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支架及网关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97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装支架及网关控制装置,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待安装件,包括支撑板、固定板、至少两个限位部和至少两个导向部;固定板、限位部和导向部沿着支撑板的四周设置;支撑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设置有限位部和导向部;导向部上设置有导向孔,待安装件与导向部抵接,且待安装件能够沿着导向孔的轴线方向移动;限位部上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待安装件抵接;导向孔到支撑板的距离大于限位凸起到支撑板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限位部和导向部对待安装件进行定位和夹紧;同时设置两块固定板与汽车车身连接,减少占用空间,且能够满足模态大于70Hz的要求,避免发生共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支架及网关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及网关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功能定义的不断丰富,在目前架构开发中,网关控制器为各种信号路由、软件下载、远程监控、远程诊断和网络防火墙等功能的实现提供控制策略,故网关控制器上集成了各种功能。进而导致网关控制器硬件的外形超过了130mm,重量超过了200g,但受布置空间限制,并未有匹配的安装点可用于直接固定,故需要单独开发一个安装支架用于与车身固定。网关控制器通常布置在驾驶室,垂直于地面安装便于插接线安装。网关控制器的支架不适宜以悬臂梁的结构形式固定在车身上,悬臂梁结构会降低支架在车身安装的整体强度,导致共振。通常,网关控制器的支架设置为1.4厚度钣金件,且三个支撑脚以满足支架的一阶模态大于70Hz,且安装时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完成。若此时将三个支撑脚改为两个支撑脚,就无法满足模态大于70Hz的要求。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安装支架及网关控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及网关控制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部和导向部对待安装件进行定位和夹紧,使待安装件无需借助工具就能安装,也不会发生晃动;同时也可以设置两块固定板与汽车车身连接,以减少占用空间,且具有两块固定部的支架能够满足模态大于70Hz的要求。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待安装件,包括支撑板、固定板、至少两个限位部和至少两个导向部;所述固定板、限位部和导向部沿着所述支撑板的四周设置;所述支撑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设置有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待安装件与所述导向部抵接,且所述待安装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孔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待安装件抵接;所述导向孔到所述支撑板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凸起到所述支撑板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端;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为三个,三个所述导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三侧。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三个,三个所述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三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形成避让孔;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待安装件贴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待安装件之间设置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部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向孔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第四连接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连接,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待安装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导向孔到所述待安装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本技术另一方面保护一种网关控制装置,包括网关控制器和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网关控制器和汽车车身连接;所述网关控制器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网关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网关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导向部和限位部抵接,且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部和导向部对待安装件进行定位和夹紧,使待安装件无需借助工具就能安装,也不会发生晃动。2.本技术通过可以设置两块固定板与汽车车身连接,以减少占用空间,且具有两块固定部的支架满足模态大于70Hz的要求,能够避免发生共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的结构图;图2为图1沿着B-B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图1沿着D-D方向的截面图;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网关控制器的固定组件的结构图;图5为图4沿着A-A方向的截面图;图6为图4沿着B-B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图4沿着C-C方向的截面图;图8为本实施例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施例图7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支撑板;2-固定板;3-限位部;4-导向部;5-网关控制器;11-第二连接部;12-支撑部;13-避让孔;21-固定部;22-第一连接部;23-安装孔;24-加强筋;31-限位凸起;32-第四连接部;33-第二折弯部;41-导向孔;42-第三连接部;43-第一折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现有支架有采用塑料件的,但模态无法满足要求,而且插接线束走向受约束较多,并且塑料支架对车身的安装点所在位置要求较高,无法适配多种车型,所以不能满足汽车的发展要求。现有支架也有采用钣金的,支架通常设置为1.4mm厚度,此时为了支架满足一阶模态大于70Hz,需设置三个支撑脚,但设置三个支撑脚在车身上占用会较多空间,且安装时需借助扳手等工具。若设置两个支撑脚,且钣金材料的厚度不超过1.4mm,但此时无法满足模态大于70Hz的要求。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部和导向部对待安装件进行定位和夹紧,使待安装件无需借助工具就能安装,也不会发生晃动;同时也可以设置两块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待安装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固定板(2)、至少两个限位部(3)和至少两个导向部(4);/n所述固定板(2)、限位部(3)和导向部(4)沿着所述支撑板(1)的四周设置;所述支撑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设置有所述限位部(3)和所述导向部(4);/n所述导向部(4)上设置有导向孔(41),所述待安装件与所述导向部(4)抵接,且所述待安装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孔(41)的轴线方向移动;/n所述限位部(3)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1),所述限位凸起(31)与所述待安装件抵接;/n所述导向孔(41)到所述支撑板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凸起(31)到所述支撑板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待安装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固定板(2)、至少两个限位部(3)和至少两个导向部(4);
所述固定板(2)、限位部(3)和导向部(4)沿着所述支撑板(1)的四周设置;所述支撑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设置有所述限位部(3)和所述导向部(4);
所述导向部(4)上设置有导向孔(41),所述待安装件与所述导向部(4)抵接,且所述待安装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孔(41)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限位部(3)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1),所述限位凸起(31)与所述待安装件抵接;
所述导向孔(41)到所述支撑板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凸起(31)到所述支撑板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固定板(2)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的两端;
所述固定板(2)包括固定部(21)和第一连接部(22),所述固定部(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连接,所述固定部(2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上设置有安装孔(23);所述固定部(21)上设置有加强筋(24),且所述加强筋(24)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4)为三个,三个所述导向部(4)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的三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为三个,三个所述限位部(3)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的三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包括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泉李国林李义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