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54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包括一体机本体,所述一体机本体的边角位置卡接在卡座内部,所述一体机本体底端的卡座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位置,所述底板滑动插接在U型框内部,所述U型框的开口端插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固定连接顶杆,所述顶杆下表面对称安装压杆,所述U型框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圆弧型凹槽,所述圆弧型凹槽底端固定连接万向底座,所述万向底座固定连接在龙门架上表面,所述龙门架内壁通过骑马抽固定连接承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U型框对底板进行导向和限位,U型框对连杆导向,讲师纵向推拉底板,即可有效的调节和固定一体机本体的高度,通过万向底座配合圆弧型凹槽,对一体机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教学一体机
,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
技术介绍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将红外触控技术、智能化办公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高清平板显示技术等多项技术综合于一体,整合了投影仪、投影幕布、电子白板、电脑(可选项)、电视、触摸屏等多种设备于一体的多功能互动式教学设备,将传统的显示终端提升为功能全面的人机交互设备。通过此产品用户可以实现书写、批注、绘画、多媒体娱乐以及电脑操作,直接打开设备即可轻松演绎精彩的互动课堂。但是,现有的教学一体机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以下缺点:1、教学一体机主要由支架和一体机组成,大部分的教学一体机是通过螺栓或定位件把一体机固定安装在支架顶端位置,由于讲师的身高存在差异,在使用的时候,为提高使用的舒适度,需要对一体机的高度进行调节,传统的调节方式,操作麻烦,费时费力;2、在教学的时候,坐在教学一体机前方的学生与坐在两侧的学生,视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美术课或者作品展示的时候,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一体机不能有效的进行角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教学一体机在使用的时候,教学一体机主要由支架和一体机组成,大部分的教学一体机是通过螺栓或定位件把一体机固定安装在支架顶端位置,由于讲师的身高存在差异,在使用的时候,为提高使用的舒适度,需要对一体机的高度进行调节,传统的调节方式,操作麻烦,费时费力;在教学的时候,坐在教学一体机前方的学生与坐在两侧的学生,视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美术课或者作品展示的时候,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一体机不能有效的进行角度的调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包括一体机本体,所述一体机本体的边角位置卡接在卡座内部,所述一体机本体底端的卡座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位置,所述底板滑动插接在U型框内部,所述U型框的开口端插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固定连接顶杆,所述顶杆下表面对称安装压杆,所述U型框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圆弧型凹槽,所述圆弧型凹槽底端固定连接万向底座,所述万向底座固定连接在龙门架上表面,所述龙门架内壁通过骑马抽固定连接承重板,所述龙门架外壁靠近顶端位置安装定位装置,通过U型框对底板进行导向和限位,U型框对连杆导向,讲师纵向推拉底板,即可有效的调节和固定一体机本体的高度,通过万向底座配合圆弧型凹槽,对一体机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U型框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底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块插接在限位滑槽内部且为滑动连接,限位滑槽用于对滑块导向和限位,需要对一体机本体高度进行调节的时候,讲师通过推动底板,卡接在卡座内部的一体机本体随着底板同步升降,调节过程省时省力,提高使用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底端固定连接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U型框滑动连接,在推动底板的时候,一体机本体纵向推动顶杆,顶杆带动连杆同步运动,U型框对导向块限位,提高一体机本体运行的平稳度,防止偏位移位。进一步的,所述龙门架上表面对称安装教具载板,所述教具载板位于万向底座两侧,教具载板的设置,方便讲师在讲课的时候摆放教具,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分别包括垫板、阻尼棒、吸盘和橡胶塞,所述阻尼棒贯穿垫板且为滑动连接,所述阻尼棒的贯穿端固定连接吸盘,所述吸盘表面可拆卸连接橡胶塞,定位装置对龙门架固定支撑,当龙门架的位置固定之后,相对垫板按压阻尼棒,吸盘吸附在龙门架后方的支撑面上,防止龙门架移动。进一步的,所述龙门架底端固定连接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底端固定连接万向轮,在龙门架底端安装万向轮,移动整个装置的时候更加省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一体机本体的边角位置卡接在卡座内部,一体机本体底端的卡座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表面位置,底板滑动插接在U型框内部,U型框的开口端插接有连杆,连杆顶端固定连接顶杆,顶杆下表面对称安装压杆,通过U型框对底板进行导向和限位,U型框对连杆导向,讲师纵向推拉底板,即可有效的调节和固定一体机本体的高度。2、本技术U型框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圆弧型凹槽,圆弧型凹槽底端固定连接万向底座,万向底座固定连接在龙门架上表面,通过万向底座配合圆弧型凹槽,对一体机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和固定。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龙门架和承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U型框和顶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龙门架;101、教具载板;2、承重板;201、骑马抽;3、定位装置;301、垫板;302、阻尼棒;303、吸盘;304、橡胶塞;4、万向底座;401、圆弧型凹槽;5、U型框;501、限位滑槽;6、底板;601、滑块;7、一体机本体;8、连杆;801、导向块;9、顶杆;901、压杆;10、卡座;11、弹簧座;12、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包括一体机本体7,所述一体机本体7的边角位置卡接在卡座10内部,所述一体机本体7底端的卡座10固定连接在底板6上表面位置,所述底板6滑动插接在U型框5内部,所述U型框5的开口端插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顶端固定连接顶杆9,所述顶杆9下表面对称安装压杆901,所述U型框5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圆弧型凹槽401,所述圆弧型凹槽401底端固定连接万向底座4,所述万向底座4固定连接在龙门架1上表面,所述龙门架1内壁通过骑马抽201固定连接承重板2,所述龙门架1外壁靠近顶端位置安装定位装置3。所述U型框5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501,所述底板6两端均固定连接滑块601,所述滑块601插接在限位滑槽501内部且为滑动连接,限位滑槽501用于对滑块601导向和限位,需要对一体机本体7高度进行调节的时候,讲师通过推动底板6,卡接在卡座10内部的一体机本体7随着底板6同步升降,调节过程省时省力,提高使用效果。所述连杆8底端固定连接导向块801,所述导向块801与U型框5滑动连接,在推动底板6的时候,一体机本体7纵向推动顶杆9,顶杆9带动连杆8同步运动,U型框5对导向块801限位,提高一体机本体7运行的平稳度,防止偏位移位。所述龙门架1上表面对称安装教具载板101,所述教具载板101位于万向底座4两侧,教具载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包括一体机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机本体(7)的边角位置卡接在卡座(10)内部,所述一体机本体(7)底端的卡座(10)固定连接在底板(6)上表面位置,所述底板(6)滑动插接在U型框(5)内部,所述U型框(5)的开口端插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顶端固定连接顶杆(9),所述顶杆(9)下表面对称安装压杆(901),所述U型框(5)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圆弧型凹槽(401),所述圆弧型凹槽(401)底端固定连接万向底座(4),所述万向底座(4)固定连接在龙门架(1)上表面,所述龙门架(1)内壁通过骑马抽(201)固定连接承重板(2),所述龙门架(1)外壁靠近顶端位置安装定位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包括一体机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机本体(7)的边角位置卡接在卡座(10)内部,所述一体机本体(7)底端的卡座(10)固定连接在底板(6)上表面位置,所述底板(6)滑动插接在U型框(5)内部,所述U型框(5)的开口端插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顶端固定连接顶杆(9),所述顶杆(9)下表面对称安装压杆(901),所述U型框(5)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圆弧型凹槽(401),所述圆弧型凹槽(401)底端固定连接万向底座(4),所述万向底座(4)固定连接在龙门架(1)上表面,所述龙门架(1)内壁通过骑马抽(201)固定连接承重板(2),所述龙门架(1)外壁靠近顶端位置安装定位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教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框(5)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501),所述底板(6)两端均固定连接滑块(601),所述滑块(601)插接在限位滑槽(501)内部且为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斌蒋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勤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