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机构,具体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行位机构;所述行位机构包括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蜗杆,所述主蜗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以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主蜗杆一端一侧设有第一蜗轮已经另一端一侧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一蜗轮顶端贯穿设有第一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由正反电机、主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第三蜗轮、第四蜗轮、第三蜗杆、第三蜗杆、第一顶杆以及第二顶杆等组成的行位机构,在使用时,方便抽芯等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增加该装置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塑胶模具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机构。
技术介绍
双色注塑模具就是一个制品有两种不同材料或者两种不同颜色的塑胶注成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混色双色注塑模具,即注塑机的两个射嘴交替将不同颜色的材料射入同一个型腔,形成没有明显边界的花色制品;另一类就是双层双色注塑模具,即两种两个射嘴将两种材料先后射出构成制品的有明显边界的双色制品,第一个射嘴将材料射入小型腔后成型,之后开模但不顶出,模具旋转180度后合模,之后第二个射嘴将另一种材料射入已经有第一种材料的大腔,这样两种材料粘在一起后第二次开模顶出,注塑出一个完整的双色产品。但是,现有的塑模装置在使用的时,不方便对抽芯等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降低该装置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机构,通过设有由正反电机、主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第三蜗轮、第四蜗轮、第三蜗杆、第三蜗杆、第一顶杆以及第二顶杆等组成的行位机构,在使用时,方便抽芯等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增加该装置便利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行位机构;所述行位机构包括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蜗杆,所述主蜗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以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主蜗杆一端一侧设有第一蜗轮已经另一端一侧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一蜗轮顶端贯穿设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二蜗轮顶端贯穿设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杆顶端外部套设有第三蜗轮,所述第二蜗杆顶端外部套设有第四蜗轮,所述第三蜗轮一侧配合设有第三蜗杆,所述第四蜗轮一侧配合设有第四蜗杆,所述第三蜗杆一端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四蜗杆一端设置有第二顶杆,在使用时,方便抽芯等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增加该装置便利性。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设置成互反螺纹,确保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蜗杆一端和第四蜗杆一端分别嵌入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内部,且均通过轴承活动链接,既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又方便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移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顶部一端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板以及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顶端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顶端贯穿设有第二通孔,在使用时,可以保持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稳定性。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杆一端贯穿第一通孔,且与第一通孔滑动贴合,所述第二顶杆一端贯穿第二通孔,且与第二通孔滑动贴合,可以减少摩擦力,方便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移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有由正反电机、主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第三蜗轮、第四蜗轮、第三蜗杆、第三蜗杆、第一顶杆以及第二顶杆等组成的行位机构,在使用时,方便抽芯等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增加该装置便利性;2、通过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在使用时,既可以保持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稳定性,又可以减少摩擦力,方便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行位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蜗杆与第一顶杆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工作台、2正反电机、3主蜗杆、4第一螺纹、5第二螺纹、6第一蜗轮、7第二蜗轮、8第一蜗杆、9第二蜗杆、10第三蜗轮、11第四蜗轮、12第三蜗杆、13第四蜗杆、14第一顶杆、15第二顶杆、16第一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行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机构:如图1-4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与外界的电源相接通,然后,启动正反电机2,使正反电机2带动主蜗杆3转动,主蜗杆3通过第一螺纹4和第二螺纹5分别同时带动第一蜗轮6和第二蜗轮7转动,第一蜗轮6和第二蜗轮7分别同时带动第一蜗杆8和第二蜗杆9转动,第一蜗杆8和第二蜗杆9分别同时带动第三蜗轮10和第四蜗轮11转动,第三蜗轮10和第四蜗轮11分别同时带动第三蜗杆12和第四蜗杆13转动,第三蜗杆12和第四蜗杆13分别同时带动第一顶杆14和第二顶杆15反向移动,从而实现抽芯的工作,从而保证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增加该装置便利性。如图1和图4所示:在第一顶杆14和第二顶杆15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顶杆14沿着第一通孔18内腔移动,第二顶杆15沿着第二通孔19内腔移动,既可以保持第一顶杆14和第二顶杆15的稳定性,又可以减少摩擦力,方便第一顶杆14和第二顶杆15的移动。具体实施方式为: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与外界的电源相接通,然后,启动正反电机2,使正反电机2带动主蜗杆3转动,主蜗杆3通过第一螺纹4和第二螺纹5分别同时带动第一蜗轮6和第二蜗轮7转动,第一蜗轮6和第二蜗轮7分别同时带动第一蜗杆8和第二蜗杆9转动,第一蜗杆8和第二蜗杆9分别同时带动第三蜗轮10和第四蜗轮11转动,第三蜗轮10和第四蜗轮11分别同时带动第三蜗杆12和第四蜗杆13转动,第三蜗杆12和第四蜗杆13分别同时带动第一顶杆14和第二顶杆15反向移动,从而实现抽芯的工作,从而保证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增加该装置便利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的塑模装置在使用的时,不方便对抽芯等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降低该装置便利性问题。本技术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4,通过设有由正反电机2、主蜗杆3、第一蜗轮6、第二蜗轮7、第一蜗杆8、第二蜗杆9、第三蜗轮10、第四蜗轮11、第三蜗杆12、第三蜗杆12、第一顶杆14以及第二顶杆15等组成的行位机构20,在使用时,方便抽芯等工作的开展,从而保证注模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增加该装置便利性。而且,通过设有第一支撑板16、第二支撑板17、第一通孔18以及第二通孔19,在使用时,既可以保持第一顶杆14和第二顶杆15的稳定性,又可以减少摩擦力,方便第一顶杆14和第二顶杆15的移动。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机构,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部设置有行位机构(20);/n所述行位机构(20)包括正反电机(2),所述正反电机(2)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蜗杆(3),所述主蜗杆(3)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4)以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5),所述主蜗杆(3)一端一侧设有第一蜗轮(6)已经另一端一侧设有第二蜗轮(7),所述第一蜗轮(6)顶端贯穿设有第一蜗杆(8),所述第二蜗轮(7)顶端贯穿设有第二蜗杆(9),所述第一蜗杆(8)顶端外部套设有第三蜗轮(10),所述第二蜗杆(9)顶端外部套设有第四蜗轮(11),所述第三蜗轮(10)一侧配合设有第三蜗杆(12),所述第四蜗轮(11)一侧配合设有第四蜗杆(13),所述第三蜗杆(12)一端设置有第一顶杆(14),所述第四蜗杆(13)一端设置有第二顶杆(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机构,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部设置有行位机构(20);
所述行位机构(20)包括正反电机(2),所述正反电机(2)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主蜗杆(3),所述主蜗杆(3)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4)以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5),所述主蜗杆(3)一端一侧设有第一蜗轮(6)已经另一端一侧设有第二蜗轮(7),所述第一蜗轮(6)顶端贯穿设有第一蜗杆(8),所述第二蜗轮(7)顶端贯穿设有第二蜗杆(9),所述第一蜗杆(8)顶端外部套设有第三蜗轮(10),所述第二蜗杆(9)顶端外部套设有第四蜗轮(11),所述第三蜗轮(10)一侧配合设有第三蜗杆(12),所述第四蜗轮(11)一侧配合设有第四蜗杆(13),所述第三蜗杆(12)一端设置有第一顶杆(14),所述第四蜗杆(13)一端设置有第二顶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塑胶手套的双色塑胶模具的行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