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23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阀芯,所述壳体的右侧为介质出口,左侧为介质入口,所述介质出口一侧设有阀座,所述阀芯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弹簧、阀盖,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芯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阀座之间,所述阀芯的上下两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阀座最左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组合构成密封副,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顶面角度贴合第一密封部底面的角度,所述密封副形成动态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压自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是涉及一种差压自闭装置。
技术介绍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然而,目前市面上大多的阀门,均采用静态密封的方式,静态密封的方式较为死板,无法依据整套系统中的情况实现自我调节,例如出现泄漏状况时,需要对阀门的启闭进行操作,即便是自动预警关闭阀门的系统,也需要配备价格昂贵的应急反应系统,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其具有动态密封的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游设备的具体情况实现自我调节。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阀芯,所述壳体的右侧为介质出口,左侧为介质入口,所述介质出口一侧设有阀座,所述阀芯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弹簧、阀盖,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芯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阀座之间,所述阀芯的上下两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阀座最左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组合构成密封副,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顶面角度贴合第一密封部底面的角度,所述密封副形成动态密封。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包括活动部、弹簧安装部,所述活动部与阀盖连接,所述弹簧安装部伸向阀座内部,所述调节弹簧安装于弹簧安装部之间,所述弹簧安装部与阀座之间设有外圆力流道槽。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外侧与壳体之间设有连通流道槽,所述连通流道槽与外圆力流道槽相互连通,所述阀盖与阀芯之间设有流入槽,所述流入槽与连通流道槽、外圆力流道槽依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阀芯靠近阀盖的一侧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设于流入槽与连通流道槽之间的连接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广泛用于工业管路等易出现介质泄漏的场合,采用差压平衡原理,当下游压力变化,引发压差变化时,可自动关闭管路,降低泄漏隐患,提高系统安全等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圆力流道槽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壳体;2、阀芯;3、介质出口;4、介质入口;5、阀座;6、调节弹簧;7、阀盖;8、第一密封部;9、第二密封部;10、活动部;11、弹簧安装部;12、外圆力流道槽;13、连通流道槽;14、流入槽;15、流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有阀芯2,壳体1的右侧为介质出口3,左侧为介质入口4,介质出口3一侧设有阀座5,阀芯2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弹簧6、阀盖7,阀盖7外部为螺纹形式,内部设计内六角形式,中部设计有流道。调节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芯2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阀座5之间,阀芯2的上下两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密封部8,阀座5最左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密封部9,第一密封部8、第二密封部9组合构成密封副,第二密封部9的顶面角度贴合第一密封部8底面的角度,密封副形成动态密封。如图所示,阀芯2包括活动部10、弹簧安装部11,活动部10与阀盖7连接,弹簧安装部11伸向阀座5内部,调节弹簧6安装于弹簧安装部11之间,弹簧安装部11与阀座5之间设有外圆力流道槽12。如图所示,阀芯2外侧与壳体1之间设有连通流道槽13,连通流道槽13与外圆力流道槽12相互连通,阀盖7与阀芯2之间设有流入槽14,流入槽14与连通流道槽13、外圆力流道槽12依次连通。如图所示,阀芯2靠近阀盖7的一侧设有流通孔15,流通孔15设于流入槽14与连通流道槽13之间的连接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阀芯2两侧承压面积及介质压力有差异,产生差压力。差压力大于弹簧力时,阀芯2向右侧移动,装置趋于关闭,此时第一密封部8与第二密封部9相互贴合密封,外圆力流道槽12与连通流道槽13相互隔开,介质无法正常流经阀门。当差异力小于弹簧力时,阀芯2向左侧移动,阀芯2打开,此时第一密封部8与第二密封部9逐渐远离,外圆力流道槽12与连通流道槽13形成连通流道,介质可以顺利通过阀门。阀芯2两侧压差取决于下游压力,如下游设备出现泄漏时,阀芯2两侧差压增加,阀芯2趋于关闭,由此,实现本装置重要的应用价值,泄漏自动关闭功能。阀盖7用于调整弹簧压紧力,固定和调整阀芯2位置,进而调整装置适用差压范围。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及相关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阀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为介质出口(3),左侧为介质入口(4),所述介质出口(3)一侧设有阀座(5),所述阀芯(2)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弹簧(6)、阀盖(7),所述调节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芯(2)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阀座(5)之间,所述阀芯(2)的上下两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密封部(8),所述阀座(5)最左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密封部(9),所述第一密封部(8)、第二密封部(9)组合构成密封副,所述第二密封部(9)的顶面角度贴合第一密封部(8)底面的角度,所述密封副形成动态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阀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为介质出口(3),左侧为介质入口(4),所述介质出口(3)一侧设有阀座(5),所述阀芯(2)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弹簧(6)、阀盖(7),所述调节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芯(2)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阀座(5)之间,所述阀芯(2)的上下两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密封部(8),所述阀座(5)最左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密封部(9),所述第一密封部(8)、第二密封部(9)组合构成密封副,所述第二密封部(9)的顶面角度贴合第一密封部(8)底面的角度,所述密封副形成动态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包括活动部(10)、弹簧安装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卫红朱国财朱培贤朱培斌朱培兴
申请(专利权)人:德科隆无锡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