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06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复合墙板,关键在于:所述复合墙板包括外墙板、以及固定在外墙板内侧的填充层,填充层的上端面位于外墙板上端面的下方,位于填充层上方的空腔为结构梁浇筑腔,填充层的长度小于外墙板的长度且填充层的一个端面与外墙板对应端的端面齐平,填充层的另一个端面与外墙板另一个端面之间的空腔形成为第一结构柱浇筑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墙板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热量散失,达到节能住宅标准,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具体的,涉及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房屋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有房屋的墙板一般都是提前预制好的,运到工地拼接起来即可,相邻墙板之间不可避免地会留有接缝,房屋内的热量很容易通过这些接缝散失掉,据统计,建筑通过外墙板会散失34-45%的热量,所以如何提高外墙板的保温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墙板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热量散失,达到节能住宅标准,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复合墙板,关键在于:所述复合墙板包括外墙板、以及固定在外墙板内侧的填充层,填充层的上端面位于外墙板上端面的下方,位于填充层上方的空腔为结构梁浇筑腔,填充层的长度小于外墙板的长度且填充层的一个端面与外墙板对应端的端面齐平,填充层的另一个端面与外墙板另一个端面之间的空腔形成为第一结构柱浇筑腔。所述复合墙板还包括设置在外墙板与填充层之间的保温层,保温层的上端面与外墙板的上端面齐平,外墙板、保温层以及填充层借助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外墙板一端的内侧固定有防护板,防护板的端部凸出在外墙板外部,保温层的两端都开设有与防护板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连接件包括在填充层内部预设的一组沿长度方向排列的竖向筋、一组沿竖向排列的横向筋、以及固定在外墙板内侧的一组呈矩阵式排列的横向连接杆,横向筋与竖向筋固定连接形成为钢筋网架,钢筋网架与横向连接杆连接。在横向连接杆的内端面上开设有横向插槽和纵向插槽,横向筋与横向插槽插接,竖向筋与纵向插槽插接。在填充层内部还预设有与钢筋网架固定连接的横向吊筋、以及下端与横向吊筋固定连接且上端延伸到填充层上方的吊装杆,吊装杆的上端位于外墙板和保温层上端面的下方。所述竖向筋的上端延伸到结构梁浇筑腔内形成为与结构梁内的连接筋搭接的连接部。所述横向筋沿内外方向弯折形成为波浪线状,所有竖向筋都固定在横向筋的弯折处,横向筋和竖向筋都与横向连接杆连接。所述横向吊筋与竖向筋和/或位于最上方的横向筋固定连接。在填充层与外墙板齐平的端面上开设有浇筑槽,相邻两个填充层的浇筑槽拼接形成为第二结构柱浇筑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石膏本身具有优良的蓄温隔热性能,具有绝佳的防火性能,在填充层上方的结构梁浇筑腔内现场浇筑混凝土或者灌注砂浆形成为结构梁,在左右相邻两个填充层之间的第一结构柱浇筑腔内现场浇筑混凝土或者灌注砂浆形成为第一结构柱,复合墙板同时与结构梁和第一结构柱连接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热量散失,达到节能住宅标准,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横向连接杆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拼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加强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加强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加强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加强筋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墙板,2、保温层,3、填充层,4、防护板,5、安装槽,6、竖向筋,7、横向筋,8、横向连接杆,8-1、横向插槽,8-2、纵向插槽,9、横向吊筋,10、吊装杆,11、浇筑槽,12、第一结构柱浇筑腔,13、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复合墙板,复合墙板包括外墙板1、以及固定在外墙板1内侧的填充层3,填充层3的上端面位于外墙板1上端面的下方,位于填充层3上方的空腔为结构梁浇筑腔,填充层3的长度小于外墙板1的长度且填充层3的一个端面与外墙板1对应端的端面齐平,填充层3的另一个端面与外墙板1另一个端面之间的空腔形成为第一结构柱浇筑腔12。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复合墙板还包括设置在外墙板1与填充层3之间的保温层2,保温层2的上端面与外墙板1的上端面齐平,外墙板1、保温层2以及填充层3借助连接件固定连接。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保温层2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外墙板1一端的内侧固定有防护板4,防护板4的端部凸出在外墙板1外部,保温层2的两端都开设有与防护板4相配合的安装槽5。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左右相邻的两个复合墙板拼接好后,防护板4正好位于相邻两个外墙板1之间的接缝内侧,可以起到密封接缝的作用,这种复合墙板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热量散失,达到节能的住宅标准,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而且可以避免水通过接缝进入到外墙板1内部,延长复合墙板的使用寿命。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连接件包括在填充层3内部预设的一组沿长度方向排列的竖向筋6、一组沿竖向排列的横向筋7、以及固定在外墙板1内侧的一组呈矩阵式排列的横向连接杆8,横向筋7与竖向筋6固定连接形成为钢筋网架,钢筋网架与横向连接杆8连接。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先将横向筋7与竖向筋6固定在一起形成为钢筋网架,然后再将钢筋网架与固定在外墙板1内侧的横向连接杆8固定在一起即可,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便于后期吊装。这种连接件属于断热桥的构造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热量传导而使保温节能效果降低的几率。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横向连接杆8的内端面上开设有横向插槽8-1和纵向插槽8-2,横向筋7与横向插槽8-1插接,竖向筋6与纵向插槽8-2插接。如图3所示,横向插槽8-1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贯通横向连接杆8,纵向插槽8-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上下贯通,安装时只要将横向筋7卡到横向插槽8-1内、竖向筋6卡到纵向插槽8-2内即可,连接牢固可靠,安装时更加简单方便。本技术中横向插槽8-1沿内外方向的深度大于纵向插槽8-2沿内外方向的深度且横向插槽8-1与纵向插槽8-2连通,插接好后,竖向筋6位于横向筋7内侧。横向连接杆8为塑料材质,质量轻,便于携带。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填充层3内部还预设有与钢筋网架固定连接的横向吊筋9、以及下端与横向吊筋9固定连接且上端延伸到填充层3上方的吊装杆10,吊装杆10的上端位于外墙板1和保温层2上端面的下方。如图2所示,使建筑的结构梁在保温层2内侧,浇筑在复合墙板里面,保温效果更好。吊装杆10的设置,方便复合墙板的吊装搬运。吊装杆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吊装杆10沿横向吊筋9的长度方向排列。如图2所示,多个吊装点,吊装时更加平稳。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竖向筋6的上端延伸到结构梁浇筑腔内形成为与结构梁内的连接筋搭接的连接部。如图2所示,现场操作时,将凸出在填充层3上方的竖向筋6与结构梁内需要预设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墙板包括外墙板(1)、以及固定在外墙板(1)内侧的填充层(3),填充层(3)的上端面位于外墙板(1)上端面的下方,位于填充层(3)上方的空腔为结构梁浇筑腔,填充层(3)的长度小于外墙板(1)的长度且填充层(3)的一个端面与外墙板(1)对应端的端面齐平,填充层(3)的另一个端面与外墙板(1)另一个端面之间的空腔形成为第一结构柱浇筑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墙板包括外墙板(1)、以及固定在外墙板(1)内侧的填充层(3),填充层(3)的上端面位于外墙板(1)上端面的下方,位于填充层(3)上方的空腔为结构梁浇筑腔,填充层(3)的长度小于外墙板(1)的长度且填充层(3)的一个端面与外墙板(1)对应端的端面齐平,填充层(3)的另一个端面与外墙板(1)另一个端面之间的空腔形成为第一结构柱浇筑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墙板还包括设置在外墙板(1)与填充层(3)之间的保温层(2),保温层(2)的上端面与外墙板(1)的上端面齐平,外墙板(1)、保温层(2)以及填充层(3)借助连接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墙板(1)一端的内侧固定有防护板(4),防护板(4)的端部凸出在外墙板(1)外部,保温层(2)的两端都开设有与防护板(4)相配合的安装槽(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保温复合墙板与梁、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在填充层(3)内部预设的一组沿长度方向排列的竖向筋(6)、一组沿竖向排列的横向筋(7)、以及固定在外墙板(1)内侧的一组呈矩阵式排列的横向连接杆(8),横向筋(7)与竖向筋(6)固定连接形成为钢筋网架,钢筋网架与横向连接杆(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苏忠琳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筑佳节能产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