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427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对接面;薄片体,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薄片体具有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以及一第一侧;一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具有自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的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的一尾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尾部之间延伸的一本体部,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布置成边缘与边缘对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系统,提高背板连接器的高速数据传输速率,使其传输速率能满足56Gbps、122Gbps甚至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连接器
,更具体的说,是属于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技术介绍
在5G(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IOT、大数据、云、智能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家庭等蓬勃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用于高速数字通讯各种系统、设备的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高速数字通讯背板连接器是高速通讯系统、设备的重要基础元器件。这种连接器的信号完整性性能,严重的影响着高速数字通讯系统、设备的性能。当前,单通道的5Gbp传输速率的背板连接器,已经不能满足高速数字通讯系统、设备对高速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而是要求背板连接器的单通道传输速率达到10Gbps、28Gpbs、进而56Gbps、122Gbps甚至更高。然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背板连接器单通道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大都在28Gpbs以下。因此,研究背板连接器及其结构,提高背板连接器的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就非常重要和必要。我们对现有背板连接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技术了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以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对接面;薄片体,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薄片体具有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以及一第一侧;一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具有自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的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的一尾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尾部之间延伸的一本体部,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布置成边缘与边缘对齐;一屏蔽框架,在所述第一侧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屏蔽框架至少具有一个以上U形容纳槽,所述U形容纳槽有两个侧壁,所述U形容纳槽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对齐,所述两个侧壁位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两侧,其中,所述屏蔽框架的接触部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臂端子,同时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弹性臂端子,第一弹性臂端子的长度比第二弹性臂端子的长度长;一接地端子,由所述薄片体支撑且相邻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定位,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接地接触部、一接地尾部,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排成一列;一信号返回路径通道,由所述接地端子的一接地接触部、所述U形容纳槽的一侧壁、所述接地端子的一接地尾部串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屏蔽框架上的U形容纳槽,沿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本体,从所述第一边缘向所述第二边缘延伸。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端子是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相邻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两侧,所述屏蔽框架的U形容纳槽的侧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在接地接触部和接地尾部设置多个开槽,且所述屏蔽框架包括多个楔形卡块,所述多个楔形卡块与所述多个开槽一一紧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相互成一直角。基于上述连接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连接器的一种连接器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U形基座,U形基座底部设置有差分对单元;一差分对端子对,由所述U形基座支撑,所述差分对端子对内部的两差分对端子的边缘与边缘对齐;一凹槽型端子,由所述U形基座支撑,所述凹槽型端子具有一本体,以及自所述本体延伸的两个侧翼,从而具有一U型,所述侧翼具有对接边缘;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壳体,具有建构成与所述U形基座对接的一面;薄片体,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薄片体具有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以及一第一侧;一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具有自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的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的一尾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尾部之间延伸的一本体部,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布置成边缘与边缘对齐;一屏蔽框架,在所述第一侧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屏蔽框架至少具有一个以上U形容纳槽,所述U形容纳槽有两个侧壁,所述U形容纳槽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对齐,所述两个侧壁位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两侧,其中,所述屏蔽框架的接触部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臂端子,同时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弹性臂端子,第一弹性臂端子的长度比第二弹性臂端子的长度长;一接地端子,由所述薄片体支撑且相邻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定位,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接地接触部、一接地尾部,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排成一列;一信号返回路径通道,由所述接地端子的一接地接触部、所述U形容纳槽的一侧壁、所述接地端子的一接地尾部串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屏蔽框架上的U形容纳槽,沿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本体,从所述第一边缘向所述第二边缘延伸。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端子是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相邻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两侧,所述屏蔽框架的U形容纳槽的侧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在接地接触部和接地尾部设置多个开槽,且所述屏蔽框架包括多个楔形卡块,所述多个楔形卡块与所述多个开槽一一紧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差分对单元呈阵列分布,差分对单元内的凹槽型端子和差分对端子之间设置有空气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应用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系统,提高背板连接器的高速数据传输速率,使其传输速率能满足56Gbps、122Gbps甚至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插配状态的连接器系统示意图;图2是连接器分离状态的连接器系统示意图图3是第一连接器的示意图;图4是差分对端子对示意图;图5是差分对端子对的主要耦合边缘和次要耦合边缘示意图;图6是差分对端子对的部分次要耦合边缘凹入状态示意图;图7是差分对端子对的装配特征示意图;图8是改善U形绝缘体基座示意图;图9是图8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10是差分对组合单元的示意图;图11是差分对组合单元的阵列示意图;图12是单个差分对端子对和U形容纳槽端子安装在塑胶基座上的示意图;图13第二连接器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壳体被平移后的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壳体被移除后的示意图;图16薄片单元组件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18是图16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展示了金属通路的错位;图19是一薄片单元示意图;图20是图19移除屏蔽框架后的示意图;图21是图20移除塑胶支架后的示意图,展示了金属通路;图22是信号返回路径通道的通路示意图;图23是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安置在屏蔽框架U容纳槽内时的示意图;图24是屏蔽框架的示意图;图25是图24的另一个示意图;图26是U形容纳槽深度a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对接面;/n薄片体,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薄片体具有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以及一第一侧;/n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具有自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的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的一尾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尾部之间延伸的一本体部,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布置成边缘与边缘对齐;/n屏蔽框架,在所述第一侧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屏蔽框架至少具有一个U形容纳槽,所述U形容纳槽有两个侧壁,所述U形容纳槽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对齐,所述两个侧壁位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两侧,其中,所述屏蔽框架的接触部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臂端子,同时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弹性臂端子,第一弹性臂端子的长度比第二弹性臂端子的长度长;/n接地端子,由所述薄片体支撑且相邻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定位,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接地接触部、一接地尾部,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排成一列;/n信号返回路径通道,由所述接地端子的一接地接触部、所述U形容纳槽的一侧壁、所述接地端子的一接地尾部串接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对接面;
薄片体,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薄片体具有一第一边缘及一第二边缘以及一第一侧;
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具有自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的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的一尾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尾部之间延伸的一本体部,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布置成边缘与边缘对齐;
屏蔽框架,在所述第一侧由所述薄片体支撑,所述屏蔽框架至少具有一个U形容纳槽,所述U形容纳槽有两个侧壁,所述U形容纳槽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对齐,所述两个侧壁位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两侧,其中,所述屏蔽框架的接触部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臂端子,同时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弹性臂端子,第一弹性臂端子的长度比第二弹性臂端子的长度长;
接地端子,由所述薄片体支撑且相邻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定位,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接地接触部、一接地尾部,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排成一列;
信号返回路径通道,由所述接地端子的一接地接触部、所述U形容纳槽的一侧壁、所述接地端子的一接地尾部串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容纳槽,沿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本体,沿着第一边缘向第二边缘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是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相邻所述信号差分对端子对的两侧,所述屏蔽框架的U形容纳槽的侧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在接地接触部和接地尾部设置多个开槽,且所述屏蔽框架包括多个楔形卡块,所述多个楔形卡块与所述多个开槽一一紧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相互成一直角。


6.一种连接器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U形基座,U形基座底部设置有差分对单元;
差分对端子对,由所述U形基座支撑,所述差分对端子对内部的两差分对端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社民刘世庆李伟游静元何斌李运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