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净化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64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净化站,包括安装台、混凝池、沉淀池和过滤池,混凝池、沉淀池和过滤池依次从高至低地设置在安装台上,混凝池与沉淀池通过混凝通道连通,沉淀池与过滤池通过沉淀通道连通,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加药口,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通道,过滤池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污通道和清水通道,混凝池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本水体净化站,处理过程中的水不流经任何管道,不会有污物在管道内沉积,后期清理简单,无繁杂的电控系统,运行操作简单,可靠性较好,设置的搅拌装置能较高效率地将待处理的水与混凝剂混合形成矾花,不受水量变化的影响,采用倾斜底板的沉淀池,沉淀物更易无残留地排出,清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净化站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水体净化站。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优质的饮用水是人身体健康的保障,淡水资源的紧张,使得我们需要节约每一滴水,这也涉及到关于水的循环利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水环境的状况日益关注,对水体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水处理系统,存在种类多、管道结构与电控系统较为繁杂和运行操作繁琐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水体净化站,处理过程中的水不流经任何管道,不会有污物在管道内沉积,后期清理简单,无繁杂的电控系统,运行操作简单,可靠性较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净化站,包括安装台、混凝池、沉淀池和过滤池,混凝池、沉淀池和过滤池依次从高至低地设置在安装台上,混凝池与沉淀池通过混凝通道连通,沉淀池与过滤池通过沉淀通道连通,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加药口,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通道,过滤池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污通道和清水通道,所述混凝池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沉淀池的内底面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第一排污通道位于其底面较低的一侧,沉淀通道位于其底面较高的一侧,过滤池的内底面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第二排污通道位于其底面较低的一侧,清水通道位于其底面较高的一侧,过滤池内部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之间均设置有隔离环,过滤池的顶部设置有冲洗通道,过滤池的内壁上埋设有分流管,分流管与冲洗通道连接,分流管的三个出液口分别位于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之间的空隙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齿圈和电机,齿圈转动设置在混凝池的顶部边沿处,电机安装在混凝池的外侧面,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圈啮合,齿圈的下底面阵列有搅拌杆,搅拌杆的侧面设置有沿纵向布置的搅拌叶片,搅拌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无烟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层为石英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过滤层为活性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过滤层为鹅卵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水体净化站,处理过程中的水不流经任何管道,不会有污物在管道内沉积,后期清理简单,无繁杂的电控系统,运行操作简单,可靠性较好,设置的搅拌装置能较高效率地将待处理的水与混凝剂混合形成矾花,不受水量变化的影响,采用倾斜底板的沉淀池,沉淀物更易无残留地排出,清理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台、2混凝池、3沉淀池、4过滤池、5搅拌装置、51齿圈、52齿轮、53电机、54搅拌杆、55搅拌叶片、56加强杆、6进水口、7加药口、8混凝通道、9沉淀通道、10第一排污通道、11第二排污通道、12清水通道、13冲洗通道、14分流管、15第一过滤层、16第二过滤层、17第三过滤层、18第四过滤层、19隔离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体净化站,包括安装台1、混凝池2、沉淀池3和过滤池4,混凝池2、沉淀池3和过滤池4依次从高至低地设置在安装台1上,混凝池2与沉淀池3通过混凝通道8连通,沉淀池3与过滤池4通过沉淀通道9连通,混凝池2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6和加药口7,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通道10,过滤池4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污通道11和清水通道12,混凝池2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5,搅拌装置5包括齿圈51和电机53,齿圈51转动设置在混凝池2的顶部边沿处,电机53安装在混凝池2的外侧面,电机5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52,齿轮52与齿圈51啮合,齿圈51的下底面阵列有搅拌杆54,搅拌杆54的侧面设置有沿纵向布置的搅拌叶片55,电机53通过齿轮52带动齿圈51转动,转动的齿圈51使搅拌叶片55在混凝池2内转动,使混凝池2内的水与混凝剂保持晃动状态,以促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混凝剂充分接触反应形成矾花,搅拌杆54之间设置有加强杆56,以加强搅拌杆54的强度,沉淀池3的内底面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第一排污通道10位于其底面较低的一侧,沉淀通道9位于其底面较高的一侧,水中矾花沉积在沉淀池3最底部的尖角处,待中上层清水从沉淀通道9流入过滤池4后,沉淀池3内的沉积物从第一排污通道10排出,沉淀池3的斜面能加速排出沉积物,且残留物更少,有利于进行下一轮沉淀,过滤池4的内底面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第二排污通道11位于其底面较低的一侧,清水通道12位于其底面较高的一侧,过滤池4内部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第一过滤层15为无烟煤,第二过滤层16为石英砂,无烟煤滤料同石英砂滤料配合使用是业内目前最为推广的快速过滤材料,第三过滤层17为活性炭,吸附微粒,第四过滤层18为鹅卵石,留出缝隙,便于清水从清水通道10流出,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之间均设置有隔离环19,使得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之间存在空隙,过滤池4的顶部设置有冲洗通道13,过滤池4的内壁上埋设有分流管14,分流管14与冲洗通道13连接,分流管14的三个出液口分别位于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之间的空隙处,当过滤池4内的过滤层上残留过多杂质时,冲洗通道13可外接清水,清水通过分流管14分别冲洗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将过滤层上的杂质冲下再从第二排污通道11排出。在使用时:电机53通过齿轮52带动齿圈51转动,转动的齿圈51使搅拌叶片55在混凝池2内转动,使混凝池2内的水与混凝剂保持晃动状态,以促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混凝剂充分接触反应形成矾花,水中矾花沉积在沉淀池3最底部的尖角处,待中上层清水从沉淀通道9流入过滤池4后,沉淀池3内的沉积物从第一排污通道10排出,沉淀池3的斜面能加速排出沉积物,且残留物更少,有利于进行下一轮沉淀,当过滤池4内的过滤层上残留过多杂质时,冲洗通道13可外接清水,清水通过分流管14分别冲洗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将过滤层上的杂质冲下再从第二排污通道11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净化站,包括安装台(1)、混凝池(2)、沉淀池(3)和过滤池(4),混凝池(2)、沉淀池(3)和过滤池(4)依次从高至低地设置在安装台(1)上,混凝池(2)与沉淀池(3)通过混凝通道(8)连通,沉淀池(3)与过滤池(4)通过沉淀通道(9)连通,混凝池(2)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6)和加药口(7),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通道(10),过滤池(4)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污通道(11)和清水通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2)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5),沉淀池(3)的内底面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第一排污通道(10)位于其底面较低的一侧,沉淀通道(9)位于其底面较高的一侧,过滤池(4)的内底面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第二排污通道(11)位于其底面较低的一侧,清水通道(12)位于其底面较高的一侧,过滤池(4)内部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之间均设置有隔离环(19),过滤池(4)的顶部设置有冲洗通道(13),过滤池(4)的内壁上埋设有分流管(14),分流管(14)与冲洗通道(13)连接,分流管(14)的三个出液口分别位于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之间的空隙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净化站,包括安装台(1)、混凝池(2)、沉淀池(3)和过滤池(4),混凝池(2)、沉淀池(3)和过滤池(4)依次从高至低地设置在安装台(1)上,混凝池(2)与沉淀池(3)通过混凝通道(8)连通,沉淀池(3)与过滤池(4)通过沉淀通道(9)连通,混凝池(2)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6)和加药口(7),沉淀池(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通道(10),过滤池(4)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排污通道(11)和清水通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2)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5),沉淀池(3)的内底面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第一排污通道(10)位于其底面较低的一侧,沉淀通道(9)位于其底面较高的一侧,过滤池(4)的内底面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第二排污通道(11)位于其底面较低的一侧,清水通道(12)位于其底面较高的一侧,过滤池(4)内部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和第四过滤层(18)之间均设置有隔离环(19),过滤池(4)的顶部设置有冲洗通道(13),过滤池(4)的内壁上埋设有分流管(14),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开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加仕达水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