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164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及系统,在测试阶段对电池进行循环测试,以快速获得电池的不同老化状态;通过建模阶段利用电化学模型对不同老化阶段的电池内部状态进行辨识,获得电池内部参数随循环的变化规律;进而预测阶段利用所得到的电池内部参数演变规律,带入电化学模型中得到电池容量的演变情况,当达到所设置的容量下限时,该容量下所对应的循环次数即为电池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寿命预测只基于容量数据演变,而忽视了电池内部的机理演变,导致寿命预测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放电倍率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已大规模的应用于通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同时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输出功率高、温度范围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也广泛的应用于国防领域。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对电池的寿命进行快速评价,从而对电池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并对电池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衰减模型,主要包括基于容量数据拟合的经验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据驱动模型。电池衰减的本质来源于电池内部材料性能的劣化,如活性物质的减少、离子传递速率的变缓、电化学反应能力的降低等。专利技术专利CN201910688746.9公开了一种评价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寿命衰减性能的方法,但所建立的判断方法,需提前测试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寿命及阻抗演变情况,无法实现对电池寿命的预测。专利技术专利CN20151100596.8公开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但是所建立的方法,仅以电池的外部容量演变为研究对象,对测试数据的依赖性较大。专利技术专利CN201610363499.1公开了一种粒子滤波与机理模型相结合的二次电池寿命预测方法,但所建立的方法对于目前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电池所需的测试时间过长。但是,上述过程难以直接获得,且大多数情况下智能定性描述。因此,如何对电池内部的衰减过程进行准确定量描述,并依据一定的原则,获得电池的衰减规律,从而实现对电池寿命的评价,依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及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对电池进行循环老化测试,在循环老化测试的不同阶段对电池进行内部参数标定测试;步骤二、对电池内部参数进行辨识,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内部参数变化情况及所对应的衰减机制建立内部参数演变模型;步骤三、将所建立的内部参数演变模型带入电化学模型,得到电池容量衰减来源及电池容量演变情况,同时根据设定的容量下限评估电池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一包括设定循环老化工况,所设定的循环老化工况为根据电池实际工作情况所提取的动态工况或根据电池规格书所规定的电池使用范围所设定的循环工况。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的电池内部参数标定测试为电池的小电流充放电测试、恒流滴定测试或能够获得电池OCV曲线的测试。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内部参数辨识方法为利用步骤一中所提到的电池内部参数标定测试,通过建立电池OCV模型,对电池的多个内部参数进行辨识:其中,OCV为步骤一中所获得的电池OCV,Cap为步骤一中获得电池OCV过程中对应的容量,i为步骤一中获得电池OCV过程中所对应的电流,Es,p、Es,n为电池正极、负极材料的开路电位Vs.嵌锂量曲线或开路电位Vs.SOC曲线,为电池中正极材料的初始嵌锂位置,Qp、Qn为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Gap为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匹配情况,Rohm为电池的极化修正参数。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二中的电池内部参数包括:为电池中正极材料的初始嵌锂位置,Qp、Qn为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Gap为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匹配情况,Rohm为电池的极化修正参数。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内部参数变化所对应的衰减机制通过分析内部参数的具体物理意义得到:LLI=GapN-Gap0-liNE+dePE其中,ωp、ωn为正负损失的活性物质中的嵌锂率,ymin,0、ymax,0、xmin,0、xmax,0为初始状态下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最大及最小嵌锂率,ymin,N、ymax,N、xmin,N、xmax,N为第N个老化状态下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最大及最小嵌锂率,liPE、liNE为从初始状态到第N个老化状态下正负极活性物质损失中的含锂的量,dePE、deNE为从初始状态到第N个老化状态下正负极活性物质损失中的不含锂量,LLI为电池由于副反应所造成的活性锂损失的量,Gap0、GapN为初始状态与第N个老化状态下正负极的匹配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二中基于衰减机制的参数演变模型为根据电池内部衰减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活性物质的损失遵循副反应动力学方程由副反应造成的活性锂损失遵循扩散控制方程其中,Qk为电极中活性物质的量,fLi为活性物质及活性锂的损失率,A~H为根据不同衰减状态下内部参数的辨识结果待拟合的参数演变模型中的参数值。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三中电池容量衰减来源为:Cap0-CapN=liPE+dePE+(GapN-Gap0)其中,Cap0、CapN为初始状态与第N个老化状态下电池的容量,liPE为从初始状态到第N个老化状态下正极活性物质损失中的含锂的量,dePE为从初始状态到第N个老化状态下正极活性物质损失中的不含锂量,Gap0、GapN为初始状态与第N个老化状态下正负极的匹配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三中电池容量演变情况为将步骤二中的参数演变规律带入容量衰减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系统,包括:内部参数标定:对电池进行循环老化测试,在循环老化测试的不同阶段对电池进行内部参数标定测试;演变模型构建:对电池内部参数进行辨识,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内部参数变化情况及所对应的衰减机制建立内部参数演变模型;电池寿命评估:将所建立的内部参数演变模型带入电化学模型,得到电池容量衰减来源及电池容量演变情况,同时根据设定的容量下限评估电池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对电池内部的衰减过程的准确定量描述,从而实现对电池寿命的评价;(2)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容量数据评估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实施例1中的电池OCV曲线的辨识结果;图2a实施例1中活性锂的损失率;图2b实施例1中负极活性物质的损失率;图3实施例1中的电池容量衰减过程;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4所示,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建立寿命评估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步骤一、对电池进行循环老化测试,在老化测试的不同阶段对电池进行内部参数标定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步骤一、对电池进行循环老化测试,在循环老化测试的不同阶段对电池进行内部参数标定测试;/n步骤二、对电池内部参数进行辨识,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内部参数变化情况及所对应的衰减机制建立内部参数演变模型;/n步骤三、将所建立的内部参数演变模型带入电化学模型,得到电池容量衰减来源及电池容量演变情况,同时根据设定的容量下限评估电池寿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一、对电池进行循环老化测试,在循环老化测试的不同阶段对电池进行内部参数标定测试;
步骤二、对电池内部参数进行辨识,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内部参数变化情况及所对应的衰减机制建立内部参数演变模型;
步骤三、将所建立的内部参数演变模型带入电化学模型,得到电池容量衰减来源及电池容量演变情况,同时根据设定的容量下限评估电池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包括设定循环老化工况,所设定的循环老化工况为根据电池实际工作情况所提取的动态工况或根据电池规格书所规定的电池使用范围所设定的循环工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电池内部参数标定测试为电池的小电流充放电测试、恒流滴定测试或能够获得电池OCV曲线的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内部参数辨识方法为利用步骤一中所提到的电池内部参数标定测试,通过建立电池OCV模型,对电池的多个内部参数进行辨识:



其中,OCV为步骤一中所获得的电池OCV,Cap为步骤一中获得电池OCV过程中对应的容量,i为步骤一中获得电池OCV过程中所对应的电流,Es,p、Es,n为电池正极、负极材料的开路电位Vs.嵌锂量曲线或开路电位Vs.SOC曲线,为电池中正极材料的初始嵌锂位置,Qp、Qn为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Gap为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匹配情况,Rohm为电池的极化修正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的电池内部参数包括:为电池中正极材料的初始嵌锂位置,Qp、Qn为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Gap为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匹配情况,Rohm为电池的极化修正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池衰减机制的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内部参数变化所对应的衰减机制通过分析内部参数的具体物理意义得到:






LLI=GapN-Gap0-liNE+deP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桃林解晶莹罗伟林闵凡奇罗英李永郭满毅晏莉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