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35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包括套筒状的泵体,泵体内沿其轴向装入有内芯组件,内芯组件包括泵轴,泵轴上间隔连接有进水端支撑盘体和泵盖,进水端支撑盘体位于泵体内且其外圆周面与泵体的内孔壁相贴,泵盖位于泵体一端;泵体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架体,托架体具有与泵体的内孔同轴度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泵体的内孔的直径,泵轴的对应端穿出所述通孔;进水端支撑盘体朝向托架体一端的端面上凸起设有延伸连接部;插入托架体的通孔设有工装套筒,工装套筒套在对应的泵轴段上,工装套筒朝向泵体内的一端与延伸连接部可拆卸相连以便在拆装时可沿轴向对内芯组件做功。本结构的泵体刚度好并便于加工调整精度,同时,装拆内芯组件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壳体泵拆装结构
本技术属于非变容式泵
,具体涉及一种双壳体泵拆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双壳体多级离心泵(如BB5型)上,泵装配和拆卸过程由于内芯部分整体串联而显得拆装操作复杂困难,尤其现在双壳体泵修改外壳体结构(因考虑整体刚性和加工调整精度进行优化)后更是大大增加了装配和拆卸难度,需要在修改外壳体结构的同时,考虑拆装问题如何优化。可参见附图1,现有的结构中,泵体1内沿轴向装入内芯组件2,内芯组件2的泵轴上有进水端支撑盘体22,为了方便装拆,在进水端支撑盘体22的端面外缘上加工有内螺纹孔100,用于连接工装套筒3,工装套筒3可沿轴向对内芯组件2做功,用于装拆时使用,但前述结构中,工装外形较大且笨重,单纯的螺纹压接,连接不便,连接以及安装也没有同轴度可言,并且,进水端支撑盘体的圆周面有密封要求,还要连接托架体,目前工装套筒3与进水端支撑盘体22连接方式也容易损坏连接和密封的工作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取得提高泵体的刚度和加工精度的同时,便于内芯组件的装拆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包括套筒状的泵体,泵体内沿其轴向装入有内芯组件,所述内芯组件包括泵轴,泵轴上沿轴向间隔连接有进水端支撑盘体和泵盖,所述进水端支撑盘体位于泵体内且进水端支撑盘体的外圆周面与泵体的内孔壁相贴,泵盖位于泵体的一端;泵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架体,所述托架体具有与泵体的内孔同轴度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泵体的内孔的直径,泵轴的对应端穿出所述通孔;进水端支撑盘体朝向托架体一端的端面上凸起设有延伸连接部;插入托架体的通孔设有工装套筒,所述工装套筒套在对应的泵轴段上,工装套筒朝向泵体内的一端与所述延伸连接部可拆卸相连以便在拆装时可沿轴向对内芯组件做功。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工装套筒的外径与托架体的通孔对应。进一步地,工装套筒朝向泵体内的一端与所述延伸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延伸连接部的自由端端面的外缘上加工有凹入的环形台阶,环形台阶的底面形成为轴向定位面,环形台阶的圆周面上加工有外螺纹段以用于连接工装套筒,所述外螺纹段位于环形台阶的圆周面的外端,环形台阶的圆周面的内端形成为径向定位面;工装套筒朝向泵体内一端的端面形成为端定位面;沿所述端定位面向内,在工装套筒的内孔壁上依次加工有周向定位面和内螺纹段,工装套筒通过所述内螺纹段与环形台阶的外螺纹段相连,所述端定位面与轴向定位面相贴,所述周向定位面与径向定位面相贴。进一步地,径向定位面与外螺纹段之间开设有消气环槽。进一步地,进水端支撑盘体和泵盖之间的泵轴段上还连接有泵盖端支撑盘体,泵轴可转动穿过泵盖和泵盖端支撑盘体,泵轴与泵盖和泵盖端支撑盘体之间分别设有螺旋密封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双壳体泵拆装结构,泵体与托架体做成了整体,便于提高整体刚性和加工精度,加工时可一体加工内孔以保证同轴度;通过工装套筒,在安装时可将内芯组件沿轴向拉入泵体内,拆卸时可推出,拆装方便。2、本技术的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工装套筒与进水端支撑盘体朝向托架体端面的中部通过螺纹相连,工装套筒轻巧且易操作,通过工装套筒可以更好地装配导向、保证装配可靠性、保证安装过程同轴度。螺纹连接位置在进水端支撑盘体朝向托架体的端面中部,不与任何零件连接配合,安装拆卸过程不会影响其他零件配合,如有损坏可简单修复即可,设计使用非常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提及的目前设计使用的泵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双壳体泵拆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泵体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的内芯组件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的进水端支撑盘体的零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的工装套筒的零件结构示意图;其中,泵体1,托架体11,通孔111,内芯组件2,泵轴21,进水端支撑盘体22,轴向定位面221,径向定位面222,消气环槽223,外螺纹段224,第一支撑段225,第二支撑段226,泵盖端支撑盘体24,泵盖25,工装套筒3,端定位面31,周向定位面32,内螺纹段33,内螺纹孔1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4,具体实施例的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包括套筒状的泵体1,泵体1内沿其轴向装入有内芯组件2,所述内芯组件2包括泵轴21,泵轴21上沿轴向间隔连接有进水端支撑盘体22和泵盖25(泵轴21为可转动穿过进水端支撑盘体22和泵盖25),所述进水端支撑盘体22位于泵体1内且进水端支撑盘体22的外圆周面与泵体1的内孔壁的对应段相贴以便起到支撑作用,泵盖25位于泵体1的一端;泵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架体11,所述托架体11具有与泵体1的内孔同轴度的通孔111且所述通孔111的直径小于泵体1的内孔(装入内芯组件2的通道)的直径,泵轴21的对应端穿出所述通孔111;进水端支撑盘体22朝向托架体11一端的端面上凸起设有延伸连接部;插入托架体11的通孔111设有工装套筒3,所述工装套筒3空套在泵轴21的对应段(进水端支撑盘体22外侧的泵轴段)的外侧,工装套筒3朝向泵体1内的一端与所述延伸连接部可拆卸相连以便在拆装时可沿轴向对内芯组件2做功。实施例的双壳体泵拆装结构,泵体1与托架体11做成了整体,便于提高整体刚性和加工精度,加工时可一体加工内孔保证同轴度;通过工装套筒3,在安装时可将内芯组件2沿轴向拉入泵体1内,拆卸时可推出,一般主要用于安装过程,以便保证安装过程的同轴度,便于装入,装好后拆下工装套筒3,然后继续安装泵的其他零件。可以理解的,所述工装套筒3应具有一定长度,因为进水端支撑盘体22的外圆周面是与泵体1的内孔壁的对应段相贴并起到同心定位的,安装时,工装套筒3连接进水端支撑盘体22,在进水端支撑盘体22的外圆周面要进入与之相贴的泵体1的内孔壁对应段之前,工装套筒3已经穿过通孔111并冒头,形成定位,方便装配人员操作。请继续参见图5、图6,其中,所述工装套筒3的外径与托架体11的通孔111对应,使用时为滑动配合,可以更好地保证安装过程的同轴度,便于装入,避免磕碰。工装套筒3朝向泵体1内的一端与所述延伸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延伸连接部的自由端端面的外缘上加工有凹入的环形台阶,环形台阶的轴向上的底面形成为轴向定位面221,环形台阶的径向上的圆周面上加工有外螺纹段224以用于连接工装套筒3,所述外螺纹段224位于环形台阶的圆周面的外端,环形台阶的圆周面的内端形成为径向定位面222;轴向定位面221与径向定位面222垂直,通过一次加工成型保证;工装套筒3朝向泵体1内一端的端面形成为端定位面31;沿所述端定位面31向内,在工装套筒3的内孔壁上依次加工有周向定位面32和内螺纹段33,工装套筒3通过所述内螺纹段33与环形台阶的外螺纹段224相连,所述端定位面31与轴向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包括套筒状的泵体,泵体内沿其轴向装入有内芯组件,所述内芯组件包括泵轴,泵轴上沿轴向间隔连接有进水端支撑盘体和泵盖,所述进水端支撑盘体位于泵体内且进水端支撑盘体的外圆周面与泵体的内孔壁相贴,泵盖位于泵体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泵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架体,所述托架体具有与泵体的内孔同轴度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泵体的内孔的直径,泵轴的对应端穿出所述通孔;/n进水端支撑盘体朝向托架体一端的端面上凸起设有延伸连接部;插入托架体的通孔设有工装套筒,所述工装套筒套在对应的泵轴段上,工装套筒朝向泵体内的一端与所述延伸连接部可拆卸相连以便在拆装时可沿轴向对内芯组件做功。/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包括套筒状的泵体,泵体内沿其轴向装入有内芯组件,所述内芯组件包括泵轴,泵轴上沿轴向间隔连接有进水端支撑盘体和泵盖,所述进水端支撑盘体位于泵体内且进水端支撑盘体的外圆周面与泵体的内孔壁相贴,泵盖位于泵体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泵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架体,所述托架体具有与泵体的内孔同轴度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泵体的内孔的直径,泵轴的对应端穿出所述通孔;
进水端支撑盘体朝向托架体一端的端面上凸起设有延伸连接部;插入托架体的通孔设有工装套筒,所述工装套筒套在对应的泵轴段上,工装套筒朝向泵体内的一端与所述延伸连接部可拆卸相连以便在拆装时可沿轴向对内芯组件做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套筒的外径与托架体的通孔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壳体泵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工装套筒朝向泵体内的一端与所述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伟罗绍华杨海龙胡冬冬杨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