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74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0)、冷却液进口(110)、冷却液出口(120)、四氟换热管(130)、滤芯接头管(200)、滤芯(210)、热介质入口管(300)、热介质出口管(400)、对夹式重型卡箍(50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衬氟热交换器质量轻,换热效率高,耐腐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目前使用量比较大的换热器主要是间壁式换热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间壁式换热器有管壳式、套管式和其他型式的换热器。其中又以管壳式换热器最为常见,管壳式(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多为金属结构,因此成本较高,质量较重,换热效率低,同时对于金属腐蚀性大的介质的兼容性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此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质量轻,换热效率高,耐腐性好。本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四氟换热管、滤芯接头管、滤芯、热介质入口管、热介质出口管、对夹式重型卡箍;所述换热器本体为横置的圆柱形中空体;换热器本体前端连接有所述热介质入口管;所述换热器本体后端连接有所述热介质出口管;所述热介质入口管和所述热介质出口管与所述换热器本体间还可分离的设置有所述滤芯接头管,所述滤芯接头管内部设置有所述滤芯;所述对夹式重型卡箍有4对,从前端向后端分别将所述热介质入口管与滤芯接头管、滤芯接头管与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与滤芯接头管、滤芯接头管与热介质出口管箍紧成为同轴的管道;所述四氟换热管有若干根,同轴平行的设置于换热器本体,两端与所述滤芯接头管内部的滤芯接触,连通所述热介质入口管和热介质出口管;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端,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下端。进一步的,在换热器本体内也可以设置一些隔板,使得冷却液的路径延长,延长传热时间提高效率。在冷却液进口通入冷却液,优选是水,也可以其他高效的冷却液,并从冷却液出口流出,热介质从热介质入口管通入,经过滤芯接头管中的滤芯过滤后进入四氟换热管中,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随后再经过滤芯接头管中的滤芯过滤后从热介质出口管流出。进一步的,上述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所述滤芯为PP熔喷滤芯材质。进一步的,上述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所述衬氟热交换器下方还设置有梯形的支架。进一步的,上述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所述支架为铸铁材质。进一步的,上述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所述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热介质入口管、热介质出口管中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上述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所述四氟换热管的数量60-1000根;所述四氟换热管的外径外3-20mm,壁厚为0.1-0.3mm。进一步的,上述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内壁具有四氟乙烯涂层。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大量平行排列的四氟换热管为核心换热部件,两端使用滤芯,可以对金属腐蚀性介质进行高效的换热,降低介质流动速度,提高换热的程度,同时还有杂质过滤作用;滤芯可以方便的替换,维护方便;整个换热器重量轻,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的正面示意图;图中:100换热器本体、110冷却液进口、120冷却液出口、130四氟换热管、200滤芯接头、210滤芯、300热介质入口管、400热介质出口管、500对夹式重型卡箍、14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0、冷却液进口110、冷却液出口120、四氟换热管130、滤芯接头管200、滤芯210、热介质入口管300、热介质出口管400、对夹式重型卡箍5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为横置的圆柱形中空体;换热器本体100前端连接有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后端连接有所述热介质出口管400;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和所述热介质出口管400与所述换热器本体100间还可分离的设置有所述滤芯接头管200,所述滤芯接头管200内部设置有所述滤芯210;所述对夹式重型卡箍500有4对,从前端向后端分别将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与滤芯接头管200、滤芯接头管200与换热器本体100、换热器本体100与滤芯接头管200、滤芯接头管200与热介质出口管400箍紧成为同轴的管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100)、冷却液进口(110)、冷却液出口(120)、四氟换热管(130)、滤芯接头管(200)、滤芯(210)、热介质入口管(300)、热介质出口管(400)、对夹式重型卡箍(5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为横置的圆柱形中空体;换热器本体(100)前端连接有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后端连接有所述热介质出口管(400);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和所述热介质出口管(400)与所述换热器本体(100)间还可分离的设置有所述滤芯接头管(200),所述滤芯接头管(200)内部设置有所述滤芯(210);所述对夹式重型卡箍(500)有4对,从前端向后端分别将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与滤芯接头管(200)、滤芯接头管(200)与换热器本体(100)、换热器本体(100)与滤芯接头管(200)、滤芯接头管(200)与热介质出口管(400)箍紧成为同轴的管道;所述四氟换热管(130)有若干根,同轴平行的设置于换热器本体(100),两端与所述滤芯接头管(200)内部的滤芯(210)接触,连通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和热介质出口管(400);所述冷却液进口(110)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00)上端,所述冷却液出口(120)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00)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衬氟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100)、冷却液进口(110)、冷却液出口(120)、四氟换热管(130)、滤芯接头管(200)、滤芯(210)、热介质入口管(300)、热介质出口管(400)、对夹式重型卡箍(5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为横置的圆柱形中空体;换热器本体(100)前端连接有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所述换热器本体(100)后端连接有所述热介质出口管(400);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和所述热介质出口管(400)与所述换热器本体(100)间还可分离的设置有所述滤芯接头管(200),所述滤芯接头管(200)内部设置有所述滤芯(210);所述对夹式重型卡箍(500)有4对,从前端向后端分别将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与滤芯接头管(200)、滤芯接头管(200)与换热器本体(100)、换热器本体(100)与滤芯接头管(200)、滤芯接头管(200)与热介质出口管(400)箍紧成为同轴的管道;所述四氟换热管(130)有若干根,同轴平行的设置于换热器本体(100),两端与所述滤芯接头管(200)内部的滤芯(210)接触,连通所述热介质入口管(300)和热介质出口管(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强华祖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羽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