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CKD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温度控制系统及综合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134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9
温度控制系统(600),其具备分别供第一热媒、第二热媒、第三热媒循环的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第三循环回路(110,20,130),第一循环回路具备:使液体状态的第一热媒膨胀并雾化的第一膨胀部(111);供第一温度的第一热媒流通的第一流通部(114);压缩气体状态的第一热媒的第一压缩部(112);以及使第一热媒冷凝并向第一膨胀部供给的第一冷凝部(113),第二循环回路具备将第二热媒的温度调整成比第一温度更高的第二温度来进行供给的第二调整装置(21)以及第二流通部(124),第三循环回路具备调整在第一流通部与第三流通部(133)间交换的热量以及在第二流通部与第四流通部(134)间交换的热量的调整部(1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控制系统及综合温度控制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9年11月8日提交的第2019-203219号日本专利申请,本文引用该日本专利申请的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对控制对象的温度进行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一种向热交换器循环供给热交换流体的温度调整系统,其具备:热交换器,与温度控制对象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侧循环回路,具有冷却装置以及热交换流体的储存容器;加热侧循环回路,具有加热装置以及热交换流体的储存容器;以及切换阀,以对冷却侧循环回路与加热侧循环回路进行切换的方式与热交换器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134324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温度调整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中,使共同的热交换流体(热媒)在热交换器、冷却侧循环回路以及加热侧循环回路中循环。因此,向热交换器循环供给的热交换流体的量变多,无法使热交换流体的温度快速地变化。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温度调整系统在提高控制温度控制对象(控制对象)的温度的响应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从低温到高温的宽的温度范围中能够使用的热交换流体大多是高价的,理想的是减少高价的热交换流体的使用量。本公开是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专利技术,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高价的热媒的使用量并且能够提高对控制对象的温度进行控制的响应性的温度控制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方案是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对控制对象的温度进行控制,其具备:第一循环回路,供第一热媒循环;第二循环回路,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独立,并且供第二热媒循环;以及第三循环回路,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以及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独立,并且供第三热媒循环,所述第三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比所述第一热媒以及所述第二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更宽,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具备:第一膨胀部,使液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膨胀并雾化;第一流通部,供所述第一热媒流通;第一去路,使通过所述第一膨胀部雾化的第一温度的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一流通部;第一压缩部,对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进行压缩;第一归路,使流过所述第一流通部并气化的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一压缩部;以及第一冷凝部,使被所述第一压缩部压缩的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冷凝并向所述第一膨胀部供给,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具备:第二调整装置,供给比所述第一温度更高的第二温度的所述第二热媒;第二流通部,供所述第二热媒流通;第二去路,使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供给的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二流通部;以及第二归路,使流过所述第二流通部的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二调整装置,所述第三循环回路具备:第三流通部,供所述第三热媒流通,并且与所述第一流通部进行热交换;第四流通部,供所述第三热媒流通,并且与所述第二流通部进行热交换;第三去路,使所述第三热媒从所述第三流通部以及所述第四流通部流通到与所述控制对象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以及第三归路,使所述第三热媒从所述热交换部流通到所述第三流通部以及所述第四流通部,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不具备储存所述第三热媒的容器,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具备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调整在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三流通部之间交换的热量以及在所述第二流通部与所述第四流通部之间交换的热量。按照上述构成,温度控制系统对控制对象的温度进行控制。温度控制系统具备供第一热媒循环的第一循环回路、从第一循环回路独立且供第二热媒循环的第二循环回路、以及第三循环回路。第三循环回路从第一循环回路以及第二循环回路独立,且供第三热媒循环,第三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比第一热媒以及第二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更宽。因此,即使第三热媒是高价的,也使第三热媒仅在第三循环回路中循环,能够减少第三热媒的使用量。而且,第三循环回路不具备储存第三热媒的容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在第三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第三热媒的量。第一循环回路具备:第一膨胀部,使液体状态的第一热媒膨胀并雾化;第一流通部,供第一热媒流通;以及第一去路,使通过第一膨胀部雾化的第一温度的第一热媒流通到第一流通部。因此,能够使膨胀并雾化的第一温度的第一热媒通过第一去路流通到第一流通部。而且,通过使第一流通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第一流通部中使第一热媒蒸发,由此能够向第一流通部供给热能(详细地说,冷却第一流通部)。另外,第一循环回路具备:第一压缩部,对气体状态的第一热媒进行压缩;第一归路,使流过第一流通部并气化的第一热媒流通到第一压缩部;以及第一冷凝部,使被第一压缩部压缩的气体状态的第一热媒冷凝并向第一膨胀部供给。因此,能够使流过第一流通部并气化的第一热媒冷凝,能够将液体状态的第一热媒向第一膨胀部供给。在此,由于使用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比第三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更窄的第一热媒,所以能够使用价格低的热媒作为第一热媒。第二循环回路具备第二调整装置。第二调整装置供给比第一温度更高的第二温度的第二热媒。因此,能够供给用于热交换的第二温度的第二热媒。第二循环回路具备:第二流通部,供第二热媒流通;第二去路,使从第二调整装置供给的第二热媒流通到第二流通部;以及第二归路,使流过第二流通部的第二热媒流通到第二调整装置。因此,能够通过第二热媒将热能供给到第二流通部。在此,由于使用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比第三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更窄的第二热媒,所以能够使用价格低的热媒作为第二热媒。第三循环回路具备:第三流通部,供第三热媒流通,并且与第一流通部进行热交换;以及第四流通部,供第三热媒流通,并且与第二流通部进行热交换。因此,能够将供给到第一流通部的热能通过第一流通部与第三流通部的热交换供给到第三流通部。同样地,能够将供给到第二流通部的热能通过第二流通部与第四流通部的热交换供给到第四流通部。第三循环回路具备:第三去路,使第三热媒从第三流通部以及第四流通部流通到与控制对象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以及第三归路,使第三热媒从热交换部流通到第三流通部以及第四流通部。因此,能够将热能通过第三热媒供给到与控制对象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温度控制系统具备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调整在第一流通部与第三流通部之间交换的热量以及在第二流通部与第四流通部之间交换的热量。因此,通过调整部,能够调整向第三流通部以及第四流通部供给的热能,能够控制通过第三热媒向热交换部供给的热能,进而能够对控制对象的温度进行控制。在此,如上所述地,能够减少在第三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第三热媒的量。因此,能够使第三热媒的温度快速地变化,能够提高对控制对象的温度进行控制的响应性。在存在第二调整装置将第二热媒的温度调整成第二温度进行供给的需要的情况下,通常第二调整装置在内部具备具有与第一循环回路同等的构成的单元。而且,在该单元中使用的热媒与第二热媒之间进行热交换,并将第二热媒的温度调整成第二温度。在该情况下,变成在第二循环回路中,在进行雾化、压缩以及冷凝的热媒与第二热媒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构成以及在第二流通部的第二热媒与第四流通部的第三热媒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构成变成必要的。相对于此,在第一循环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温度控制系统,其对控制对象的温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具备:/n第一循环回路,供第一热媒循环;/n第二循环回路,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独立,供第二热媒循环;以及/n第三循环回路,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以及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独立,供第三热媒循环,所述第三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比所述第一热媒以及所述第二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更宽,/n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具备:/n第一膨胀部,使液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膨胀并雾化;/n第一流通部,供所述第一热媒流通;/n第一去路,使通过所述第一膨胀部雾化的第一温度的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一流通部;/n第一压缩部,对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进行压缩;/n第一归路,使流过所述第一流通部并气化的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一压缩部;以及/n第一冷凝部,使被所述第一压缩部压缩的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冷凝并向所述第一膨胀部供给,/n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具备:/n第二调整装置,供给比所述第一温度更高的第二温度的所述第二热媒;/n第二流通部,供所述第二热媒流通;/n第二去路,使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供给的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二流通部;以及/n第二归路,使流过所述第二流通部的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二调整装置,/n所述第三循环回路具备:/n第三流通部,供所述第三热媒流通,并且与所述第一流通部进行热交换;/n第四流通部,供所述第三热媒流通,并且与所述第二流通部进行热交换;/n第三去路,使所述第三热媒从所述第三流通部以及所述第四流通部流通到与所述控制对象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以及/n第三归路,使所述第三热媒从所述热交换部流通到所述第三流通部以及所述第四流通部,/n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不具备储存所述第三热媒的容器,/n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具备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调整在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三流通部之间交换的热量以及在所述第二流通部与所述第四流通部之间交换的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8 JP 2019-2032191.温度控制系统,其对控制对象的温度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具备:
第一循环回路,供第一热媒循环;
第二循环回路,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独立,供第二热媒循环;以及
第三循环回路,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以及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独立,供第三热媒循环,所述第三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比所述第一热媒以及所述第二热媒的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更宽,
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具备:
第一膨胀部,使液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膨胀并雾化;
第一流通部,供所述第一热媒流通;
第一去路,使通过所述第一膨胀部雾化的第一温度的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一流通部;
第一压缩部,对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进行压缩;
第一归路,使流过所述第一流通部并气化的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一压缩部;以及
第一冷凝部,使被所述第一压缩部压缩的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冷凝并向所述第一膨胀部供给,
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具备:
第二调整装置,供给比所述第一温度更高的第二温度的所述第二热媒;
第二流通部,供所述第二热媒流通;
第二去路,使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供给的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二流通部;以及
第二归路,使流过所述第二流通部的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二调整装置,
所述第三循环回路具备:
第三流通部,供所述第三热媒流通,并且与所述第一流通部进行热交换;
第四流通部,供所述第三热媒流通,并且与所述第二流通部进行热交换;
第三去路,使所述第三热媒从所述第三流通部以及所述第四流通部流通到与所述控制对象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以及
第三归路,使所述第三热媒从所述热交换部流通到所述第三流通部以及所述第四流通部,
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不具备储存所述第三热媒的容器,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具备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调整在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三流通部之间交换的热量以及在所述第二流通部与所述第四流通部之间交换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调整部包括驱动控制部,所述驱动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压缩部的驱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旁路流路,使所述气化的所述第一热媒绕过所述第一压缩部而从所述第一归路向所述第一冷凝部流通;以及开关阀,对所述旁路流路进行开闭,
当所述开关阀打开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压缩部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连接流路,将所述第一压缩部和所述第一冷凝部之间与所述第一去路连接,使被所述第一压缩部压缩的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一热媒向所述第一去路流通;以及开关阀,对所述连接流路进行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具备:
第二膨胀部,使液体状态的所述第二热媒膨胀并雾化并且向所述第二去路供给;
第二压缩部,流过所述第二流通部并气化的所述第二热媒通过所述第二归路供给到所述第二压缩部,所述第二压缩部对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二热媒进行压缩;以及
第二冷凝部,使被所述第二压缩部压缩的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二热媒冷凝并向所述第二膨胀部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具备:
第二压缩部,使气体状态的所述第二热媒压缩并向所述第二去路供给;
第二膨胀部,所述第二膨胀部通过所述第二归路被供给流过所述第二流通部并液化的所述第二热媒,并且使液体状态的所述第二热媒膨胀并雾化;以及
蒸发部,使通过所述第二膨胀部雾化的所述第二热媒蒸发并向所述第二压缩部供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冷凝部使第一水温的冷却水与所述第一热媒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所述第一热媒冷凝,
所述蒸发部使比所述第一水温更高的第二水温的冷却水与所述第二热媒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所述第二热媒蒸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水温的冷却水是通过所述第一水温的冷却水用于预定部件的冷却而被加热的冷却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冷凝部使冷却水与所述第一热媒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所述第一热媒冷凝,
所述蒸发部使冷却水与所述第二热媒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所述第二热媒蒸发,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具备:
预冷器,通过流过所述蒸发部的所述冷却水对向所述第一冷凝部供给的所述冷却水进行冷却;以及
预热器,通过流过所述第一冷凝部的所述冷却水对向所述蒸发部供给的所述冷却水进行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包括能够控制发热量的加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具备第一蓄热部,所述第一蓄热部供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并且基于在第三温度第一蓄热材料的状态变化而积蓄热能,
所述第一去路使通过所述第一膨胀部雾化的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一流通部以及所述第一蓄热部,
所述第一归路使流过所述第一流通部以及所述第一蓄热部并气化的所述第一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一压缩部,
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具备第二蓄热部,所述第二蓄热部供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并且基于在比所述第三温度更高的第四温度第二蓄热材料的状态变化而积蓄热能,
所述第二去路使从所述第二调整装置供给的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二流通部以及所述第二蓄热部,
所述第二归路使流过所述第二流通部以及所述第二蓄热部的所述第二热媒流通到所述第二调整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调整部包括:
第一分配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去路,变更将通过所述第一膨胀部雾化的所述第一热媒分配给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一蓄热部的比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彰浩国保典男纐缬雅之长谷川功宏中泽敏治高梨圭介福住幸大
申请(专利权)人:CKD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