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框组件及电子产品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46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产品外壳。该中框组件包括金属框体、以及设于金属框体的塑胶体;所述金属框体包括环形侧壁,环形侧壁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自内周面向外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以及设于扣位凹槽内且远离槽底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塑胶体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周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限位块形成相互扣拉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框组件中,金属框体与塑胶体之间的粘合度可以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设于环形侧壁上的拉胶结构适用于轻薄的金属框体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框组件及电子产品外壳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配件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产品外壳。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电子产品的中框结构都采用塑胶体与金属框体相结合的方式,两者之间的粘合度大小会影响产品的防水性能、自身结构强度、使用寿命、以及产品表面处理工序中的阳极氧化吐酸工艺。因此,提升塑胶体与金属框体之间的粘合度对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于提升塑胶体与金属框体之间的粘合度方法包括提升金属表面粗糙度、改善塑胶粒子的粘附性以及在金属框体上设置拉胶结构等。现有的拉胶结构包括平面拉胶结构和凸式拉胶结构两种,平面拉胶结构适用于金属框体薄壁处,但是通常金属框体与塑胶体之间的粘合度弱,不能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凸式拉胶结构可以显著增强金属框体与塑胶体之间的粘合度,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但是也会显著增加金属框体壁的厚度,影响产品天线信号以及增加产品自身重量等。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拉胶结构,以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的同时,又能适用于轻薄的金属框体壁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产品外壳,中框组件的金属框体上设置了若干个新的拉胶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拉胶结构不能同时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和金属框体壁轻薄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其包括金属框体、以及设于所述金属框体的塑胶体,所述金属框体包括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自所述内周面向所述外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扣位凹槽内且远离所述扣位凹槽的槽底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塑胶体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周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扣位凹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所述第二接合面的第三接合面,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或所述第二接合面,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三接合面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其中一个设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接合面。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扣位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对应位置上凹陷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拉胶结构与所述固定结构配合连接后,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收容槽中。优选的,所述第三接合面上形成有蜂窝状的凹凸不平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接合面上形成有蜂窝状的凹凸不平区域;和/或所述第一接合面上形成有蜂窝状的凹凸不平区域。优选的,所述扣位凹槽和所述限位块均呈半圆柱结构。优选的,所述金属框体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四周边缘与所述内周面至少部分连接。优选的,所述面板与所述环形侧壁一体成型。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外壳,所述电子产品外壳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优选的,所述电子产品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中框组件包括金属框体、以及设于金属框体的塑胶体;金属框体包括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自所述内周面向所述外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扣位凹槽内且远离所述扣位凹槽的槽底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塑胶体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周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限位块形成相互扣拉作用。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增强金属框体与塑胶体之间的粘合度,满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的推力测试。此外,拉胶结构设于环形侧壁内,相比较于凸式拉胶结构,可以避免对信号发射造成干涉遮挡;同时只要将扣位凹槽的凹陷程度和限位块的大小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就能够适用于轻薄的金属框体壁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框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中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框组件中塑胶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2,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框组件100,所述中框组件100包括金属框体10、以及设于所述金属框体10的塑胶体20。具体的,所述金属框体10包括环形侧壁11,所述环形侧壁11包括内周面111和外周面112,所述环形侧壁11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113。结合图3-4所示,所述拉胶结构113包括自所述内周面111向所述外周面112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1131、以及设于所述扣位凹槽1131内且远离所述扣位凹槽1131的槽底e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1132。所述塑胶体20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11内周面111的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113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211,所述固定结构211与所述限位块1132形成相互扣拉作用。通过该相互扣拉作用,可以增强金属框体10与塑胶体20之间的粘合度,使得两者之间的拉拔力度提升至每平方毫米大于5kg。此外,拉胶结构113设于环形侧壁11的内周面111和外周面112之间,相比较于凸式拉胶结构,可以避免对信号发射造成干涉遮挡;同时,只要将扣位凹槽1131的凹陷深度和限位块1132的大小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就可以使得该拉胶结构113适用于轻薄的金属框体壁中。需要说明的是,在金属框体10的环形侧壁11上设置拉胶结构113时,需要考虑其他元器件所需的装配位置和空间、以及信号发射屏蔽遮挡或干涉等问题,因此,拉胶结构113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如本实施例的图2中所示,在金属框体10的一个侧壁上间隔设置了3个拉胶结构113,无需增加该侧壁厚度,并且可以增强金属框体10与塑胶体20之间的粘合度。优选的,各个所述拉胶结构113以均等间隔分布。更优选的,各个所述拉胶结构113的大小相同。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6所示,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框组件中塑胶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塑胶体20a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11内周面111的主体部21a,所述主体部21a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113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211a。所述固定结构211a包括与所述扣位凹槽1131形状相匹配的固定部2111a,所述固定部2111a的对应位置上凹陷形成有收容槽2112a。所述拉胶结构113与所述固定结构211a配合连接后,所述限位块1132设于所述收容槽2112a中以与所述固定部2111a形成相互扣拉作用。进一步,请参阅图3-4所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框组件,其包括金属框体、以及设于所述金属框体的塑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体包括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自所述内周面向所述外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扣位凹槽内且远离所述扣位凹槽的槽底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塑胶体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周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框组件,其包括金属框体、以及设于所述金属框体的塑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体包括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包括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环形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拉胶结构,所述拉胶结构包括自所述内周面向所述外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扣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扣位凹槽内且远离所述扣位凹槽的槽底侧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塑胶体包括贴设于所述环形侧壁内周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对应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拉胶结构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凹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所述第二接合面的第三接合面,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和/或所述第二接合面,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三接合面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胶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其中一个设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接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扣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炳宏邹暁洪苏业建陈小全周启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