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10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涉及机械生产制造相关技术领域,该防松装置包括第一立辊机构和第二立辊机构、支撑架、输送辊道、传感器及控制机构;支撑架配置在输送辊道上方预定高度,且在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第一立辊机构和第二立辊机构设在支撑架上且在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第一立辊机构相对支撑架固定;第二立辊机构相对于第一立辊机构移动,且连接有驱动机构;控制机构与传感器和驱动机构通信连接,根据传感器发送的钢管束到达信号驱动第二立辊机构向靠近第一立辊机构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并压紧钢管束。该装置在钢管传输过程中提前将需打包的钢管压紧,保证打包后的钢管不松散,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
本申请涉及机械生产制造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钢管生产线上,首先,钢管需要经过码垛装置形成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的钢管码垛,例如,形成3×3、4×4布局的钢管码垛;然后,钢管码垛输送至打包装置进行打包。但是,形成的钢管码垛中钢管之间存在的间隙过大,或钢管码垛在输送至打包装置过程中钢管之间的间隙增大,导致输送至打包装置处的钢管码垛并不密实,打包后的钢管码垛较为松散。在打包后的钢管码垛松散的情况下,需要工作人员利用多道打包带对打包后的钢管码垛收紧,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其能够改善现有打包装置打包后的钢管码垛较为松散,需要工作人员对其打包收紧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其包括:输送辊道,用于输送预定数量的钢管束;支撑架,配置在输送辊道上方预定高度,且支撑架在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第一立辊机构和第二立辊机构,均设在支撑架上且在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第一立辊机构相对支撑架固定;第二立辊机构被配置为沿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立辊机构移动,且第二立辊机构连接有驱动机构;传感器,用于在钢管束跟随输送辊道移动至距离支撑架预定距离时获取钢管束的到达信号;控制机构,与传感器和驱动机构通信连接;在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到达信号后,控制机构向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在第二立辊机构向靠近第一立辊机构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后,钢管束到达第一立辊机构和第二立辊机构之间并被压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立辊机构向靠近第一立辊机构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后,第二立辊机构与第一立辊机构之间的间距为沿输送辊道宽度方向上排列的钢管的直径之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支撑架上设有用于第二立辊机构移动的第一滑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立辊结构还连接有调节螺栓,第一立辊结构通过第二滑轨与支撑架连接;第一立辊机构可通过调节螺栓在支撑架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立辊机构移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传感器设在支撑架上,且为非接触型传感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传感器与支撑架在输送辊道的传输方向上间距预定距离,且传感器为接触型传感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输送辊道的上游位置设置有码垛装置,下游位置设置有打包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的防松装置在钢管传输过程中能够提前将需打包的钢管压紧,保证打包后的钢管不松散,减少后续人工对钢管收紧的工作量,且该装置在对钢管收紧过程中输送辊道处于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2)本申请中的防松装置设在码垛装置与打包装置之间的输送辊道上,在钢管传输过程中能够提前将需打包的钢管压紧,减小后续打包装置对钢管打包时的收紧压力,降低磨损,提高打包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设置在输送辊道的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00第一立辊机构;110第二立辊机构;200支撑架;300驱动机构;310调节螺栓;320驱动机构支架;400第一滑轨;410第二滑轨;500输送辊道;600钢管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参见图1和图2,该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包括第一立辊机构100和第二立辊机构110、支撑架200、输送辊道500、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及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输送辊道500用于输送预定数量的钢管束600;支撑架200配置在输送辊道500上方预定高度,且支撑架200在输送辊道50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第一立辊机构100和第二立辊机构110均设在支撑架200上且在输送辊道500的宽度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第一立辊机构100相对支撑架200固定;第二立辊机构110被配置为沿输送辊道50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立辊机构100移动,且第二立辊机构110连接有驱动机构300。传感器用于在钢管束600跟随输送辊道移动至距离支撑架200预定距离时获取钢管束600的到达信号;控制机构与传感器和驱动机构300通信连接;在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到达信号后,控制机构向驱动机构300发送控制信号,在第二立辊机构110向靠近第一立辊机构100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后,钢管束600到达第一立辊机构100和第二立辊机构110之间并被压紧。具体地,输送辊道500的上游位置设置有码垛装置,下游位置包设置有打包装置。该防松装置对码垛装置与打包装置之间的钢管束压紧。本申请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输送辊道500输送预定数量的钢管束600,在钢管束600在输送辊道500的传输方向上距离支撑架200预定距离时,传感器获取钢管束600的到达信号,并将钢管束600的到达信号发送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在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钢管束到达信号后,向驱动机构300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第二立辊机构110向靠近第一立辊机构100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具体来说,当钢管束600的头部在输送辊道500的传输方向上距离支撑架200预定距离时,传感器获取钢管束600的到达信号。在控制机构控制第二立辊机构110的移动过程中,输送辊道500继续输送钢管束600至钢管束600的中间部分位于第一立辊机构100和第二立辊机构110之间时,第二立辊机构110恰好移动至预定位移量,与第一立辊机构100配合,对钢管束600进行压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立辊机构110向靠近第一立辊机构100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后,第二立辊机构110和第一立辊机构100在输送辊道500的宽度方向上限定出用于压紧钢管束600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第二立辊机构110与第一立辊机构100之间的间距,为沿输送辊道500宽度方向上排列的钢管的直径之和。第二立辊机构110移动的预定位移量根据在输送辊道500宽度方向上排列的钢管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送辊道,用于输送预定数量的钢管束;/n支撑架,配置在所述输送辊道上方预定高度,且所述支撑架在所述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n第一立辊机构和第二立辊机构,均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且在所述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所述第一立辊机构相对所述支撑架固定;所述第二立辊机构被配置为沿所述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立辊机构移动,且所述第二立辊机构连接有驱动机构;/n传感器,用于在所述钢管束跟随所述输送辊道移动至距离所述支撑架预定距离时获取所述钢管束的到达信号;/n控制机构,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在接收到所述传感器发送的到达信号后,所述控制机构向所述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二立辊机构向靠近所述第一立辊机构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后,所述钢管束到达所述第一立辊机构和第二立辊机构之间并被压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辊道,用于输送预定数量的钢管束;
支撑架,配置在所述输送辊道上方预定高度,且所述支撑架在所述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预定长度;
第一立辊机构和第二立辊机构,均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且在所述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所述第一立辊机构相对所述支撑架固定;所述第二立辊机构被配置为沿所述输送辊道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立辊机构移动,且所述第二立辊机构连接有驱动机构;
传感器,用于在所述钢管束跟随所述输送辊道移动至距离所述支撑架预定距离时获取所述钢管束的到达信号;
控制机构,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在接收到所述传感器发送的到达信号后,所述控制机构向所述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二立辊机构向靠近所述第一立辊机构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后,所述钢管束到达所述第一立辊机构和第二立辊机构之间并被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打包的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辊机构向靠近所述第一立辊机构的方向移动预定位移量后,所述第二立辊机构与所述第一立辊机构之间的间距为沿所述输送辊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江徐金张伟强王海平须炜栋金淑慧王瑞莲费磊宋旭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佳冷冷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