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21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烹调用具(1)包括:基材(2’),其在一方的主面侧具有烹调区域(2a);涂膜层(4),其粘附于基材(2’)的一方的主面侧,涂膜层(4)具有超过85W/m·K的热传导率,并且包括配置于基材(2’)侧的底涂层(41)、配置于最表面的外涂层(43)、以及配置在底涂层(41)与外涂层(43)之间的至少一层中间层(42),在底涂层(41)、中间层(42)及外涂层(43)各层中包含陶瓷颗粒(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烹调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调用具。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对食材进行加热烹调的烹调用具的一种,而使用有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平底锅等。这样的平底锅在家庭或者饭店等中被广泛使用,且由金属材料形成。而且已知的是,为了减少食材对烹调用具产生的附着或烧焦,而用包含氟系树脂的涂膜对烹调用具进行涂覆。而且,例如还使用了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平底锅等。在该平底锅中,具备在基材的烹调区域涂布的、包含以碳化硅为主成分的颗粒在内的氟系树脂膜。由此,能够提升耐磨损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02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369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烹调用具包括:基材,其在一方的主面侧具有烹调区域;涂膜层,其粘附于基材的一方的主面侧,涂膜层具有超过85W/m·K的热传导率,并且包括配置于基材侧的底涂层、配置于最表面的外涂层、以及配置在底涂层与外涂层之间的至少一层中间层,在底涂层、中间层及外涂层各层中包含陶瓷颗粒。附图说明在图1中,(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调用具的说明图,(B)示出了在(A)所示的X-X’线处剖切时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图1的(B)所记载的区域Y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的(A)、图1的(B)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调用具进行说明。这些附图只不过是示意性的附图,附图的尺寸及比率等不一定与实际的烹调用具一致。如图1的(A)所示的那样,以平底锅为例,对一个实施方式的烹调用具进行说明。图1的(A)所示的烹调用具(平底锅)1具备主体部2及柄部3。主体部2包括底部21及侧面部22。主体部2与一般的平底锅同样地将侧面部22形成得比较低,从而形成为浅的容器状。对从底部21至侧面部22之上为止的高度、即形成为容器状的主体部2的深度进行适当设定。主体部2的形状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状。主体部2的宽度没有限定,可以对主体部2的宽度进行适当设定。主体部2包括底部21及侧面部22,侧面部22以将底部21包围的方式形成于底部21的周缘部。侧面部22既可以相对于底部21垂直地形成,也可以相对于底部21形成为钝角(即,从侧面部的下部至上部而趋向外侧倾斜的方式)。底部21和侧面部22既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以单独成形的方式接合。柄部3是棒状的构件,且安装于侧面部22。柄部3由木材、树脂、金属等形成,通过具有柄部3,从而在烹调时能够容易地对烹调用具1进行操作。柄部3不一定是安装于烹调用具的构件。柄部3例如也可以为装卸式。如图1的(B)所示,主体部2被划分为烹调区域2a和被加热区域2b。烹调区域2a相当于由侧面部22包围的区域,被加热区域2b相当于底部21的外表面、即与烹调区域2a相反的一侧的区域。在烹调区域2a,通过施加于被加热区域2b的热来加热食材。被加热区域2b是由煤气炉、电炉、电磁烹调器(IH烹调器)施加热的区域。也可以是,在被加热区域2b安装有使来自外部的热传导提升并使烹调用具1的变形减少的金属材料。作为金属材料没有限定,例如优选使用与后述的基材2’不同的金属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具有比基材2’高的热传导率的金属材料、杨氏模量比基材2’高的材料等。在图1的(B)中虽然记载了主体部2(底部21及侧面部22)具有单层结构。然而,主体部2具有多层结构。基于图2具体地进行说明。图2示出了图1的(B)所记载的区域Y的放大剖视图。如图2所示,主体部2由基材2’和涂膜层4形成。基材2’由以金属为主成分的材料形成。作为金属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铝、铁、铜、钢材(stainless)等,也可以是组合两种以上金属而得到的合金(例如,不锈钢等)等。而且,基材2’也可以具有层叠由不同材料形成的多个层而得到的多层结构。基材2’的厚度根据烹调用具1的用途来进行适当设定,通常为1mm以上,也可以为10mm以上。基材2’的厚度通常为10mm以下,也可以为5mm以下。在基材2’的表面形成有涂膜层4,形成有该涂膜层4的面相当于烹调区域2a。涂膜层4具有从基材2’侧起按底涂层41、中间层42及外涂层43的顺序进行层叠而成的结构。底涂层41配置于基材2’的表面,且由氟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等树脂形成。作为氟系树脂,只要是在分子内包含氟(F)的树脂即可,不特别地限定。作为这样的氟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聚偏氟乙烯(PVDF)、乙烯氯三氟乙烯(ECTFE)、氟化聚丙烯(FLPP)等。这些树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并用。底涂层41的厚度根据烹调用具1的用途来进行适当设定,通常为5μm以上,也可以为10μm以上。底涂层41的厚度通常为30μm以下,也可以为20μm以下。中间层42配置在底涂层41的表面,且由上述的氟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等树脂形成。形成中间层42的树脂既可以与形成底涂层41的树脂相同,也可以与形成底涂层41的树脂不同。而且,也可以与底涂层41同样地将树脂与粘合剂并用。在图2中,中间层42具有单层结构。然而,根据烹调用具的用途等,中间层42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在中间层42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各层既可以由相同的树脂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树脂形成。中间层42的厚度根据烹调用具1的用途来进行适当设定,通常为10μm以上,也可以为15μm以上。中间层42的厚度通常为30μm以下,也可以为20μm以下。在中间层42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下,中间层42整体的厚度只要在上述的范围内即可。外涂层43配置于中间层42的表面,且由上述的氟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等树脂形成。外涂层43相当于烹调区域2a(烹调面),且为了减少食材的附着或烧焦而优选由氟系树脂形成。外涂层43的厚度根据烹调用具1的用途来进行适当设定,通常为10μm以上,也可以为20μm以上。外涂层43的厚度通常为50μm以下,也可以为30μm以下。在底涂层41、中间层42及外涂层43各层中包含陶瓷颗粒5。陶瓷颗粒5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由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硅、氮化硅等的、例如碳化物陶瓷、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等形成的陶瓷颗粒。陶瓷颗粒5的种类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并用。在它们之中,在热传导性、高硬度、与有机涂料的亲和性等方面,优选使用包含碳化硅作为主成分的陶瓷颗粒。底涂层41所包含的陶瓷颗粒5例如具有1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平均粒径,也可以具有3μm以上且15μm以下的平均粒径。中间层42所包含的陶瓷颗粒5例如具有1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平均粒径,也可以具有5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平均粒径,优选具有7μm以上且15μm以下的平均粒径。外涂层43所包含的陶瓷颗粒5例如具有15μm以上且26μm以下的平均粒径,也可以具有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调用具,其中,/n所述烹调用具包括:基材,其在一方的主面侧具有烹调区域;以及涂膜层,其粘附于所述基材的一方的主面侧,/n所述涂膜层具有超过85W/m·K的热传导率,并且包括配置于所述基材侧的底涂层、配置于最表面的外涂层、以及配置在所述底涂层与所述外涂层之间的至少一层中间层,/n在所述底涂层、所述中间层及所述外涂层各层中包含陶瓷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03 JP 2018-1886441.一种烹调用具,其中,
所述烹调用具包括:基材,其在一方的主面侧具有烹调区域;以及涂膜层,其粘附于所述基材的一方的主面侧,
所述涂膜层具有超过85W/m·K的热传导率,并且包括配置于所述基材侧的底涂层、配置于最表面的外涂层、以及配置在所述底涂层与所述外涂层之间的至少一层中间层,
在所述底涂层、所述中间层及所述外涂层各层中包含陶瓷颗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原孝典百濑宏道城丸智洋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