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50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包括超载保护装置主体,所述超载保护装置主体包括开关机构与转动机构,所述开关机构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内侧,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一端边缘处中部,所述转动机构外侧设置有转动臂,所述超载保护装置主体还包括底座与轿厢底盘,所述底座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杠杆原理将电梯轿厢超载后的压缩行程放大四点六倍传导给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检测行程达到二十毫米左右,使轿厢称重更加灵敏,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压缩弹簧用于使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始终处于张开状态,消除各传动零件之间的传动间隙,最大限度地保证信号放大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之间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本申请的技术人发现轿厢超载后的弹性元件压缩变形并不是很大,通常只有几毫米,所以传导超载保护装置的压缩行程也只有几毫米,如此小的测量行程,通常会导致测量精度不高、称重不准确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包括超载保护装置主体,所述超载保护装置主体包括开关机构与转动机构,所述开关机构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内侧,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一端边缘处中部,所述转动机构外侧设置有转动臂,所述超载保护装置主体还包括底座与轿厢底盘,所述底座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外部,所述轿厢底盘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顶部。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六角螺栓A,所述六角螺栓A一侧相对于转动臂表面连接有开关触杆,所述开关触杆共设置有两个,且靠近所述六角螺栓A的开关触杆底部设置有控制电路微动开关,而距离所述六角螺栓A较远的开关触杆底部设置有外呼截停微动开关,所述开关触杆远离六角螺栓A的一侧相对于转动臂表面连接有六角螺栓B,所述六角螺栓B底部外侧相对于转动臂底部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底部连接有压缩弹簧。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一端内侧连接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朝向底座的一端外侧连接有连接螺母。进一步的,所述六角螺栓A与轿厢底盘底面相接,所述外呼截停微动开关、控制电路微动开关的位置与开关触杆的位置相互对应。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臂设置在底座内侧,且所述转动臂能够以滚动轴承为轴进行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杠杆原理将电梯轿厢超载后的压缩行程放大四点六倍传导给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检测行程达到二十毫米左右,使轿厢称重更加灵敏,且本技术中压缩弹簧用于使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始终处于张开状态,消除各传动零件之间的传动间隙,最大限度地保证信号放大精度,本技术的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安装调试方便、使用广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超载保护装置主体;2、开关机构;21、开关触杆;22、外呼截停微动开关;23、控制电路微动开关;24、六角螺栓A;25、六角螺栓B;26、弹簧座;27、压缩弹簧;3、转动机构;31、连接螺母;32、滚动轴承;33、转动臂;4、底座;5、轿厢底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包括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包括开关机构2与转动机构3,开关机构2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内侧,转动机构3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一端边缘处中部,转动机构3外侧设置有转动臂33,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还包括底座4与轿厢底盘5,底座4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外部,轿厢底盘5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顶部。为了便于根据六角螺栓A24下降的高度,开启外呼截停微动开关22或控制电路微动开关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开关机构2包括六角螺栓A24,六角螺栓A24一侧相对于转动臂33表面连接有开关触杆21,开关触杆21共设置有两个,且靠近六角螺栓A24的开关触杆21底部设置有控制电路微动开关23,而距离六角螺栓A24较远的开关触杆21底部设置有外呼截停微动开关22,开关触杆21远离六角螺栓A24的一侧相对于转动臂33表面连接有六角螺栓B25,六角螺栓B25底部外侧相对于转动臂33底部设置有弹簧座26,弹簧座26底部连接有压缩弹簧27。为了便于转动臂33能够沿着滚动轴承32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动机构3包括转动臂33,转动臂33一端内侧连接有滚动轴承32,滚动轴承32朝向底座4的一端外侧连接有连接螺母31。为了便于不同位置的开关触感21能够触动外呼截停微动开关22或控制电路微动开关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六角螺栓A24与轿厢底盘5底面相接,外呼截停微动开关22、控制电路微动开关23的位置与开关触杆21的位置相互对应。为了便于转动臂33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动臂33设置在底座4内侧,且转动臂33能够以滚动轴承32为轴进行转动。需要说明的是,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在工作时,当电梯轿厢载重时,均布在轿厢底框上的弹性元件产生压缩变形,通过轿厢底盘5将压缩行程信号传导给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六角螺栓A24,克服压缩弹簧27的阻力,推动转动臂33和开关触杆21沿滚动轴承31旋转,利用杠杆的原理,开关触感21的行程远大于轿厢底盘5的压缩行程,当开关触杆21下降到对应80%额定载重位置时,开关触杆21便会触发外呼截停微动开关22,从而切断电梯的外呼截停电路,运行中的轿厢不再应答外呼截停信号,当开关触杆21下降到对应110%额定载重位置时,开关触杆21便会触发控制电路微动开关23,从而切断电梯的控制电路,电梯不能启动,直到电梯轿厢内乘客走出轿厢,电梯载重恢复到正常时,电梯才能启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包括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包括开关机构(2)与转动机构(3),所述开关机构(2)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内侧,所述转动机构(3)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一端边缘处中部,所述转动机构(3)外侧设置有转动臂(33),所述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还包括底座(4)与轿厢底盘(5),所述底座(4)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外部,所述轿厢底盘(5)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包括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包括开关机构(2)与转动机构(3),所述开关机构(2)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内侧,所述转动机构(3)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一端边缘处中部,所述转动机构(3)外侧设置有转动臂(33),所述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还包括底座(4)与轿厢底盘(5),所述底座(4)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外部,所述轿厢底盘(5)设置在超载保护装置主体(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2)包括六角螺栓A(24),所述六角螺栓A(24)一侧相对于转动臂(33)表面连接有开关触杆(21),所述开关触杆(21)共设置有两个,且靠近所述六角螺栓A(24)的开关触杆(21)底部设置有控制电路微动开关(23),而距离所述六角螺栓A(24)较远的开关触杆(21)底部设置有外呼截停微动开关(22),所述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仕亮牛军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富士电梯临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