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47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导线缠绕装置,包括动力箱,动力箱内部底部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一侧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主皮带轮,主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从皮带轮传动连接,从皮带轮固定套接于转动轴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动力箱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轴中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直齿轮。该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通过转动轴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蜗杆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达到了缠绕杆在转动过程中将数据线有序的进行缠绕,避免数据线卡死的效果,解决了计算机数据线在使用过程中杂乱无章,交叉缠绕容易损伤数据线,造成计算机数据丢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具体为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是为了方便了人们用来存放数据线,从而防止了数据线混乱在一起,使人们耗费时间去整理,同时也减少了数据线占据的空间,通过数据线缠绕装置的整理更加方便了人们的使用。传统的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线缠绕不流畅,装置利用率较低,不方便数据线的缠绕,使用过程中仍然容易使数据线杂乱无章,桌面混乱,容易使数据线损伤,降低数据线的使用寿命,同时容易使数据线缠绕卡死,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具备快速有效的计算机数据线进行缠绕,避免数据线缠绕过程受损,增加数据线的使用寿命,使缠绕数据线过程中更加流畅无卡顿,提高缠绕数据线装置的利用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障计算机桌面的整洁,避免数据线杂乱无章的摆设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线缠绕不流畅,装置利用率较低,不方便数据线的缠绕,使用过程中仍然容易使数据线杂乱无章,桌面混乱,容易使数据线损伤,降低数据线的使用寿命,同时容易使数据线缠绕卡死,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快速有效的计算机数据线进行缠绕,避免数据线缠绕过程受损,增加数据线的使用寿命,使缠绕数据线过程中更加流畅无卡顿,提高缠绕数据线装置的利用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障计算机桌面的整洁,避免数据线杂乱无章的摆设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导线缠绕装置,包括动力箱,动力箱内部底部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一侧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主皮带轮,主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从皮带轮传动连接,从皮带轮固定套接于转动轴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动力箱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轴中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直齿轮,直齿轮外表面的顶部与蜗杆表面的螺纹啮合,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支撑板的底部与动力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箱内壁底部的另一端与滑轨的底部固定连接,滑轨的顶部与滑轮外白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滑轮的中部通过转杆与固定架的底部转动连接,固定架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缠绕杆的底部固定连接,缠绕杆中部的一侧与推动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推动板的另一侧与液压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固定设置于动力箱的一侧。优选的,蜗杆远离支撑板一端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立板,立板的顶部与动力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缠绕杆底部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主动锥齿轮,并且主动锥齿轮与固定设置于蜗杆一端的从动锥齿轮垂直,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数量为三组,三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均在液压伸缩杆的作用下啮合。优选的,动力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框架,框架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三组对称的防斜拉环,并且防斜拉环与缠绕杆共线设置,动力箱的顶部固定开设有直径大于缠绕杆的滑槽。优选的,固定架的数量为六个,两个固定架为一组对称设置于缠绕杆的两端,每个固定架的底部均转动设置有滑轮。优选的,固定板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固定板一侧的中部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并且三个液压伸缩杆的一端均设置有控制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通过转动轴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蜗杆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达到了缠绕杆在转动过程中将数据线有序的进行缠绕,避免数据线卡死的效果,解决了计算机数据线在使用过程中杂乱无章,交叉缠绕容易损伤数据线,造成计算机数据丢失的问题。2、该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快速有效的计算机数据线进行缠绕,避免数据线缠绕过程受损,增加数据线的使用寿命,使缠绕数据线过程中更加流畅无卡顿,提高缠绕数据线装置的利用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障计算机桌面的整洁,避免数据线杂乱无章的摆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其中:1动力箱、2伺服电机、3主皮带轮、4皮带、5从皮带轮、6转动轴、7框架、8防斜拉环、9支撑板、10缠绕杆、11液压伸缩杆、12直齿轮、13固定板、14滑轨、15立板、16蜗杆、17滑轮、18固定架、19主动锥齿轮、20推动板、21从动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计算机导线缠绕装置,包括动力箱1,动力箱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框架7,框架7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三组对称的防斜拉环8,并且防斜拉环8与缠绕杆10共线设置,动力箱1的顶部固定开设有直径大于缠绕杆10的滑槽,通过设置防斜拉环8,避免数据线在缠绕的过程过度拖拽缠绕杆10,增加缠绕杆10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交叉缠绕数据线,动力箱1内部底部的一端与伺服电机2的底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2一侧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主皮带轮3,主皮带轮3通过皮带4与从皮带轮5传动连接,从皮带轮5固定套接于转动轴6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动力箱1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轴6中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直齿轮12,直齿轮12外表面的顶部与蜗杆16表面的螺纹啮合,蜗杆16远离支撑板9一端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立板15,立板15的顶部与动力箱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增加蜗杆16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使主动锥齿轮19和从动锥齿轮21啮合更加紧密,蜗杆1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9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支撑板9的底部与动力箱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动力箱1内壁底部的另一端与滑轨14的底部固定连接,滑轨14的顶部与滑轮17外白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滑轮17的中部通过转杆与固定架18的底部转动连接,固定架18的数量为六个,两个固定架18为一组对称设置于缠绕杆10的两端,每个固定架18的底部均转动设置有滑轮17,使缠绕杆10左右运动更加流畅,固定架18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缠绕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缠绕杆10底部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主动锥齿轮19,并且主动锥齿轮19与固定设置于蜗杆16一端的从动锥齿轮21垂直,主动锥齿轮19和从动锥齿轮21的数量为三组,三组主动锥齿轮19和从动锥齿轮21均在液压伸缩杆11的作用下啮合,使三个缠绕杆10能够间接的工作,达到缠绕更多数据线的效果,缠绕杆10中部的一侧与推动板20的一侧滑动连接,推动板20的另一侧与液压伸缩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杆1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3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固定板13一侧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包括动力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内部底部的一端与伺服电机(2)的底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2)一侧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主皮带轮(3),主皮带轮(3)通过皮带(4)与从皮带轮(5)传动连接,从皮带轮(5)固定套接于转动轴(6)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动力箱(1)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轴(6)中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直齿轮(12),直齿轮(12)外表面的顶部与蜗杆(16)表面的螺纹啮合,蜗杆(1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9)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支撑板(9)的底部与动力箱(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n动力箱(1)内壁底部的另一端与滑轨(14)的底部固定连接,滑轨(14)的顶部与滑轮(17)外白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滑轮(17)的中部通过转杆与固定架(18)的底部转动连接,固定架(18)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缠绕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缠绕杆(10)中部的一侧与推动板(20)的一侧滑动连接,推动板(20)的另一侧与液压伸缩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杆(1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3)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3)固定设置于动力箱(1)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包括动力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内部底部的一端与伺服电机(2)的底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2)一侧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主皮带轮(3),主皮带轮(3)通过皮带(4)与从皮带轮(5)传动连接,从皮带轮(5)固定套接于转动轴(6)一端的外表面,转动轴(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动力箱(1)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轴(6)中部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直齿轮(12),直齿轮(12)外表面的顶部与蜗杆(16)表面的螺纹啮合,蜗杆(1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9)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支撑板(9)的底部与动力箱(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动力箱(1)内壁底部的另一端与滑轨(14)的底部固定连接,滑轨(14)的顶部与滑轮(17)外白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滑轮(17)的中部通过转杆与固定架(18)的底部转动连接,固定架(18)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缠绕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缠绕杆(10)中部的一侧与推动板(20)的一侧滑动连接,推动板(20)的另一侧与液压伸缩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杆(11)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3)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3)固定设置于动力箱(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数据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6)远离支撑板(9)一端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学坤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豪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