龟外逃;
[0030]S2、在稻田内每隔3

5米开挖养殖沟,养殖沟宽度为20

50cm,深度为30

50cm,并在稻田中央堆砌产卵台,产卵台长度4

8米,宽度1

2米,四周呈45度斜坡,供草龟产卵;
[0031]S3、在田埂内侧每隔2

6米堆砌饲料台,并在饲料台的上方悬挂诱虫灯,夜间开灯诱虫,供草龟食用,可以节约草龟饲料;
[0032]S4、将稻田及养殖沟干池暴晒8

10天,每亩用生石灰30

50kg加水灌满稻田及养殖沟,进行消毒;
[0033]S5、在稻田内施肥育肥,向养殖沟内注水,并种植水草和藻类,预先投放田螺自行繁衍,供草龟摄食,为种植水稻、养殖草龟做准备;
[0034]S6、选择耐肥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杂交单季稻种植,株距
0.2

0.3米,可手工插秧或者用插秧机插秧,并使稻田的水深维持在5

10cm;
[0035]S7、当水稻秧苗返青竖直后,放养体重为50

80g的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龟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附近水体无污染的稻田,沿稻田周围构筑田埂,田埂高度为0.4

0.6米,并在田埂上架设高度为0.5

0.8米的围栏;S2、在稻田内每隔3

5米开挖养殖沟,养殖沟宽度为20

50cm,深度为30

50cm,并在稻田中央堆砌产卵台,产卵台长度4

8米,宽度1

2米,四周呈45度斜坡,供草龟产卵;S3、在田埂内侧每隔2

6米堆砌饲料台,并在饲料台的上方悬挂诱虫灯;S4、将稻田及养殖沟干池暴晒8

10天,每亩用生石灰30

50kg加水灌满稻田及养殖沟,进行消毒;S5、在稻田内施肥育肥,向养殖沟内注水,并种植水草和藻类,预先投放田螺自行繁衍,供草龟摄食,为种植水稻、养殖草龟做准备;S6、选择耐肥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杂交单季稻种植,株行距0.2米
×
0.3米,并使稻田的水深维持在5

10cm;S7、当水稻秧苗返青竖直后,放养体重为50

80g的幼龟,每亩放养密度为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晖邓正春顾振华步洪凤徐曼彭乾黄席权张忠武陈志兵夏梨芳刘国平郑文凯秦佳婷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