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和自动校正电池插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426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和自动校正电池插接装置,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该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包括电插接组件、插接座体、盖板和弹性缓冲密封垫,插接座体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池插头插入的插口,电插接组件与插接座体连接并至少部分设置在插口内,盖板上开设有装配孔,插接座体部分穿设于装配孔,弹性缓冲密封垫环设在位于装配孔内的插接座体四周,且弹性缓冲密封垫压合在装配孔的侧壁和插接座体的外壁之间,以调节插接座体的外壁与装配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了弹性缓冲密封垫实现弹性缓冲,保证了在电池插头插入时可以让插口进行中心位置校正,减少了插拔阻力,降低了插口处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和自动校正电池插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和自动校正电池插接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模组作为电动车上的重要供能装置,在长时间使用或者需要维修保养时,需要将电池包拆下,电池包括底部通常设置有插接结构,实现锂电池与车体之间的电连接,方便更换锂电池模组。现有技术中,插接结构的公母头芯子为固定结构,在插接时通过外部作用导向将公母头互插起来,在更换锂电池模组时,很难对准底部插件实现精准插接,或者当车体与电池模组之间有安装公差积累时,会造成公母插头通过导向硬导进去后,造成插拔阻力增大、接触电阻高的风险,使得插拔过程十分困难。并且时间久了会造成插接磨损严重,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和自动校正电池插接装置,保证了插头插入时能够实现自动中心校正,减少插拔阻力,能够方便手动更换锂电池模组,并且磨损程度低,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包括电插接组件、插接座体、盖板和弹性缓冲密封垫,所述插接座体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池插头插入的插口,所述电插接组件与所述插接座体连接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插口,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插接座体部分穿设于所述装配孔,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环设在位于所述装配孔内的所述插接座体四周,且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压合在所述装配孔的侧壁和所述插接座体的外壁之间,以调节所述插接座体的外壁与所述装配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包括板体和限位环盖,所述限位环盖设置在所述板体上,并围设形成所述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贯穿至所述板体,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抵持在所述限位环盖的内侧壁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环盖远离所述板体的端部还设置有止挡环,所述插接座体背离所述插口的一端设置有止挡凸环,所述止挡凸环容置在所述装配孔内,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环设在所述止挡凸环的四周,所述插接座体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止挡凸块,所述止挡环容置在所述止挡凸部与所述止挡凸块之间,以防止所述止挡凸环脱出所述装配孔。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凸环的端部还设置有一限位凸起结构,所述限位凸起结构与所述止挡环相对设置,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设置在所述限位凸起结构和所述止挡环之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正极座体、第一负极座体和第一信号拼针,所述插接座体具有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用于围设形成所述插口,所述内圈位于所述插口内,所述第一负极座体装配在所述内圈中,并设置有第一负极拼针,所述第一正极座体与所述第一负极座体装配在一起,并设置有第一充电拼针和第一放电拼针,且所述第一正极座体与所述插接座体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拼针设置在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形成有信号插接槽,所述信号插接槽的底壁用于与所述电池插头的端部相抵持,所述第一正极座体上朝向所述插口的开口方向的端部具有正极触点,所述第一负极座体上朝向所述插口的开口方向的端部具有负极触点,所述第一信号拼针朝向所述插口的开口方向的端部具有信号触点,所述信号触点相对于所述底壁的高度小于所述负极触点相对于所述底壁的高度,所述信号触点相对于所述底壁的高度小于所述正极触点相对于所述底壁的高度。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校正电池插接装置,包括电池插头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所述电池插头包括插头体和电性连接组件,所述插头体上设置有一插头凸环,所述插头凸环用于插入到所述插口中,所述电性连接组件部分容置在所述插头凸环内,并用于与所述电插接组件电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凸环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两条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用于与所述插口的内壁相抵持,以使所述插头凸环和所述插接座体密封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负极座体、第二正极座体和第二信号拼针,所述第二负极座体装配在所述第二正极座体上,并设置有第二负极拼针,所述第二正极座体与所述插头凸环连接,并设置有第二放电拼针和第二充电拼针,所述第二信号拼针设置在所述插头凸环内。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负极座体呈环状,并环设在所述第二正极座体外,且所述第二负极座体与所述第二正极座体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插接组件相接触的第一鼓簧;所述第二正极座体的端面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电插接组件的插孔,所述插孔中装配有用于与所述电插接组件相接触的第二鼓簧。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在插接时,电池插头插入到插接座体上的插口,并通过电插接组件实现电连接,其通过在装配孔内的插接座体四周环设弹性缓冲密封垫,使得插接座体能够相对插接座体产生微动,使得电池插头在插入插口时的精度要求较低,当电池插头与插口有微小误差时,可直接进行插接,在插接过程中弹性缓冲密封垫发生弹性形变,并调节插接座体与盖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插口位置发生位移,实现自动中心校正,保证插头始终插接在插口的中心位置,避免了错位插接导致的插拔阻力大、磨损严重等问题。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了弹性缓冲密封垫实现弹性缓冲,保证了在电池插头插入时可以让插口进行中心位置校正,减少了插拔阻力,降低了插口处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校正电池插接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校正电池插接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电池插头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电池插头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6中电池插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自动校正电池插座;110-电插接组件;111-第一正极座体;1111-第一充电拼针;1113-第一放电拼针;113-第一负极座体;1131-第一负极拼针;115-第一信号拼针;130-插接座体;131-止挡凸环;133-止挡凸块;135-限位凸起结构;137-内圈;139-外圈;150-盖板;151-板体;153-限位环盖;155-止挡环;170-弹性缓冲密封垫;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座体、电插接组件、盖板和弹性缓冲密封垫,所述插接座体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池插头插入的插口,所述电插接组件与所述插接座体连接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插口内,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插接座体部分穿设于所述装配孔,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环设在位于所述装配孔内的所述插接座体四周,且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压合在所述装配孔的侧壁和所述插接座体的外壁之间,以调节所述插接座体的外壁与所述装配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座体、电插接组件、盖板和弹性缓冲密封垫,所述插接座体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池插头插入的插口,所述电插接组件与所述插接座体连接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插口内,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插接座体部分穿设于所述装配孔,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环设在位于所述装配孔内的所述插接座体四周,且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压合在所述装配孔的侧壁和所述插接座体的外壁之间,以调节所述插接座体的外壁与所述装配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板体和限位环盖,所述限位环盖设置在所述板体上,并围设形成所述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贯穿至所述板体,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抵持在所述限位环盖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盖远离所述板体的端部还设置有止挡环,所述插接座体背离所述插口的一端设置有止挡凸环,所述止挡凸环容置在所述装配孔内,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环设在所述止挡凸环的四周,所述插接座体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止挡凸块,所述止挡环容置在所述止挡凸环与所述止挡凸块之间,以防止所述止挡凸环脱出所述装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凸环的端部还设置有一限位凸起结构,所述限位凸起结构与所述止挡环相对设置,所述弹性缓冲密封垫设置在所述限位凸起结构和所述止挡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校正电池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正极座体、第一负极座体和第一信号拼针,所述插接座体具有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用于围设形成所述插口,所述内圈位于所述插口内,所述第一负极座体装配在所述内圈中,并设置有第一负极拼针,所述第一正极座体与所述第一负极座体装配在一起,并设置有第一充电拼针和第一放电拼针,且所述第一正极座体与所述插接座体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拼针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向东张士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蓝石新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