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095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解决了现有的人行道主警示柱存在不能预先警示行人通过人行道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通过在第一立柱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一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第一蓄电池的内部,红灯亮时,当有行人通过人行道时,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有行人通过时,峰鸣器开始语音提示行人注意安全,第二立柱顶部通过电动阀活动连接支杆,第二立柱的上侧通过安装柱连接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当红灯亮起时,控制器通过电动阀将支杆放平,提前提醒行人不要通过人行道,当绿灯亮起时,控制器通过电动阀将支杆抬起,使行人顺利通过人行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
本技术涉及道路设施
,具体是涉及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事故也是屡见不鲜,为了督促行人养成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的习惯,市面上出现一种智能人行道辅助系统,将智能人行道辅助系统安装在斑马线上,通过智能提示的方式主动给予人们对应的警示,提示行人遵守信号灯指示,确保通过路口的安全。中国专利CN209353243U公开了一种人行道主警示柱,包括立柱、控制器和蓄电池,本结构避免了立柱、控制器和蓄电池挨个安装的问题,提高了主警示柱安装的便利性,但是这种人行道警示柱只能够通过警示声音提醒行人,不能预先警示行人通过人行道的需求,由上可见,现有的人行道主警示柱存在不能预先警示行人通过人行道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包括人行道、第一立柱、红外线感应器和峰鸣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位于人行道的两侧,第一立柱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第一立柱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峰鸣器,所述第二立柱顶部通过电动阀活动连接支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一立柱的侧边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红绿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峰鸣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蓄电池,第一立柱的底部设置有通风口,第一立柱的侧面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可以在晚上为路面提供照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表面包裹有荧光膜,荧光膜可以提醒行人注意安全,防止碰倒撞伤。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立柱的上侧通过安装柱连接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立柱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蓄电池和控制器,第二立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的下侧固定连接连杆,连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连杆的右侧设置有锁定杆,锁定杆通过螺纹孔连接锁定螺栓,使用时,通过滚轮可以实现第二立柱的自由移动功能,当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时,通过向下旋转锁定螺栓,实现装置固定功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显示屏、红外线感应器、峰鸣器、红绿灯、照明灯均通过导线与第一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均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立柱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第一立柱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峰鸣器,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峰鸣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蓄电池,第一立柱的侧边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红绿灯,第一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第一蓄电池内,红灯亮时,当有行人通过人行道时,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有行人通过时,峰鸣器开始语音提示行人注意安全,显示屏显示行人注意安全,引起行人警觉。本技术通过在第二立柱顶部通过电动阀活动连接支杆,第二立柱的上侧通过安装柱连接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第二立柱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蓄电池和控制器,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均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连接,当红灯亮起时,控制器通过电动阀将支杆放平,提前提醒行人不要通过人行道,当绿灯亮起时,控制器通过电动阀将支杆抬起,使行人顺利通过人行道。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蓄电池的线路图。附图标记:1-人行道、2-第一立柱、3-第一太阳能电池板、4-支架、5-显示屏、6-红外线感应器、7-峰鸣器、8-第一蓄电池、9-第一底座、10-荧光膜、11-通风口、12-红绿灯、13-照明灯、14-第二立柱、15-电动阀、16-支杆、17-安装柱、18-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9-第二蓄电池、20-控制器、21-第二底座、22-连杆、23-滚轮、24-锁定杆、25-锁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3,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包括人行道1、第一立柱2、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支架4、显示屏5、红外线感应器6、峰鸣器7、第一蓄电池8、第一底座9、荧光膜10、通风口11、红绿灯12、照明灯13、第二立柱14、电动阀15、支杆16、安装柱17、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第二蓄电池19、控制器20、第二底座21、连杆22、滚轮23、锁定杆24和锁定螺栓25。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14位于人行道1的两侧,第一立柱2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6,第一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5,显示屏5的下侧设置有峰鸣器7,所述第一立柱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所述峰鸣器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蓄电池8,第一立柱2的侧边连接有支架4,支架4上安装有红绿灯12,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显示屏5、红外线感应器6、峰鸣器7、红绿灯12、照明灯13均通过导线与第一蓄电池8连接,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第一蓄电池8的内部,红灯亮时,当有行人通过人行道1时,红外线感应器6感应到有行人通过时,峰鸣器7开始语音提示行人注意安全,显示屏5显示行人注意安全,引起行人警觉。第一立柱2的底部设置有通风口11,通风口11可以将第一立柱2内部多余热量散掉,第一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照明灯13,照明灯13可以在晚上为路面提供照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14的表面包裹有荧光膜10,荧光膜10可以提醒行人注意安全,防止碰倒撞伤。所述第二立柱14顶部通过电动阀15活动连接支杆16,所述第二立柱14的上侧通过安装柱17连接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所述第二立柱14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蓄电池19和控制器20,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和控制器20均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19连接。第二立柱1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21,第二底座21的下侧固定连接连杆22,连杆2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23,连杆22的右侧设置有锁定杆24,锁定杆24通过螺纹孔连接锁定螺栓25,使用时,通过滚轮23可以实现第二立柱14的自由移动功能,当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时,通过向下旋转锁定螺栓25,实现装置固定功能。实施例2请参阅图1~图3,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包括人行道1和第一立柱2,红灯亮时,当有行人通过人行道1时,红外线感应器6感应到有行人通过时,峰鸣器7开始语音提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包括人行道(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14)、红外线感应器(6)和峰鸣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14)位于人行道(1)的两侧,第一立柱(2)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6),第一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5),显示屏(5)的下侧设置有峰鸣器(7),所述第二立柱(14)顶部通过电动阀(15)活动连接支杆(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包括人行道(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14)、红外线感应器(6)和峰鸣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14)位于人行道(1)的两侧,第一立柱(2)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6),第一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5),显示屏(5)的下侧设置有峰鸣器(7),所述第二立柱(14)顶部通过电动阀(15)活动连接支杆(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第一立柱(2)的侧边连接有支架(4),支架(4)上安装有红绿灯(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峰鸣器(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蓄电池(8),第一立柱(2)的底部设置有通风口(11),第一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照明灯(13),第一立柱(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9),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鲜佳志刘志军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鹿通交通安全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