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03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所述桩头结构包括桩孔,所述桩孔内设置有桩身,所述桩身的桩顶以下为超灌区域,所述桩身的桩顶与地面之间为空桩处理区,所述桩身包括呈环形布置的多个桩纵筋,多个桩纵筋上在超灌区域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螺旋箍筋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注浆管,多个桩纵筋在空桩处理区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附加固定箍筋,左右两个注浆管与多个附加固定箍筋相连接,所述超灌区域浇筑有第一混凝土,所述空桩处理区浇筑有第二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它可以解决岩溶地区嵌岩桩后注浆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施工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属于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旋挖桩是指由旋挖钻机施工的桩型,全称旋挖钻孔灌注桩。旋挖钻机成孔首先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回转破碎岩土,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循环往复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深度。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多采用旋挖灌注桩,且必要时可通过桩底后注浆工艺提高桩基承载力,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后注浆工艺是于桩顶简单的留置注浆管,到注浆节点后注浆,对注浆管未进行有效的保护,对设计桩顶到施工场地地面的空桩区域,未做要求。如果按传统后注浆施工工艺,常因为交叉作业,导致岩溶地区桩基后注浆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施工效果差:因为注浆管头堵塞、注浆管头找不到,注浆管被机械碾压导致无法及时完成清水劈裂或不能完成清水劈裂,导致注浆效果不好,甚至无法完成注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它可以解决岩溶地区嵌岩桩后注浆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施工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它包括桩孔,所述桩孔内设置有桩身,所述桩身的桩顶以下为超灌区域,所述桩身的桩顶与地面之间为空桩处理区,所述桩身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呈环形布置的多个桩纵筋,多个桩纵筋上在超灌区域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螺旋箍筋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注浆管,所述桩纵筋和注浆管上端均穿过空桩处理区延伸出地面,多个桩纵筋在空桩处理区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附加固定箍筋,左右两个注浆管与多个附加固定箍筋相连接,所述超灌区域浇筑有第一混凝土,所述空桩处理区浇筑有第二混凝土,所述注浆管上端设置有管塞。可选的,所述注浆管露出地面的部分涂刷有警示油漆或缠绕有反光带。可选的,所述注浆管露出地m以上。可选的,所述第二混凝土采用低标号混凝土。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的施工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要求完成钢筋笼及注浆管的加工,注浆管端头用管塞塞上;步骤二、吊装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空桩处理区根据工期判定,可选择是一次性浇筑到地面或二次浇筑空桩区域到地面;步骤三、露出地面的注浆管部分涂刷警示油漆或缠绕反光带;步骤四、到达清水霹雳的时间时,打开管塞进行清水劈裂,清水劈裂技术后塞回管塞;步骤五、达到规定的注浆时间节点后,可打开管塞进行最后的注浆工作;步骤六、注浆工作完成后,管塞、反光带以及伸出地面的注浆管均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及时拆除。可选的,交叉施工过程中,注意反光带污损情况及时更换反光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桩身注浆管伸出地面300mm,方便后期能迅速找到注浆管,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水霹雳,避免了向土层下发开挖寻注浆管的情况,也方便进行注浆管是否已预留的核实;2、本专利技术桩身桩纵筋延伸到地面,作为附加固定箍筋的固定支架,并一起作为注浆管的固定支架,提高了注浆管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空桩处理区在进行清水劈裂后采用低标号混凝土浇筑以保护注浆,场地内交叉施工车辆等机械运行时,因低标号混凝土的包裹保护,注浆管免于受到机械碾压,免于变形堵塞;空桩处理区因低标号混凝土的充实,免于坍塌埋没注浆管;4、本专利技术管塞旨在避免注浆管堵塞,注浆管头封堵的成品管塞价格低廉,作用关键,在不进行清水劈裂以及后注浆时,可全程避免混凝土泥浆等杂物进入管深堵塞,保证管道不堵塞,对施工质量影响巨大;5、本专利技术反光带旨在避免在施工时工人等未及时发现注浆管,而导致工人操作车辆及机械设备碾压经过,对注浆管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反光带颜色鲜艳,夜晚可放光,白天和夜晚施工均可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因表面平整,其上可附加警示语,起到更好的提示作用;反光带价格低廉,污损时方便替换,可全程起到提示作用;6、本专利技术亮色面漆起到加强提示作用,确保反光带污损未能及时替换时,仍起到一定警示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空桩区域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桩孔1桩身2钢筋笼21桩纵筋211螺旋箍筋212超灌区域3空桩处理区4注浆管5附加固定箍筋6第一混凝土7第二混凝土8管塞9警示油漆10反光带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它包括桩孔1,所述桩孔1内设置有桩身2,所述桩身2的桩顶以下为超灌区域3,所述桩身2的桩顶与地面之间为空桩处理区4,所述桩身2包括钢筋笼21,所述钢筋笼21包括呈环形布置的多个桩纵筋211,多个桩纵筋211上在超灌区域3设置有螺旋箍筋212,所述螺旋箍筋212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注浆管5,所述桩纵筋211和注浆管5上端均穿过空桩处理区4延伸出地面,多个桩纵筋211在空桩处理区4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附加固定箍筋6,左右两个注浆管5与多个附加固定箍筋6相连接,所述超灌区域3浇筑有第一混凝土7,所述空桩处理区4浇筑有第二混凝土8,所述注浆管5上端设置有管塞9;所述注浆管5露出地面的部分涂刷有警示油漆10或缠绕有反光带11;所述注浆管5露出地面300mm以上;所述第二混凝土8采用低标号混凝土。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的施工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要求完成钢筋笼及注浆管的加工,注浆管端头用管塞塞上;步骤二、吊装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空桩处理区根据工期判定,可选择是一次性浇筑到地面或二次浇筑空桩区域到地面;步骤三、露出地面的注浆管部分涂刷警示油漆或缠绕反光带;步骤四、到达清水霹雳的时间时,打开管塞进行清水劈裂,清水劈裂技术后塞回管塞;交叉施工过程中,注意反光带污损情况及时更换反光带;步骤五、达到规定的注浆时间节点后,可打开管塞进行最后的注浆工作;步骤六、注浆工作完成后,管塞、反光带以及伸出地面的注浆管均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及时拆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桩孔(1),所述桩孔(1)内设置有桩身(2),所述桩身(2)的桩顶以下为超灌区域(3),所述桩身(2)的桩顶与地面之间为空桩处理区(4),所述桩身(2)包括钢筋笼(21),所述钢筋笼(21)包括呈环形布置的多个桩纵筋(211),多个桩纵筋(211)上在超灌区域(3)设置有螺旋箍筋(212),所述螺旋箍筋(212)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注浆管(5),所述桩纵筋(211)和注浆管(5)上端均穿过空桩处理区(4)延伸出地面,多个桩纵筋(211)在空桩处理区(4)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附加固定箍筋(6),左右两个注浆管(5)与多个附加固定箍筋(6)相连接,所述超灌区域(3)浇筑有第一混凝土(7),所述空桩处理区(4)浇筑有第二混凝土(8),所述注浆管(5)上端设置有管塞(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桩孔(1),所述桩孔(1)内设置有桩身(2),所述桩身(2)的桩顶以下为超灌区域(3),所述桩身(2)的桩顶与地面之间为空桩处理区(4),所述桩身(2)包括钢筋笼(21),所述钢筋笼(21)包括呈环形布置的多个桩纵筋(211),多个桩纵筋(211)上在超灌区域(3)设置有螺旋箍筋(212),所述螺旋箍筋(212)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注浆管(5),所述桩纵筋(211)和注浆管(5)上端均穿过空桩处理区(4)延伸出地面,多个桩纵筋(211)在空桩处理区(4)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附加固定箍筋(6),左右两个注浆管(5)与多个附加固定箍筋(6)相连接,所述超灌区域(3)浇筑有第一混凝土(7),所述空桩处理区(4)浇筑有第二混凝土(8),所述注浆管(5)上端设置有管塞(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岩桩后注浆桩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5)露出地面的部分涂刷有警示油漆(10)或缠绕有反光带(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泳管玉国葛雄宗
申请(专利权)人: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