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7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用于启动过流保护器的三极管,以及包括电流互感器的采集电路,包括分压模块、比较模块和死区控制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流采集,分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电路的输出端,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基极,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参考输入端,分压模块可以将采集到的直流电流转换为集成电路可以使用的直流电压信号供比较模块使用,当比较模块判断出电流过大后,结果经死区控制模块放大,输入至三极管发动过压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涉及到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具体为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直流稳压电源用于提供直流稳定电压输出,交流电压经过整流变为直流电压,再由直流电压逆变成高频交流电压,经过整流稳压后输出稳定电压。过流保护电路是用来控制开关电源主电路不超过额定电流值,超过额定电流值会容易烧坏电路中的功率元器件,使得电路容易发生故障,影响其使用的寿命,但是传统过流保护电路反应动作迟缓,且不易于操作人员进一步对问题电源进行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具有反应快,准确率高,工作稳定性好的特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用于启动过流保护器的三极管Q1,以及包括电流互感器的采集电路,包括分压模块、比较模块和死区控制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流采集,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参考输入端。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电阻R1-R3和电位器VR1,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经过电阻R1和电位器VR1接地,所述电位器VR1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1和电位器VR1的串联点,所述电位器VR1的滑动端作为分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和R3串联连接在5V电压源和电源地之间。>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器U1的同向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1的反向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参考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参考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R3的串联点,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4连接有12V电压源,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串联点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死区控制模块包括比较器U2和电阻R6,所述比较器U2的反向端作为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2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6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同向端,所述比较器U2的同向端和所述电阻R6的串联点作为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间连接有电阻R5。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的阻值比值为3:1。所述电位器VR1的取值范围为0-1KΩ。所述电阻R6的阻值为所述电阻R3的4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分压模块可以将采集到的直流电流转换为集成电路可以使用的直流电压信号供比较模块使用,两级的分压,可以保证电压的平稳下降,提高分压模块中电容电阻的使用寿命;当比较模块判断出电流过大后,结果经死区控制模块放大,输入至三极管Q1发动过压保护。死区控制模块起到了放大比较模块输出电压的作用,可以快速开启保护机制,同时由于正反馈的存在,可以将问题状态保留,方便操作人员的分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方案为,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用于启动过流保护器的三极管Q1,以及包括电流互感器的采集电路,包括分压模块、比较模块和死区控制模块,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流采集,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参考输入端。分压模块可以将采集到的直流电流转换为集成电路可以使用的直流电压信号供比较模块使用,两级的分压,可以保证电压的平稳下降,提高分压模块中电容电阻的使用寿命;当比较模块判断出电流过大后,结果经死区控制模块放大,输入至三极管Q1发动过压保护。死区控制模块起到了放大比较模块输出电压的作用,可以快速开启保护机制,同时由于正反馈的存在,可以将问题状态保留,方便操作人员的分析。具体实施例,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电阻R1-R3和电位器VR1,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经过电阻R1和电位器VR1接地,所述电位器VR1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1和电位器VR1的串联点,所述电位器VR1的滑动端作为分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和R3串联连接在5V电压源和电源地之间。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的阻值比值为3:1。所述电位器VR1的取值范围为0-1KΩ。电流互感器从直流稳压电源从采取电流信号,经过电阻R1转换为电压信号,电阻R1和电位器VR1起到了分压的作用,电位器VR1的调整可以满足多种触发保护的电流阈值。如果只采用一次分压,电阻上所承受的电压较大,对电阻电容等原件不友好,分压电阻采用从前级到后级阻值依次降低的排布,电阻R2和电阻R3起到了分压的作用,电阻R2和R3的串联点可以输出1.25V电压,用于作为适当参考。比较器U1和比较器U2的型号为LM393。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器U1的同向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1的反向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参考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参考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和R3的串联点,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4连接有12V电压源,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串联点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当采集电流值正常时,比较器U1的同向端电压小于1.25V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为低电位,三极管Q1截止,不会触发过流保护,当比较器U1的同向端电压高于1.25V后,比较器U1输出高电位,三极管Q1导通,触发过流保护,电阻R4起到了上拉电阻的作用,为三极管Q1的导通提供足够电压。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所述死区控制模块包括比较器U2和电阻R6,所述比较器U2的反向端作为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2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6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同向端,所述比较器U2的同向端和所述电阻R6的串联点作为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6的阻值为所述电阻R3的1/4。当采集的电流过大时,比较器U1的同向端电压大于反向端,附图中7点和2点为高电位,此时2点电位大于3点电位,1点输出低电位;此时1点相当于电源地,从而可以将电阻R6与电阻R3看作并联,此时电阻为R3的4/5,此时6点的电位进一步降低,可以保证过压的捕捉,保证比较器U1的高电位输出,避免出现高电位脉冲输出时间过短而无法触发三极管Q1的情况。电阻R6的阻值为所述电阻R3的4倍的设置可以保证死区控制模块对比较模块反馈的强化,同时可以保证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至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工作原理可以得知死区控制模块起到了反馈放大的作用,可以将问题状态锁死。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间连接有电阻R5。电阻R5用于驱动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起到了保护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用于启动过流保护器的三极管Q1,以及包括电流互感器的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模块、比较模块和死区控制模块,/n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流采集,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参考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用于启动过流保护器的三极管Q1,以及包括电流互感器的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模块、比较模块和死区控制模块,
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流采集,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死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参考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电阻R1、R2和R3和电位器VR1,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经过电阻R1和电位器VR1接地,所述电位器VR1的滑动端连接电阻R1和电位器VR1的串联点,所述电位器VR1的滑动端作为分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和R3串联连接在5V电压源和电源地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稳压电源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器U1,所述比较器U1的同向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1的反向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参考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杨树庭贺江瑜王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左权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