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31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包括割削片基体和多个刀头,在所述基体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排屑槽,在所述排屑槽的一侧边上设置有镶嵌槽,所述刀头镶嵌安装在所述镶嵌槽内,所述刀头的刀刃的后端至前端在径向上均高出所述基体的外轮廓,所述刀头的两侧面均高出所述基体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同时完成切割及打磨作业,并可提高切割、打磨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工人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属于金属切割设备

技术介绍
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在生产、制造及检修过程中,会存在对铝及铝合金进行切割、打磨作业,同时也需要对焊缝余高进行打磨作业。因动车组车体结构极其复杂,目前普遍采用风动角磨机、风锯、风动铣刀、风动刨刀等设备进行切割、打磨,但是以上方法均存在局限性:1、使用锯片,但锯片必须使用专门锯切设备,且必须保证在平面使用,复杂结构无法使用,并且无法进行母材表面及焊缝打磨作业。2、使用树脂材质切割片,树脂材质切割片可在风动角磨机上使用,但切割效率极低,会产生大量粉尘,并且无法进行母材表面及焊缝打磨作业。3、母材表面及焊缝打磨作业,使用铣刀头、刨刀头配合风动工具使用,但铣刀头、刨刀头成本高,并且无法进行切割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完成切割及打磨作业,可提高切割、打磨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工人作业环境的切磨两用的割削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包括割削片基体和多个刀头,在所述基体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排屑槽,在所述排屑槽的一侧边上设置有镶嵌槽,所述刀头镶嵌安装在所述镶嵌槽内,所述刀头的刀刃的后端至前端在径向上均高出所述基体的外轮廓,所述刀头的两侧面均高出所述基体的表面。进一步,所述排屑槽为U形,由前侧边、后侧边及连接前侧边、后侧边根部的半圆弧线组成,在所述后侧边上设置所述镶嵌槽,所述排屑槽的前侧边、后侧边与所述基体的外轮廓折弯过渡。进一步,所述排屑槽的宽深比为(0.5-1):(1-2)。进一步,所述排屑槽的前侧边、后侧边与基体中心线具有夹角,所述基体中心线为基体的圆心与前侧边或后侧边与基体外轮廓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进一步,所述夹角为20°-30°。进一步,所述刀头的前端面由上部直面和下部斜面组成,所述刀头前端面的上部直面与所述基体中心线的夹角为5°-20°,所述刀头的根部为弧面,所述镶嵌槽为弧形槽并与刀头根部的弧面相匹配,所述刀头的根部嵌在所述镶嵌槽内安装。进一步,所述刀头的刀刃由三个工作面组成,分别为由前端至后端倾斜的第一工作面、倾斜设置在第一工作面两侧的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三个工作面的宽度相同。进一步,所述刀头的刀刃的后端至前端在径向上高出所述基体外轮廓的高度为1mm-2mm,所述刀头的两侧面高出所述基体表面的高度为0.5mm-1mm。进一步,在所述基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减振降重孔。进一步,所述减振降重孔的总面积等于或小于所述基体面积的20%。进一步,所述减振降重孔开设在距离基体中心的用于与设备安装的安装孔外边缘5mm至距离基体外周轮廓20mm的宽度范围内。进一步,所述刀头数量为6-24个。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该割削片既能够进行切割作业,也能够进行焊缝及母材的打磨作业,可大幅提高切割、打磨作业效率。(2)该割削片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可同时取代锯片、树脂型切割片、铣刀头及刨刀头。(3)该割削片在切割、打磨过程中不产生铝及铝合金粉尘只产生铝屑,能够有效提升工人的作业环境。(4)该割削片可使用风动角磨机工具进行操作,无需特定工具,工具适用范围较广,而且在进行切割、打磨作业时更加稳定,不崩弹,具有更好的安全性。(5)该割削片既可用于薄板切割,也可用于厚板切割,适用切割厚度较广,可对动车组车体全部车体结构进行有效切割。(6)该割削片在基体上开设多个减振降重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切割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振动,有效避免卡滞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割削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刀头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6所示,基体1,刀头2,上部直面2a,下部斜面2b,排屑槽3,前侧边3a,后侧边3b,半圆弧线3c,镶嵌槽4,安装孔5,夹角6,刀刃7,第一工作面7a,第二工作面7b,第三工作面7c,前端7d,后端7e,减振降重孔8。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包括割削片的基体1和多个刀头2。在基体1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排屑槽3,排屑槽3由基体1的外轮廓向基体1的圆心方向凹陷形成,在每个排屑槽3的同侧侧边(向着旋转方向的侧边)上安装一个刀头2,在排屑槽3的该侧侧边上设置有镶嵌槽4,刀头2通过焊接的方式镶嵌安装在镶嵌槽4内,有利于提高刀头2在切割打磨过程中,减少工件对刀头2的冲击性,保证刀头2在一定时间内不会脱落。该割削片非锯片,不使用专门锯切设备,可以在手持式风动、电动角磨机上安装使用,使用角磨机进行切割及焊缝打磨。在割削片的基体1的中间设置有一安装孔5,套在角磨机的转轴上,增加垫片后紧固使用。割削片的割削方向沿刀头2的方向逆时针转动。该割削片可俯视、平视、仰视使用,不受工件切割打磨角度、摆放方式等限制。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各种材料和厚度工件的切割和打磨需求,基体1的母材优选采用特种合金钢制作而成,刀头2优选采用特种合金钢或金刚石制作而成,且刀头2的数量优选为6-24个。为保证基体1母材在切割、打磨过程中不出现损伤及裂纹,母材厚度优选在1.6mm-3mm不等,基体1的直径在110mm-180mm之间,用以适用于不同切割、打磨环境的要求。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割削片在切割及打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实现铝屑的排出,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排屑槽3优选采用U形的结构,由前侧边3a、后侧边3b及连接前侧边3a、后侧边3b根部的半圆弧线3c组成,在后侧边3b上设置镶嵌槽4,排屑槽3的前侧边3a、后侧边3b与基体1的外轮廓折弯过渡,过渡处无弧度。前侧边3a、后侧边3b可以如图2中所示的相互平行,也可以前侧边3a、后侧边3b之间采用不平行的结构,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该夹角优选小于30°。该排屑槽3的形状设计,可使该割削片在施工人员手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包括割削片基体和多个刀头,在所述基体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排屑槽,在所述排屑槽的一侧边上设置有镶嵌槽,所述刀头镶嵌安装在所述镶嵌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刀刃的后端至前端在径向上均高出所述基体的外轮廓,所述刀头的两侧面均高出所述基体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包括割削片基体和多个刀头,在所述基体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排屑槽,在所述排屑槽的一侧边上设置有镶嵌槽,所述刀头镶嵌安装在所述镶嵌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刀刃的后端至前端在径向上均高出所述基体的外轮廓,所述刀头的两侧面均高出所述基体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为U形,由前侧边、后侧边及连接前侧边、后侧边根部的半圆弧线组成,在所述后侧边上设置所述镶嵌槽,所述排屑槽的前侧边、后侧边与所述基体的外轮廓折弯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的宽深比为(0.5-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的前侧边、后侧边与基体中心线具有夹角,所述基体中心线为基体的圆心与前侧边或后侧边与基体外轮廓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20°-3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切磨两用的割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前端面由上部直面和下部斜面组成,所述刀头前端面的上部直面与所述基体中心线的夹角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增力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