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O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动态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99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态阻尼器,由轮毂、振动环和弹性体包围的闭合空间的压力不会上升,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另外即便由于弹性体与振动环共振而使弹性体发热,所述闭合空间的压力也不会上升,因而突起部发挥稳定的限位器功能。动态阻尼器包括轮毂、振动环、一对弹性体、轴承和套筒,振动环配置于轮毂的外周侧,并具有振动环主体和凸部,弹性体具有配置为从振动环的轴向的两侧夹持凸部并向轴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和朝向凸部突出的突起部,套筒配置于弯曲部的端部与轮毂之间并与它们固定,还包括将闭合空间和外部相连的路径,以使由轮毂、凸部和弹性体的内表面包围的闭合空间内的压力不上升。上升。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态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内燃机的传动轴等旋转驱动系统中所产生的扭转振动的动态阻尼器。动态阻尼器有时也被称为消振器。

技术介绍

[0002]后轮驱动或者四轮驱动的机动车包括用于将搭载于车辆的前部的内燃机的输出传递至后轮的传动轴。
[0003]由于在传动轴产生的振动会对车辆的振动造成大的影响,所以在传动轴装配有衰减振动的动态阻尼器。
[0004]动态阻尼器包括轮毂、位于轮毂的外周侧的振动环、及连结轮毂和振动环的弹性体。振动环与弹性体共振以消除传动轴旋转时的振动,由此能够衰减传动轴的扭转方向(旋转方向)的振动。
[0005]近年来,由于以改善燃料利用率为目的的车辆的轻量化,传动轴所产生的振动的频带变低。当振动的频率变小时,相对于动态阻尼器的激振输入值有变大的倾向,存在对弹性体施加大的扭转负荷的可能性。
[0006]此处,若沿径向加长弹性体,则弹性体的耐久性得以提高。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会导致动态阻尼器的径向的空间扩大。另外,若设置限制振动环的相对位移量的限位器,则虽然能够防止施加于弹性体的扭转负荷,但是设置限位器会招致部件个数相应地增加。
[0007]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动态阻尼器。
[0008]如图6所示,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如下特征的动态阻尼器10,即包括:轮毂20;位于该轮毂20的外周侧的振动环30;和一对橡胶状弹性体制的弹性体40,位于所述振动环30的轴向两侧并且连结所述轮毂20和所述振动环30,所述振动环30包括延伸设置到所述轮毂20的外周面附近的凸部32,各弹性体40呈从所述轮毂20到所述振动环30从凸部32向轴向外侧弯曲的形状,在所述弹性体40中的凸部32侧的表面一体地成型有朝向所述凸部32延伸设置的橡胶状弹性体制的突起部44,在所述凸部32与所述突起部44之间设定有间隙。另外,记载有如下的内容:这样的动态阻尼器10中的振动环30具有经由套筒41和弹性体40而与轮毂20的外周侧连结的环状的振动环主体31,从该振动环主体31的轴向中央朝向内径方向形成有凸部32。还记载有:该凸部32在其内周面嵌合有干式轴承33。
[0009]并且,记载有如下的内容:根据这样的动态阻尼器10,通过使弹性体40形成为弯曲的形状,由此无需增大设置弹性体40的径向的空间就能够减小对于弹性体40的扭转负荷,通过突起部44与凸部32接触时的阻力,能够使振动环30的相对位移量衰减,从而还发挥作为限位器的功能。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88103号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4]在组装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动态阻尼器10时,将一弹性体40嵌合于轮毂20与振动环主体31之间之后,将另一弹性体40嵌合于轮毂20与振动环主体31之间。此时,由于以从轴向两侧夹持振动环30的凸部32的方式嵌合弹性体40,所以形成有由轮毂20、振动环30和弹性体40包围的闭合空间。此处,在嵌合另一弹性体40时,由于需要用于对抗由闭合空间产生的压力的多余的力,所以组装作业并不容易。
[0015]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动态阻尼器10通过突起部44与凸部32接触来发挥作为限位器的功能,从而防止动态阻尼器10扭转到一定程度以上的情况。但是,当动态阻尼器10吸收振动时弹性体40会发热,因此所述闭合空间内的气体会膨胀而导致所述闭合空间内的压力上升。其结果是,担心由于弹性体40朝向外侧鼓出,突起部44难以与凸部32接触而无法发挥稳定的限位器功能。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技术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阻尼器,由于由轮毂、振动环和弹性体包围的闭合空间的压力不上升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另外即便由于弹性体与振动环共振而弹性体发热,所述闭合空间的压力也不上升,因而突起部发挥稳定的限位器功能。
[0017]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8]本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进行了专心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9]本专利技术为以下的(1)~(4)。
[0020](1)一种动态阻尼器,包括轮毂、振动环、一对弹性体、轴承和套筒,
[0021]所述振动环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侧,并具有环状的振动环主体和在其内周侧朝向所述轮毂的外周面突出的凸部,
[0022]一对所述弹性体具有:弯曲部,配置为从所述振动环中的轴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凸部,经由所述套筒连结所述轮毂和所述振动环主体,并向轴向外侧弯曲;和突起部,从所述弯曲部中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凸部突出,
[0023]所述轴承配置于所述凸部与所述轮毂之间,
[0024]所述套筒分别与所述弯曲部的内径侧或者外径侧的各自的端部固定,
[0025]所述动态阻尼器还包括将所述闭合空间和外部相连的路径,以使由所述轮毂、所述振动环中的所述凸部和所述弹性体的内表面包围的闭合空间内的压力不上升。
[0026](2)根据上述(1)记载的动态阻尼器,所述套筒包括作为所述路径的狭缝。
[0027](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动态阻尼器,在所述振动环内配备将所述闭合空间和外部相连的所述路径。
[0028](4)根据上述(1)~(3)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动态阻尼器,在所述轮毂内配备将所述闭合空间和外部相连的所述路径。
[0029]专利技术效果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动态阻尼器,由轮毂、振动环和弹性体包围闭合空间的压力不会上升故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另外即便弹性体与振动环共振而弹性体发热,所述闭合空间的压力也不会上升,故突起部发挥稳定的限位器功能。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关于方式一的动态阻尼器的轴向上的概略剖视图。
[0032]图2是关于方式一的动态阻尼器的与轴垂直的方向上的概略俯视图。
[0033]图3是关于方式二的动态阻尼器的轴向上的概略剖视图。
[0034]图4是关于方式二的动态阻尼器的与轴垂直的方向上的概略俯视图。
[0035]图5是关于方式三的动态阻尼器的轴向上的概略剖视图。
[0036]图6是关于现有的动态阻尼器的轴向上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动态阻尼器进行说明。
[003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态阻尼器,包括轮毂、振动环、一对弹性体、轴承和套筒,所述振动环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侧,并具有环状的振动环主体和在其内周侧朝向所述轮毂的外周面突出的凸部,一对所述弹性体具有:弯曲部,配置为从所述振动环中的轴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凸部,经由所述套筒连结所述轮毂和所述振动环主体,并向轴向外侧弯曲;和突起部,从所述弯曲部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凸部突出,所述轴承配置于所述凸部与所述轮毂之间,所述套筒分别与所述弯曲部的内径侧或者外径侧的各自的端部固定,动态阻尼器还包括将所述闭合空间和外部相连的路径,以使由所述轮毂、所述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阻尼器,其中,包括轮毂、振动环、一对弹性体、轴承和套筒,所述振动环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侧,并具有环状的振动环主体和在该振动环主体的内周侧朝向所述轮毂的外周面突出的凸部,一对所述弹性体具有:弯曲部,配置为从所述振动环的轴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凸部,经由所述套筒连结所述轮毂和所述振动环主体,并向轴向外侧弯曲;和突起部,从所述弯曲部中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凸部突出,所述轴承配置于所述凸部与所述轮毂之间,所述套筒与所述弯曲部的内径侧或者外径侧的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康志花田祐树
申请(专利权)人:NO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