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线器、模块化电气设备及其布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27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理线器、模块化电气设备及其布线方法,所述理线器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线槽;该过线槽在第二方向的宽度不小于其对应引线模块引出线束的线径之和,其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各引线模块所引出线束的最大线径的两倍;所述过线槽在第一方向设有第一口;所述过线槽在第一方向设有第一口,并在第二方向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二口与第三口相对设置,且其数量均不小于各引线模块的引线数量之和。使用上述理线器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在各个维度、各个接线节点间都尽可能地减少了线束的交错,给予线束充分的散热空间,以解决散热问题,并具有良好的接线效率和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理线器、模块化电气设备及其布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块化电气设备
,更具体来讲,涉及理线器、模块化电气设备及其布线方法。
技术介绍
模块化电气设备,如UPS机柜、充电桩、高压直流柜等,由于其内子模块数量较多,且每个模块都引出三相电线及中线等具有不同电位的线束,因而对应了不同接线指向的接线端子,布线结构复杂,接线工作量大。现有的布线方法通常采用线卡,人工地将同电位的线束捆扎在一起,随后接入。其存在如下问题:(1)线束扎成一捆后,导致被束缚在中间的线束散热效果差;根据热仿真结果,一般而言,中心线束要比最外缘线束的温度高出30℃左右;(2)没有预定路径,仅凭借工人的经验来装配线卡扎线,耗费工时长,且走线效果因人而异,往往存在线长参差不齐,甚至可能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况,接线效率低;(3)线卡的消耗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理线器、模块化电气设备及其布线方法,使得在电气设备在使用上述理线器的情况下,在各个维度、各个接线节点间尽可能地减少线束的交错,充分给予线束散热空间,以解决散热问题,并具有良好的接线效率和美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理线器,用于对多个引线模块所引出的线束进行整理,并将对应引线模块及上级理线器引出的线束引向下级理线器或对应的接线模块;所述理线器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线槽;该过线槽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其对应引线模块引出线束的线径之和,其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各引线模块所引出线束的最大线径的两倍;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过线槽在第一方向设有第一口,并在第二方向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二口与第三口相对设置,且其数量均不小于各引线模块的引线数量之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模块化电气设备,其设有: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电气模块,其均引出多条线束;多个接线模块,用于接收具有同一接线指向的线束;多级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理线器,其分别对应一电气模块设置,以从第一口引入该电气模块的多条线束,并使其在过线槽内沿第二方向堆叠;理线器上多个相邻的第三口构成与各接线模块一一对应的出口组,各出口组内第三口的数量不小于对应接线模块所接收的线束数,以引出相应线束;各级理线器的出口组及其内第三口在第二方向上一一对应;其中,除首级理线器外的其他理线器还从各第二口引入该第二口所对的第三口在上级理线器中对应的第三口引出的线束;各级理线器的过线槽内的线束依其接线指向分别从对应出口组中的一第三口引出,并接入下级理线器对应的第二口或接线模块。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气模块均具有相同的引线数量,且其引出线束分别具有不同的接线指向;所述理线器的各出口组内第三口的数量均相同,且对应于电气模块的数量。在某一实施例中:在理线器的过线槽内,所述从第一口引入的线束与从第二口引入的线束在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在某一实施例中:在理线器的各出口组内,由第二口引入的线束从其相对的第三口引出,由第一口引入的线束从组内其他第三口引出;各线束沿第一方向的排布次序与其对应电气模块沿第二方向的排布次序相同或相反。在某一实施例中:在各级理线器中,对应电气模块引出的各线束在过线槽内沿第二方向的堆叠次序与各线束在该理线器上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三口的次序相应;且相较于其他线束穿过的第三口,堆叠于最上端的线束所穿过的第三口沿第一方向距所述第一口的间隔距离最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模块化电气设备的布线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电气设备内沿第二方向设置M个具有位次关系的电气模块,各电气模块均引出若干线束;在电气设备内设置多个接线模块,用于接收具有同一接线指向的线束;在电气设备内沿第二方向对齐设置M级对应各电气模块,且如权利要求1或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理线器;将第M位次电气模块的各线束由第M级理线器的第一口引入过线槽,并沿第二方向堆叠;在过线槽内使各线束由第一方向延伸转为第二方向延伸,并分别由某一第三口引出,依线束的接线指向接入对应的接线模块;将上一位次的电气模块的各线束由其对应理线器的第一口引入过线槽,并沿第二方向堆叠;在过线槽内使各线束由第一方向延伸转为第二方向延伸,并分别由某一第三口引出,且依次穿过其下级理线器在第二方向对齐的第二口和第三口,接入对应的接线模块;其中,所述某一第三口与下一位次电气模块引出的与该线束具有相同接线指向的线束在下级理线器的引出口的相邻口在第二方向对齐,且该相邻口均位于所述引出口的左侧或右侧;完成所有位次的电气模块与各接线模块间的布线。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气模块均具有相同的引线数量,且其引出线束分别具有不同的接线指向,所述接线模块的数量对应各电气模块的引线数量;在对第M位次的电气模块布线时,其各线束在第一方向间隔M-1个第三口。在某一实施例中:在理线器的过线槽内,所述从第一口引入的线束与从第二口引入的线束在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在某一实施例中:在各级理线器中,对应电气模块引出的各线束在过线槽内沿第二方向的堆叠次序与各线束在该理线器上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三口的次序相应;且相较于其他线束穿过的第三口,堆叠于最上端的线束所穿过的第三口沿第一方向距所述第一口的间隔距离最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线器,应用于多对多的布线环境下,可由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引入两个线源的线束,并使其归集为由第二方向统一引出,为在多对多的布线环境实现线束分隔、以及高效美观的布线提供了结构支撑;(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其在第二方向实现了层层递进的布线结构,使得布线外观较为整洁美观,还通过使各线束穿过相应的第二口和第三口,在理线器间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排布,避免了级间线束的无序交错,增加了其散热空间,提升了整体散热效果;(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在理线器内,从第一口引入的各线束与从第二口引入的各线束均间隔设置,从而防止了从第一口和第二口引入的线束在第三方向接触和交错,提升了理线器内的散热环境,进一步提升了设备整体散热效果;(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块化电气设备,由第二口引入的线束直通对应的第三口并引出,防止了在出口组内的线束交错,提升了理线器内的散热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散热效果;(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在各出口组内,各线束沿第一方向的排布次序与其对应电气模块沿第二方向的排布次序相同或相反,以提升整体布线的美观和统一度,相应地也提升了布线效率;(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堆叠于最上端的线束选择距第一口最远的出口组内的一第三口引出理线器,从而防止由第一口引入的各线束发生不必要的交错,提升了理线器内的散热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散热效果;(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块化电气设备,根据热仿真结果,各电气模块引出的线束组中,中心线束比边缘线束的温度仅高10℃左右,其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理线器,用于对多个引线模块所引出的线束进行整理,并将对应引线模块及上级理线器引出的线束引向下级理线器或对应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n所述理线器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线槽;该过线槽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其对应引线模块引出线束的线径之和,其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各引线模块所引出线束的最大线径的两倍;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n所述过线槽在第一方向设有第一口,并在第二方向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二口与第三口相对设置,且其数量均不小于各引线模块的引线数量之和。/n

【技术特征摘要】
1.理线器,用于对多个引线模块所引出的线束进行整理,并将对应引线模块及上级理线器引出的线束引向下级理线器或对应的接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理线器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线槽;该过线槽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其对应引线模块引出线束的线径之和,其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各引线模块所引出线束的最大线径的两倍;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过线槽在第一方向设有第一口,并在第二方向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二口与第三口相对设置,且其数量均不小于各引线模块的引线数量之和。


2.模块化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
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电气模块,其均引出多条线束;
多个接线模块,用于接收具有同一接线指向的线束;
多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器,其分别对应一电气模块设置,以从第一口引入该电气模块的多条线束,并使其在过线槽内沿第二方向堆叠;理线器上多个相邻的第三口构成与各接线模块一一对应的出口组,各出口组内第三口的数量不小于对应接线模块所接收的线束数,以引出相应线束;各级理线器的出口组及其内第三口在第二方向上一一对应;
其中,除首级理线器外的其他理线器还从各第二口引入该第二口所对的第三口在上级理线器中对应的第三口引出的线束;各级理线器的过线槽内的线束依其接线指向分别从对应出口组中的一第三口引出,并接入下级理线器对应的第二口或接线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气模块均具有相同的引线数量,且其引出线束分别具有不同的接线指向;
所述理线器的各出口组内第三口的数量均相同,且对应于电气模块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理线器的过线槽内,所述从第一口引入的线束与从第二口引入的线束在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理线器的各出口组内,由第二口引入的线束从其相对的第三口引出,由第一口引入的线束从组内其他第三口引出;
各线束沿第一方向的排布次序与其对应电气模块沿第二方向的排布次序相同或相反。


6.如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舒钰叶南志陈海飞上官志渊苏俊达许圳杰
申请(专利权)人: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