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267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包括步骤:A1.制备其至少一面具有多个微流道的微流道模板;A2.制备基底;A3.把含有发光材料的分散液或溶液滴在所述基底上铺展;A4.把所述微流道模板具有微流道的一面压在所述基底上,从而使所述微流道与基底之间围成毛细管微腔;A5.静置以待溶剂挥发完全后把所述微流道模板与基底分开,得到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利用该方法易于大面积制备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且实施难度小,实施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些显示设备(如LED显示屏等)中具有会有发光层,发光层中一般是在基底上用发光材料(例如量子点、钙钛矿或有机发光分子材料等)制成微纳图案,这种显示技术,由于其优秀的光学特性,例具有如亮度高、响应快、电光转化率高以及光谱半峰宽窄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生产厂家的喜爱。在制作发光层时,一般可通过蒸镀法、光刻法、液相加工法等方法在基底上制备发光材料微纳图案,其中,蒸镀法、光刻法对不同发光材料的适用范围较小,而液相加工法的适用范围更大(其中尤其适合于量子点和高沸点有机分子),但是液相加工法面临着大规模加工困难、实施成本高、重复性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易于大面积制备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且实施成本较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包括步骤:A1.制备其至少一面具有多个微流道的微流道模板;A2.制备基底;A3.把含有发光材料的分散液或溶液滴在所述基底上铺展;A4.把所述微流道模板具有微流道的一面压在所述基底上,从而使所述微流道与基底之间围成毛细管微腔;A5.静置以待溶剂挥发完全后把所述微流道模板与基底分开,得到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中,所述微流道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微流道模板的边沿形成开放结构。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中,所述微流道的深度大于5μm且小于20μm、宽度大于2μm且小于10μm。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流道为直流道,其长度大于5mm;所述微流道之间等间隔平行设置,且间隔大于10μm且小于或等于微流道宽度的5倍。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中,所述微流道模板由柔性材料制成。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材料为PDMS。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中,步骤A1包括:制备具有微柱结构的模板基片;用所述模板基片作为复形模板进行复形得到具有微流道的微流道模板;所述微柱结构为与所述微流道相对应的凸纹。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中,步骤A2之后、步骤A3之前,还包括步骤:对所述基底进行清洗处理和烘干处理。进一步的,对所述基底进行清洗处理的步骤包括:分别在水、乙醇溶剂中用超声波清洗5min。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中,步骤A4中,用不大于20N·cm-2的压强压紧所述微流道模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方法,制备具有微流道的微流道模板,当微流道模板压合在基底上时,微流道与基底之间围成毛细管微腔,从而产生毛细管效应,自动把铺展在基底上的分散液或溶液吸入毛细管微腔中,待分散液或溶液的挥发完全后,得到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利用该方法易于大面积制备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且实施难度小,实施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种模板基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示例性的使用柔性材料进行复形的示意图。图4为一种微流道模板坯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微流道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的微流道模板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实施例一得到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实施例一的实施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包括步骤:A1.制备其至少一面具有多个微流道的微流道模板;A2.制备基底;A3.把含有发光材料的分散液或溶液滴在基底上铺展;A4.把微流道模板具有微流道的一面压在基底上,从而使微流道与基底之间围成毛细管微腔;A5.静置以待溶剂挥发完全后把微流道模板与基底分开,得到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该方法中,当微流道模板压合在基底上时,微流道与基底之间围成毛细管微腔,从而产生毛细管效应,自动把铺展在基底上的分散液或溶液吸入毛细管微腔中,待分散液或溶液的挥发完全后,得到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利用该方法易于大面积制备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且实施难度小,实施成本较低。其中,步骤A3中的发光材料可以但不限于是量子点、钙钛矿、有机发光分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微流道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微流道模板的边沿形成开放结构。从而当分散液或溶液被吸入毛细管微腔中的时候,毛细管微腔中的空气能够有效排出,避免毛细管微腔中的空气阻碍分散液或溶液的吸入。优选的,微流道的两端均延伸至微流道模板的边沿形成开放结构,更有利于空气充分排出。例如图5所示的微流道模板100,其一面设置有多个微流道1,且微流道1的两端延伸至该微流道模板100的边沿形成开放结构。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微流道的深度大于5μm且小于20μm、宽度大于2μm且小于10μm。该尺寸的微流道对含有发光材料的分散液或溶液的吸附效果较佳,使最终对应同一微流道的微纳条纹连续而不中断的概率较高。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微流道1为直流道,其长度大于5mm(该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制备面积设置);其中微流道1之间等间隔平行设置,且间隔大于10μm且小于或等于微流道宽度的5倍,由于步骤A3中把含有发光材料的分散液或溶液滴在基底上铺展,基底上铺展的液体厚度是一定的,若微流道过于密集,则液体不足以够充分填充微流道,从而使最终得到的微纳图案的发光材料厚度不均匀甚至出现图纹断续的情况,若微流道过于稀疏,则无法满足性能要求且浪费含有发光材料的分散液或溶液;对于前述的深度和宽度,采用该间隔,可保证液体能够充分填充微流道,从而保证最终得到的微纳图案的发光材料厚度均匀,且能够满足性能要求并使分散液或溶液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微流道不限于是直线,微流道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为波纹曲线状。微流道之间也不限于时平行的,微流道之间也可以有交叉。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微流道模板由柔性材料制成。即步骤A1中,利用柔性材料制备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A1.制备其至少一面具有多个微流道的微流道模板;/nA2.制备基底;/nA3. 把含有发光材料的分散液或溶液滴在所述基底上铺展;/nA4. 把所述微流道模板具有微流道的一面压在所述基底上,从而使所述微流道与基底之间围成毛细管微腔;/nA5. 静置以待溶剂挥发完全后把所述微流道模板与基底分开,得到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1.制备其至少一面具有多个微流道的微流道模板;
A2.制备基底;
A3.把含有发光材料的分散液或溶液滴在所述基底上铺展;
A4.把所述微流道模板具有微流道的一面压在所述基底上,从而使所述微流道与基底之间围成毛细管微腔;
A5.静置以待溶剂挥发完全后把所述微流道模板与基底分开,得到具有发光材料微纳图案的基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微流道模板的边沿形成开放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的深度大于5μm且小于20μm、宽度大于2μm且小于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仿生毛细管微流道进行液相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为直流道,其长度大于5mm;所述微流道之间等间隔平行设置,且间隔大于10μm且小于或等于微流道宽度的5倍。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寒飞吴雨辰江雷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