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469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在该混合动力系统中,一方面,将离合器整合到第一电机的内部而不单独设置离合器;另一方面,使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变速器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轴向上并排布置,第二电机与变速器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径向上并排布置。这样,与背景技术中说明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相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与其相同的架构而且能够大幅减小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节省了安装空间并相应地减少了成本。了成本。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系统及包括该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中,根据需要会采用如下的架构:一方面,在发动机和第一电机与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设置离合器,通过离合器的接合使得发动机和第一电机与变速器的输入轴实现传动联接,通过离合器的分离使发动机和第一电机与变速器的输入轴断开传动联接;另一方面,第二电机不经由上述离合器和变速器的输入轴而直接与变速器的输出轴实现传动联接。这样,该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所谓的P1+P3的架构。
[0003]但是在现有的具有上述架构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中,离合器单独设置。进而,存在离合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径向上并排布置的结构,这大幅增加了整个混合动力系统的径向尺寸。还存在离合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轴向上并排布置的结构,这大幅增加了整个混合动力系统的轴向尺寸。因此,无论该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采用上述何种结构,均需要车辆腾出较大的用于该混合动力系统的安装空间,这对车辆的整体布局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做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其与上述
技术介绍
中说明的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大幅减小所需的安装空间。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采用该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下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
[0007]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至少一个同步啮合机构、多个齿轮以及差速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彼此平行地布置,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同步啮合机构能够使得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选择性地经由不同的齿轮副实现传动联接,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联接;
[0008]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地布置;
[0009]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入/输出轴与所述输出轴平行地布置并且所述输入/输出轴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联接;
[0010]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地布置;以及
[0011]离合器,所述离合器整合到所述第一电机的内部且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电机重叠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离合器能够与所述输入轴实现传动联接或断开传动联接,
[0012]其中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变速器在所述轴向上并排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变速器在所述输入轴的径向上并排布置。
[0013]优选地,所述多个齿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轴并能够随着所述输出轴转动的挡位齿轮、输出齿轮和第一传动齿轮,所述挡位齿轮与设置于所述输入轴的挡位齿轮分别处于啮合状态,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配合其它传动齿轮能够使得所述输出轴和所述输入/输出轴实现传动联接,
[0014]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位于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一侧的位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挡位齿轮位于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0015]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同步啮合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的一个同步啮合机构,所述第二电机与该一个同步啮合机构在所述轴向上重叠布置。
[0016]更优选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与所述输出轴平行布置的中间轴和设置于所述中间轴的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设置于所述输入/输出轴的输入/输出齿轮处于啮合状态。
[0017]更优选地,在所述轴向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轴向一侧的位置。
[0018]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转子支撑组件,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且能够相对于定子转动,所述转子支撑组件与所述转子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内侧,并且
[0019]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内侧并且包括多个压盘、多个摩擦片和与所述多个摩擦片相连的输入/输出支架,所述输入/输出支架与所述输入轴相连,
[0020]其中,所述多个压盘能够使所述多个摩擦片接合以使得所述转子支撑组件与所述输入/输出支架传动联接。
[0021]更优选地,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
[0022]对中式从动缸,其整体相对于所述定子固定且包括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对所述压盘施加压力以使得所述多个摩擦片彼此接合;以及
[0023]发动机输出轴,其位于所述对中式从动缸和所述转子支撑组件的径向内侧,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所述转子支撑组件相连。
[0024]更优选地,所述转子支撑组件包括转子支架和转子法兰,所述转子支架与所述转子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法兰位于所述转子支架的径向内侧且与所述转子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转子支架和所述转子法兰所包围的空间。
[0025]更优选地,所述转子法兰包括沿着径向延伸的转子法兰径向部分和从所述转子法兰径向部分的径向内侧端朝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转子法兰轴向部分,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转子法兰轴向部分的径向外侧,并且所述多个压盘与所述转子法兰轴向部分在周向上传动联接。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下的混合动力车辆,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在该混合动力系统中,一方面,将离合器整合到第一电机的内部而不单独设置离合器;另一方面,使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变速器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轴向上并排布置,第二电机与变速器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径向上并排布置。这样,与上述
技术介绍
中说明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与其相同的架构而且能够大幅减
小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节省了安装空间并相应地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系统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ICE发动机EM1第一电机EM2第二电机K0离合器S1输入轴S2输出轴S3中间轴S4输入/输出轴G11、G12、G21、G22挡位齿轮G23、G31、G32传动齿轮G24输出齿轮G41输入/输出齿轮A1同步啮合机构DM差速器
[0032]1壳体11壳体径向部分12第一壳体轴向部分13第二壳体轴向部分2冷却套31定子32转子4转子支撑组件41转子支架42转子法兰421转子法兰径向部分422转子法兰轴向部分423轴向止挡件51a第一压盘51b第二压盘51c第三压盘52摩擦片53输入/输出支架6对中式从动缸61缸体62模块化离合器执行机构63分离轴承64活塞7发动机输出轴71轴部72中央法兰8减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输入轴(S1)、输出轴(S2)、至少一个同步啮合机构(A1)、多个齿轮以及差速器(DM),所述输入轴(S1)与所述输出轴(S2)彼此平行地布置,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同步啮合机构(A1)能够使得所述输入轴(S1)与所述输出轴(S2)选择性地经由不同的齿轮副实现传动联接,所述差速器(DM)与所述输出轴(S2)传动联接;第一电机(EM1),所述第一电机(EM1)与所述输入轴(S1)同轴地布置;第二电机(EM2),所述第二电机(EM2)的输入/输出轴(S4)与所述输出轴(S2)平行地布置并且所述输入/输出轴(S4)与所述输出轴(S2)传动联接;发动机(ICE),所述发动机(ICE)的曲轴与所述输入轴(S1)同轴地布置;以及离合器(K0),所述离合器(K0)整合到所述第一电机(EM1)的内部且在所述输入轴(S1)的轴向(A)上与所述第一电机(EM1)重叠布置,所述第一电机(EM1)和所述发动机(ICE)经由所述离合器(K0)能够与所述输入轴(S1)实现传动联接或断开传动联接,其中所述发动机(ICE)、所述第一电机(EM1)和所述变速器在所述轴向(A)上并排布置,所述第二电机(EM2)与所述变速器在所述输入轴(S1)的径向(R)上并排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齿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轴(S2)并能够随着所述输出轴(S2)转动的挡位齿轮(G21、G22)、输出齿轮(G24)和第一传动齿轮(G23),所述挡位齿轮(G21、G22)与设置于所述输入轴(S1)的挡位齿轮(G11、G12)分别处于啮合状态,所述输出齿轮(G24)与所述差速器(DM)的输入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所述第一传动齿轮(G23)配合其它传动齿轮(G31、G32)能够使得所述输出轴(S2)和所述输入/输出轴(S4)实现传动联接,在所述轴向(A)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G23)位于所述输出齿轮(G24)的轴向一侧的位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S2)的挡位齿轮(G21、G22)位于所述输出齿轮(G24)的轴向另一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同步啮合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S1)的一个同步啮合机构(A1),所述第二电机(EM2)与该一个同步啮合机构(A1)在所述轴向(A)上重叠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与所述输出轴(S2)平行布置的中间轴(S3)和设置于所述中间轴(S3)的第二传动齿轮(G31)和第三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艳红王欢尚明利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